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犯大错,注定平庸,从失败中学习,是领导者最快的成长方式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6-23
手机版

  为了避免“失败”,我就规规矩矩、亦步亦趋,做起事来小心翼翼,缩手缩脚,直至中年难有作为。

  然而,我们终究不太能接受自己是个平庸的人,正如《山月记》里说的那样: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饲育着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个人的性情而已。”

  带着暧昧的心态,再去观察身边企业家和领导者,竟然有了新的发现:

  他们不以失败为“耻”,反以失败为“荣”。证据也很直接,每次和他们聊天,他们都很谦虚,而谦虚主要方式就是讲失败的经历,不过话又说回来,害怕失败的确是人的天性,而且失败不可避免,人人如此。

  因此,与其害怕担忧,不如把焦点放在如何从失败中学习上。

  

  ▼▼▼

  PART 01

  「你为什么害怕失败」

  ▼

  当害怕一件事的时候,人很难从这件事中学习和成长。想要从失败中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人为什么会害怕失败。害怕失败,不是某个具体人的问题,而是群体的心理、社会和能力等原因:

  在心理层面,存在规避损失和自我证实偏好。

  人有规避损失的倾向,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机制。损失1万块钱的心理效应,比得到1万块钱的心理效应大得多。据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分析,相同金额的损失是收益产生的心理效应的1.5-2.5倍;其次,个心理倾向是自我证实偏好,人都自我感觉良好,失败的结果与自我感觉良好相悖,因此人们厌恶失败。

  在社会层面,与我们的教育和成长环境相关。

  我们从小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授知识,然后通过考试进行排名(现在的排名方式更加隐蔽),奖励高分惩罚低分,每个人都想不出错,得到满分;进入职场之后,奖惩机制更加明显,体制内更是只能说好的,不能说坏的,甚至出现了一种论调“多干多错”,或许这让正是我们缺乏创新能力重要原因。

  在实践层面,存在热炉效应和方法欠缺。

  管理学上有一个热炉效应,当一只猫被热炉子烫过,他再也不会坐在热炉盖上,但它也不会坐在冷炉盖上,“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方法欠缺指的是,我们感性上害怕失败,会导致理性上不知所措。人在遇到恐惧的时候,往往脑子一片空白,理性不知道怎么行动。体现在个人身上,是欠缺方法;体现在组织层面,是缺乏流程。

  所以,害怕失败是人的本性,当我们了解害怕失败的原因,就开启了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失败。

  

  ▼▼▼

  PART 02

  「如何定义失败」

  ▼

  失败,对你意味着什么,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它。

  当我们追求的一个具体的目标未能如期实现,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很失败了。停留着这层理解上,那就真的失败了。带着这个问题,我进一步观察了周围的企业家和领导朋友,结合北大刘澜老师的观点,有四点总结:

  第一,失败是善意的提醒

  本来可能造成更大的失败,但现在你提前失败了,这是好事,事情没有变的更坏。幸好失败发生在现在,而不是等到不可挽回的时候。问题通过小失败早一些暴露出来,帮你发现了漏洞和问题,是善意的提醒你应该关注那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第二,失败是成功的过程

  有句话叫做,成功之前的每一步都是失败。

  爱迪生真的说过:“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一万种行不通的办法”?(I have not failed. I've just found 10,000 ways that won't work )

  所以,每一个没有放弃人不妨认为——失败可能并不是失败,而是通往成功的过程。

  

  ▼▼▼

  第三,失败是学习的机会

  德鲁克说,我绝对不会把没有犯过大错的人提拔到高层领导岗位;稻盛和夫说,我从来不会批评一位犯错的员工。对此我的理解是,并不是你把事情做错了反而是对的,而是勇于试错并把失败当做学习机会的员工,才是组织需要的人。

  第四,失败是宝贵的财富

  我很喜欢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浙江大学的陈海贤老师有一个观点,他说“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很平顺,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这种平顺本身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挫折”。

  人有无限的潜力,但在遇到大的事情之前,是很难被激发出来的。而人一旦能够在失败中挺身而出,就会激发自身的潜力,改变原来所秉承的观念,磨练出坚强的一直和品格,成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有句俗语叫做——“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并不认同。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只有学会在失败中学习,才能走向成功。

  

  ▼▼▼

  PART 02

  「如何定义失败」

  ▼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从失败中学习是成长最快的方式。我把它总结成三步:

  第一,记录和报告失败

  遇到失败,有人陷入情绪不能自拔,有人无暇顾及继续狂奔。陷入情绪会让人意志消沉,蒙眼狂奔则辜负了失败对你的善意提醒。

  更好的方法是记录和报告失败。

  与个人而言,记录下失败的过程,或者找一个公开的场合说出来。一则当你记录或者说出来的时候,失败就从模糊变得清晰,你便不再恐惧;二则,说明你已经开始接受实事,不再被失败所控制;三则记录本身就是善意的提醒,避免以后在更关键的是否犯类似的错误。

  于组织和领导者而言,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团队报告失败,这样可以尽早暴露风险,让其他人少犯或者不犯同样的错误。

  

  第二,反思和分析失败

  有的失败记下、说出来、暴露出来就结束,有的失败则需要进行的反思和分析。

  这就要提到失败的三种类型——可避免的失败、不可避免的失败,主动的失败。

  坏的失败——可避免的失败。指那些粗心大意、无视规则、流程缺失导致的失败。比如,你把2+3算成7得了低分,闯红灯违章被抓被罚款,公司报销制流程不合理导致损失等等。

  正常的失败——不可避免的失败。指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导致的失败,比如你开了个餐馆,你知道创业有风险不一定赚钱,不幸遇上了未知的口罩(yiqing)情况的未知风险,结果餐馆刚开张就关门了。

  好的失败——主动的失败。指主因动创新导致的失败,比如SPACE-X的星舰只飞了3几分钟就爆炸了,我们却听见马斯克和团队的掌声,因为马斯克把这次“失败”看做成功的过程,是SPACE-X主动创造的失败。

  我很认同北大刘澜老师的观点,无论是好的失败、正常的失败、坏的失败,都值得恭喜,因为失败是善意的提醒、成功的过程、学习的机会和宝贵的财富。

  因此,反思失败的核心是——分辨清楚失败的类型,是可避免的失败、不可避免的失败还是主动的失败。(由于篇幅问题,后面安排一篇专题介绍反思的具体方法)

  

  ▼▼▼

  第三,主动试验失败

  任正非就在公开场合说过——“对既没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任正非的这句话既严谨有果断。其中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华为需要员工不断创新,而创新就会犯错;第二,鼓励创新并不是叫大家故意去犯错。

  主动试验失败是对待失败更加积极的态度。

  公司如此,个人也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要实现的目标,之所以称作目标,恰恰在于其首先的曲折性,在于实现目标之前会经历很多失败。但是为了验证我们的思路,获得想要的数据,我们应该大胆试错,小心求证,快速迭代,同时又在可承受大范围内。这样的失败,叫做主动试验的失败。

  我的大学专业是生物,虽然自己既不喜欢也不擅长,但是只有先找生物公司去实习下,我才能心甘情愿的放弃,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了写出大家好文章,我的先写一些明知烂的文章,才能验证出选题、思路和内容的问题所在。

  

  失败是常态,成功之是例外。

  真正的厉害的人,把失败当做成功的过程,

  真正的领导者,善于从失败中学习。

上一篇:女幼师给幼儿喂避孕药?绝不能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伤害任何一个孩子
下一篇:2023江苏三支一扶考试报名网址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