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就会背的《三字经》爸爸妈妈也不一定全懂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只要爸爸妈妈随口说说,不过几天,正处于学话期的宝贝就能流畅地背出来。你会惊讶、惊喜这么点的小人儿还没认几个字,居然这些许多大人都不会几句的经典就能出自他的口中,同时,你也不得不升出对这本蒙学经典巧妙成韵、微言大义的佩服之情。

  《三字经》是明清两代孩童开蒙的流行读物之一,直至今天,说起传统文化的童蒙书籍,最为人知晓的就是“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而三本中,《三字经》应该作为首学的观点又被广泛接受。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三三成句,字字平实,最为上口,便于成诵和记忆。而且表面看似简单,却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伦、农事、饮食、历史……,而且这样的涉及不是浅尝辄止,区区几个字背后是深刻的思想和广泛的用典。

  比如开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也是和孩子一样从小听过,但是那时只是自然地记住了,即使后来识字,自己阅读三字经也没有什么感觉。一直到为人父母的年纪,给孩子读起这四句来,突然心中有所触动,才觉到它的高妙。再去详查,原来也并不是作者的原创。对于“人性善恶”的思辨,单儒家就有著名的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在孟子看来,人与生俱来都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由是推论“人性善”。所以《三字经》里有了“人之初,性本善”。如果说这一句时至今日还争论不休,那么下一句“性相近,习相远”会让更多的人默默点头。而这句,完全是全文摘抄《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统篇的开头两句,就是孔孟圣人之道,能说这是本简单的书嘛,今天的各种识字图书能比嘛,是不是。

  《三字经》不光是不能让你简单地看待它,也不能让你简单地判断它。这一点,早在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的讲授中就已经为它正名。许多人因为太不了解传统文化,拿起来就认为书里面都是忠君思想,都是三从四德,都是今天推翻了的文化糟粕。其实他们还一点都没了解过,也一点都没思考过。就拿《三字经》里最伦理纲常的一句“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来说,这难道能称之为“糟粕”吗?钱先生就问了,难道上下级不该讲信义,父子不该讲亲近,夫妻不该讲和睦,要倒过来讲吗?所以你看,在判断它之前先去了解它,着急的不是去掉“糟粕”,而是吸收“精华”,一个思想丰富的人应该比思想匮乏的人更知道什么是“糟粕”。

  如果你接受这样的说法,陪孩子通篇读过许多遍,每句的意思、相应的典故都熟悉了,是否就算学得差不多了呢?恐怕不见得。我们知道古代的经典经过悠久的流传,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研究,围绕它们为核心留下了成倍字数的注解。就拿《诗经》来说,先有东汉的郑玄依它做“笺注”,后又有唐朝的孔颖达为梳理注解而做的“疏”等等。《三字经》尽管不能和《诗经》并论,但是也有众多学者研究、注解,其中很有名的一本叫做《三字经训诂》,是清代学者王相的著作。我们就来感觉一下古人是怎么学《三字经》的。

  还是以“人之初”一句为例,《三字经训诂》里这样作了注解: “此立教之初,发端之始,故本于人之初生而言之。天之所生谓之人。天之所赋谓之性。秉彝之良谓之善。人生之初,始有知则先识其母,始学语则先呼其亲。孟子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朱子曰:人性皆善。不其然乎!”他说因为是在教育的最开始,所以从人的最初开言。什么是人?就是天所育化的,什么是性?就是天所赋予的,什么是善?就是人秉持的那种恒常不变的良知。人从一出生,有了意识就知道先认识母亲,一张嘴学话就会叫爸爸妈妈。孟子说:“幼小的孩子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父母的,等长大了也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朱熹说:“人性都是善的。”难道不是这样吗!听这么一解释,是不是有种以前白读了的感觉?

  所以还是孔子那句话:“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小小的一本《三字经》,其实蕴藏了许多大学问,在教孩子背诵的时候,有空我们其实也该学习学习,至少当孩子问起什么意思时,我们用自己的话把学到的讲述一遍,孩子一定暗暗崇拜自己的爸爸妈妈懂得真多!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1少儿编程教育行业报告 千亿级赛道未来可期
下一篇:平顶山开通心理热线疏导青少年“疫情”焦虑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