河源按下文化产业兴旺“加速键”!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6-04
手机版

  “新建了南门码头、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而且文考、武考等传统文化也被保留下来,在古城中感受到了现代气息,别有一番风味。”梁钰雯是一名历史老师,平时她喜欢带朋友前往佗城感受古朴的历史韵味。近日,得知佗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她旧地重游,感觉耳目一新,表示今后还会推荐学生和朋友到佗城游玩。

  佗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市正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按下文化产业兴旺的“加速键”——高品质公共文化设施陆续建成,高质量文艺精品成绩亮眼,大力度文化惠民活动层出不穷……客家古邑,绽放出特有的魅力和活力。

  挖掘文化积淀

  文旅融合 “多点发力”

  3月24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确定24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其中佗城景区正式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经2000多年沧桑的佗城,能够入选“国家队”,成绩来之不易。去年以来,佗城从软件、硬件两方面对景区进行建设与完善,对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等进行升级改造,还新建了南门码头、游客中心,改扩建了旅游厕所,开发了“探秘科举考试之研学游”项目,将古文化进行活化利用。

  “现在的游客不再喜欢走马观花,而更讲究沉浸式体验,为贴合游客实际需求,我们在活用‘古文化’吸引游客的同时,又将佗城的历史故事传播出去。”佗城景区管委会主任刘小明介绍,今年大年初二,佗城热闹非凡,一场马灯舞的开演吸引了1万多人前来观看。从古城门巡游到学宫,前来观赏传统“走马灯”的游客与千年古城的古风韵味融为一体。

  佗城景区还是广东省中小学学生研学教育基地。为此,景区运营方恢复“开笔礼”,在文考考棚开设“书画班”,引导研学学生做新时代“科举考题”,在武考考棚恢复射箭及投壶等项目,受到广大游客和学生的好评。

  佗城的升级改造成效远不止于此,不仅活化“古文化”,还活化“新业态”。南门码头依水而建,宽阔的江面与古朴的城墙争相辉映,成为“网红打卡点”。上世纪80年代装修风格的南门码头糖水铺随之而红,日营业额最高达1.8万元。

  龙川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鼓励发展旅游“新业态”,让“佗城状元包”“佗城豆腐丸”等特色小吃走俏市场。同时,积极打造《南越王》舞台剧,扩大佗城的影响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此外,和平林寨古村、东源仙坑、南园古村等传统村落,这些客家建筑精华的集中体现也逐渐成为游客的“新宠”。

  延伸文化空间

  文化惠民星火燎原

  “正月里来(是末是)新春(嘞嗳),家家户户喜盈盈……”伴随着二胡、笛子、铜锣、钛锣、小钹、小鼓等乐器共同奏成的马灯调,马灯小姐摇着羽扇坐着“轿子”款款而来。近日,在龙川县古邑杂技木偶山歌艺术团(下称龙川艺术团)的演出现场,观众赞声一片,连连叫好。

  骑竹马,唱小调,敲金锣,奏繁弦,是龙川马灯舞的主要特色。龙川艺术团团长杨水萍说,该团不仅以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己任,而且担负着保护传承“龙川杂技”“龙川手擎木偶戏”“龙川马灯舞”“客家山歌剧”四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

  据了解,龙川艺术团开展“高雅艺术巡演”活动,把杂技、木偶戏、山歌送进乡村、校园、景区等,一年开展艺术巡演82场,不断延伸文化空间。同时,该团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其杂技节目《蹬技》《顶缸》和山歌表演唱《绿油飘香》等演出屡获殊荣,深受好评。

  在紫金,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花朝戏同样让群众沉迷不已。“去年11月开始,我们分成两组开展进校园活动,演出剧目包括传统花朝戏《卖杂货》、《梁祝》选段等折子戏,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孩子们看得捧腹大笑。”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副主任黄丽华表示,花朝戏入选首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大大提振了地方文艺工作者传承花朝戏的信心。今后,该中心还将积极开展戏曲汇演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加大文化惠民力度,让更多人感受花朝戏的魅力。

  去年以来,我市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打造“蓝家拳”“狮舞操”等非遗品牌,助推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

  助推河源文化“出街”

  竹做骨,纸做皮,涂上彩色颜料,加上布料绒毛,在作坊工人的手工制作下,一头头福楼醒狮就做好了。位于和平县林寨镇的福楼醒狮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致力于醒狮制作和艺术传播的企业。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以前一个狮头的制作要分几十个步骤,为了让普通村民参与进来,他们将繁琐的工序改成了容易上手的流水作业。

  据介绍,该公司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公司+股东+员工”的合作模式,不仅传承了传统醒狮手工制作工艺,还带动了楼镇村2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该公司将醒狮销往东南亚一带,让客家醒狮文化走向世界。为扩大醒狮影响力,该公司还制作了醒狮徽章、中国结、手链等文创产品。

  3月24日,在广州举办的“时尚岭南·非遗新造”2023年广东非遗服装服饰展示交流活动暨优秀案例作品发布会上,河源“墩蓝青衿系列服饰布艺”在上百个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获2022年广东非遗服装服饰优秀案例,这是我市在非遗服饰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福楼醒狮、墩蓝青衿系列服饰布艺,均是我市文化产业顺势发展的缩影。我市走出去、活起来的文化项目还有不少:将恐龙博物馆、市博物馆升级改造为河源恐龙文博园,推出动漫视频、主题科普公园、主题研学及恐龙文创产品,不断活化“恐龙文化”;实施园区带动,培育孵化文化创意产业园,推进创建桃花水母大剧院文化产业基地、大同路客家文创园、高埔岗街道文化产业园等省级文化产业园示范区。

  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原标题:《河源按下文化产业兴旺“加速键”!》

  阅读原文

上一篇:严禁采集家长职务收入信息,定向生比例将达到70%!闽中小幼招生干货来了
下一篇:北京朝阳:阅读之城建设提速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