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贸易学校会计柳某“吃空饷”事件背后值得反思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6-12
手机版

  “吃空饷”是指某些公务员或工作人员,尤其是腐败分子通过各种手段收受公款而没有执行相应任务,其结果是既浪费公共财产,又把好机会搏走了,也损害了国家机构的形象。吃空饷现象屡禁不止,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正,加剧了人们对公、民共治的不信任感和不满情绪。近期,山西省贸易学校会计柳某“吃空饷”事件再度引起社会关注。这种现象背后值得反思。

  

  据了解,山西省贸易学校会计柳某被调入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校后,未能如期转为商量好的会计岗,只能待在科员岗上。尽管柳某曾将此事告至法院,但均因不属于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而被驳回。然而,在未去学校上班的情况下,柳某的工资仍被照常发放并不断上涨,从3000元涨到7000元。校方称是因为考虑到柳某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才继续发放工资。但柳某表示财政发放的金额不同,而校方称工资发放标准是由财政统一决定的。

  

  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公共机构管理的质疑,公职人员吃空饷的事并不少见,这既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源,也削弱了公众对于政府及其机关的信任感。吃空饷现象的产生背后是财务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一些公共机构的部门或单位之间没有公正合理的工资管理制度,导致“吃空饷”现象频发。打击“吃空饷”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薪酬评估制度,透明公开的财务公开制度也是打击“吃空饷”现象的有力武器。一些公共机构为抑制“吃空饷”现象,需要强化制度保障,依法严惩,对于一些有违纪行为的公共机构及公职人员,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吃空饷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个个案,而是公共机构管理的缺陷和机制不健全的体现。要预防这样的现象出现,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建立良好的机制和管理体系,加强监察和惩罚力度,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公共机构应当通过完善薪酬等方面的政策,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公共资源的最优利用,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效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杜绝吃空饷现象,维护公共财权,保障国家权益。

  

  总之,“吃空饷”不仅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更是对于公众权威的威胁,是公权力调控的失范,其所产生的社会消极影响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政府公共机构应当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行使权力,加强对于公共资源和重大利益的管理,形成权责相对的问责机制,才能真正推动政务管理的改善,赢得公众尊重和认可。

  举报/反馈

上一篇:滴滴!高考VS考研,究竟哪个更难?
下一篇:收藏!福建这些事业单位正在招聘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