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大学及专业也应有“大众点评网”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7-05
手机版

  当下,正是公布高考成绩的时候,志愿填报成了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头等大事”。

  选择专业非常重要,可以说关乎年轻人未来的人生。但大多数家庭,包括父母和孩子自己,都没有能力真正理性地去选择专业。现在学校多、专业多,志愿填报复杂程度增加。学校的情况不是很透明,考生家庭缺乏认知。

  而且,对专业的认知,对就业前景的判断,涉及对未来数十年国家,乃至全球技术、经济、政治的判断。别说中国大多数家庭,就连高知、高专业家庭,出了自己的职业范围,也很难给出高质量的建议。现代化大分工的复杂性造成了这一局面。往小处讲,还包括孩子自己兴趣所在,很多时候,高三学生本身就是懵懂的,不知道自己真正兴趣所在。

  所以,越来越多人“求助”志愿填报服务,志愿填报市场更趋火热。有数据显示“88.1%的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实际上,现在市场中,做高考志愿填报方向的不少。据媒体调查,现在市场上涌现出2000余家跟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公司。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8.8亿元,预计2023年达9.5亿元”。

  志愿填报行业还存在履历注水等乱象,一些“志愿咨询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匆匆几天培训就上岗,很可能连大学都没上过,还一本正经给学生咨询如何选择复旦还是北大。不过,话说回来,教练不必比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好。一个高中毕业生,只要钻研、有多年经验,也可以胜任志愿咨询这个岗位。填报志愿咨询这个行业的真正问题,不在于履历,而是基础信息不透明。

  日本有各个大学专业的评价网站。网站有各大学专业毕业生职业走向、平均年收、生涯年收等,各个公司的平均年收、离职率、平均年龄等。此外还有各种网友的评论,这些都是公开信息,可以查到的。哪种职业挣钱有发展,也相对透明。堪比大学专业方面的大众点评网。有了这些基础信息,家长和考生就不至于盲人摸象,可以对专业、学校有一个整体把握。

  国内也有这样的信息,不过专业程度不高。比如,“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大学就业质量排行榜”,但大都不权威,也没向公众发布,都是媒体简单报道,列个名次,信息颗粒度也不够。

  就业状况本身非常复杂,大学生就业分布地区广泛,就业类型多样,本身就很难统计。每年毕业季后,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是暂时性的,是为了找到理想工作而等待,是摩擦性失业。所谓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指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可能刚刚毕业的7、8月份没找到,但到了年底就找到了。这又如何统计?

  一些学校是有毕业生三年就业情况跟踪研究的,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在做这个工作。而且,学校有动机虚报数字。现在很多学校为了把就业数据做上去,让学生随便找个单位,签个协议充数。薪资比是否就业更不好统计,学生本人就有动机谎报。

  这类信息最重要的是公信力。自1993年武书连发布首个具有综合意义的大学排行榜以来,武书连本人及其高校排行榜的权威性就一直倍受争议,被外界质疑商业操作、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甚至曝出“拿钱排名”的传闻。武所称的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也撇清与其的关系。

  所以,考生有这个需求,市场就会满足这个需求,最终会有机构来统计这些数据,但是,没有顶层设计要要求、规范这些基础性数据,市场也就无能为力了。

  前段时间看一个国外的教授谈面试学生的时候,问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他觉得学生是在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学生一般都准备得很好,比如历史悠久、学术传统、区域位置等待。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学生一般也准备得很好,比如专业前景、对社会的贡献等等。但学生没有办法把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回答。他所希望的回答是,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吸引点。比如,这所学校在这个专业方面有什么老师,有什么成绩,是什么学派,未来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显然,要这样回答就需要对学校的专业了解非常深入。本科生或许涉及不到这么复杂的了解,但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学术发展,在初筛后的精选阶段,有这种了解当然是最好的。但无论如何,这些了解都是建立在学校、专业信息透明的基础上的。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远举

上一篇:2024年安徽选调生考试培训辅导班:逻辑判断(7.3)
下一篇:高中英语听力以为多听就能得高分?错,假期里这样练习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