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思提升认知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6-21
手机版

  有人说,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来自认知的差距,那什么是认知呢?

  翻阅五六本认知相关的书籍,渐渐明白。

  认知就是对人和事的认识,是人对事和环境做出的分析、判断并由此采取行动的心智模式。这种模式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训练而来,而是从自己生活经历以及不断地学习、反思、实践、验证而逐步建立的一种从简单到完善的处事模式。

  认知是有层级的,我们学习中的记忆、理解、应用过程是初步的信息摄入和输出,属于初级认知。分析、评价和创造是更深入的思考吸收摄入的信息,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是高层级的认知。

  基础认知向高层及认知发展的关键是是否经过深入的思考分析,将初步摄入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例如,我们学习陶渊明,学习他关于读书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记住了这句话,这是认知基础——记忆。

  然后我们通过老师讲解理解这句话“喜欢读书,而不过分追求咬文嚼字”。我们自己进一步理解为“喜欢读书,至于书中的意思,不用过多的去思考”。这是认知的第二层——理解。

  理解了这句话,开始将它应用到自己的读书方法中,读了很多书,不去思考,名为“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认知的第三层——应用,理解不同应用行动就会不同,不同的行动造成不同的结果。

  但有一天你发现自己阅读了很多书,都说读书使人进步,而你好像从未长进,是什么原因?矛盾很久,进一步反思,书籍如食品,有的食品要多吃,细嚼慢咽才能消耗,有的食品要少吃,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而你读书就像闻了一下这个食物,别人说起,好像听过见过,知道名字,甚至还记得一丝味道,但具体风味口感,自己能不能吃,要多吃还是少吃?怎么吃才好你都不知道。于是你开始反思“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否合理?哪些书可以不求甚解?哪些需要“甚解”?还有哪些不仅需要甚解,还需要仔细地反复地琢磨?这就是认知的更高一层——分析,分析是一个批判性思维过程,是将摄入的知识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的过程。

  通过对自己阅读内容,联系自己目的,使用效果方法的深入分析之后,对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阅读论重新进行了调整去伪存真合理应用,并且对读书阅读方法有了更高的认识,这是认知的第五个层级——评价。

  最后,通过上面一系列的理解、反思、分析、评价,并不断的验证再反思再验证的过程和调整自己的阅读,形成并建立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论,这是认知的最高层——创造。

  这便是对阅读认知的一个形成过程。由此可见,低层次认知与高层次认知的关键是有了问题矛盾后的分析思考,对当前的行为的反思,以及反思后的实践。

  《解惑》一书中对提高认识有一段话,这里面的认识其实也是说认知:

  人无法在一夕之间获得至高无上的认识,只能通过渐进的训练、渐进的活动、渐进的揭示,获得完美的认识。以何种方式获得呢?在信心的驱动下,人来了;来了之后,加入了众人;加入众人之后,他聆听教诲;聆听了教诲之后,他接受了戒律;受戒之后,他谨记于心;他揣摩谨记之事的义理;从揣摩义理中,事情得到了证实;得到证实之后,欲念随之产生;他深深地反思;反思之际,他迫切地训练自己;迫切地训练自己时,他从精神上认识最高的真理,用智慧了解这一真理,他就会看见。

  这是一个人提高认知发展心智的过程,所以认知不是一瞬间获得的,所谓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也是一个人已经在一个问题一件事上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思考探索,是长时间训练之后的瞬间灵光乍

上一篇:初一数学成绩差要怎样补救?说说我的真实看法!
下一篇:今天,南京、南通、扬州等多地“中考时间”顺利结束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