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遇到了两个奇特问题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6-04
手机版

  让我猝不及防的问题降临在这节课上。

  执教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之后,我借助几组简单的数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反馈时,学生发现24和36的公因数众多,找最大公因数比较麻烦,我顺势引导:“看来简单罗列的方法适用于因数较少的数据,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不出意外,在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下,我顺利引入了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进而,我又教学了简便写法——短除法。

  新课上到这里马上就要结束了,于是我习惯性地问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一个孩子“明知故问”:“应老师,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只能用文字的形式表示吗?”正好问到我的心坎里!借着这个孩子的问题,我引出最大公因数可以用小括号记录为(24,36)=2×2×3=12。

  大力表扬这个孩子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后,班里的提问氛围高涨。“为什么分解质因数能求出最大公因数?”个别孩子未能完全理解的问题也提了出来,在其他孩子的热情回复下,大家都顺利明白了。

  这时,一个平时不怎么举手的学生举手了:“应老师,我们之前学过笔算除法,为什么还要学短除法?”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只知道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方便,但我真没想过这样的问题。

  在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时,又一只小手举起:“应老师,写成这样的形式叫短除法,是不是还有长除法啊?”话音刚落,全班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了我。

  我明白遇到能力范围外的问题不要慌,反而还要夸学生,因为学生有深度思考才能提出如此有创造性的问题。

  “感谢这两位同学的奇思妙想,掌声鼓励!为什么学了笔算除法还要学短除法?有短除法是不是还有长除法?这是两个很有价值的好问题,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探讨吧!”

  任务布置完,孩子们就激烈地讨论起来。而讨论过后的汇报精彩纷呈,也让我大开眼界。

  有的小组认为:“笔算除法只能解决一个数与一个数之间的运算,不能解决两个数与一个数之间的运算。”

  马上就有小组持反对意见,并有一个孩子冲上来,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我们可以把笔算除法也写成这样的形式。”

  孩子们听后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片刻后,“应老师,我知道什么原因!”一个孩子激动地拿着一张草稿纸上台来展示:“如果还是用我们之前学过的笔算除法的方法,需要列3个笔算除法式子,才能求出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但是用短除法的方法,一步就到位了。”

  孩子们的这番交流和碰撞让我感慨:原本平平无奇的一节课,因为有了问题,思维得以生发,课堂得以焕发精彩。

  “那么第二个问题呢?有短除法是不是还有长除法?”孩子们面面相觑,显然这个问题他们暂时还没讨论出答案来。

  突然,刚才上台展示的孩子灵光一现:“简单的是短除法,这些要算好几个式子的不会就是长除法吧?”当然,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下课铃响后,一群孩子围住了我,一定要我掏出手机查一查是否真有长除法。我一查,果真有,并且与课上那位同学猜测的相差无几。“长除法俗称长除,适用于正式除法、小数除法等较重视计算过程和商数的除法,过程中兼用了乘法和减法。短除法俗称短除,适用于快速除法、多个整数同步除法,故此常用于求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听到了官方答案,孩子们欢呼起来。

  说来也惭愧,我的课堂上好久没有出现如此这般活力了。原本很平常的一节课,有了这两个独特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变成了一节“有趣、生动、深刻”的探究课。对于孩子而言,是他们学习内驱力以及高阶思维的提升,也让我感受到了问题点燃课堂的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26日第7版 

上一篇:烟台:释放城市善意,一个4000平米公园尽显“儿童友好”
下一篇:非常不幸的是,越是学习好的孩子,反而越容易抑郁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