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阶段”考点知识梳理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一、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教育心理学在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重点人物与书籍有: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我国学者房东岳翻译的日本人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该阶段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重点记住:我国学者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式形成。

  重点把握:布鲁纳在60年代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重点注意:布鲁纳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发展的。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该阶段儿童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标志是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9-12月)。

  (2)前运算阶段(2-7岁)

  该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万物有灵论(也称泛灵论)、一切以自我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尚未获得守恒概念以及思维的集中化。该阶段为我们考试的重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该阶段的特征是守恒概念形成、可借助具体事物或表象进行简单抽象思维、只能刻板遵守规则、思维可逆、去集中化(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该阶段的特征表现为:采用逻辑推理、归纳和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能进行假设性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逐渐形成、一系列顺序不变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个危机,每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1.婴儿期(0-18个月):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该阶段婴儿的目标是建立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否则将对新环境时焦虑不安。

  2.儿童早期(18个月-3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该阶段儿童刚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建立自主感,在一味严格要求和限制下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该阶段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获得主动感;又要控制造成危害或可能被禁止的活动,但过多的干涉会造成儿童缺乏尝试、主动性和创造性。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成功经验会增强其胜任感,建立勤奋感;困难与挫折则导致自卑感,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

  5.青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

  该阶段个体体验到自我概念问题困扰,开始考虑“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这类问题,如果能将自我形象各方面整合起来,将获得角色同一性,否则将出现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对孤独

  该阶段个体如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则建立起亲密感;如果害怕被他人占有和不愿与人分享则获得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6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该阶段个体繁衍后代、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若能够发展顺利将获得繁殖感;否则将陷入自我关注,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

  8.成年晚期(60岁以后):完善对绝望

  该阶段个体发展受前几个阶段影响极大,若前几阶段发展顺利且此阶段能完全接受自我,则获得完善感;反之则陷入绝望。

  四、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行为都受性本能的冲动和支配,由许多性欲阶段组成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中都存在着可能引起冲突和矛盾的来源,如果能顺利解决这些矛盾,个体会成功的走向成熟,否则会对个体的人格造成久远的消极影响。

  1.口唇期(0-18个月)

  这一阶段的性感区域是口、和舌,这阶段发展不良或冲突未能很好解决的儿童可能会发展为口部类型的人,表现为不成熟、过分地依赖他人。

  2.肛门期(18个月3岁)

  这个时期的性感区域转变为肛门、直筋和膀胱,本阶段的冲突可能会造成两种类型的人格,一种是肛门排泄的人格:一种是被称作门便人格。

  3.性器期(3-6岁)

  这一阶段儿童通过抚摸或暴露生殖期来获得满足,冲突来源是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冲突不良的后果是可能产生成年期的性无能、性冷淡或同性恋以及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无能为力等。

  4.潜伏期(6-11岁)

  本阶段儿童的性冲突处于潜伏状态,这是潜意识中压抑嫉妒和不安的结果,这一阶段的儿童进入学校,性冲动大大减弱,男女之间界线分明,对异性缺乏兴趣。

  5.生殖期(12-20岁)

  本阶段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前压抑的恋父恋母情结转移到了同龄的异性身上,表现为乐于接受他人,寻求与他人建立长期的异性关系。

  五、心智技能形成阶段

  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发展阶段

  加里培林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它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

  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了解活动对象,知道将做什和怎么做,构建关于认知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借助实物进行活动或实物的模型、片、样本等代替物引导学生活动,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借助出声言语(读出声)形式来完成的。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思维成分增加,外部言语向内部转化。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心智活动完全借助高度简要、自动化的内部言语完成任务,是很少发生错的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

  2.我国心智技能形成阶段

  (1)原型定向

  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动作执行要求)。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2)原型操作

  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原型内化

  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原型内化阶段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包括加里培林的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这三个阶段。

  六、操作技能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

  也称操作的认知阶段,该阶段学生要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

  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

  该阶段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

  这个阶段的动作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这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

  七、品德形成与发展阶段

  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来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他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1)前道德阶段(1~2岁):无规则意识,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2)他律道德阶段(2~8岁):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和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以行为的效果来评价行为的好坏的。

  (3)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并且开始以动机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4)公正道德阶段(1、12岁以后):开始出现利他主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回答以确定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根据回答,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分为三习俗六水平。

  (1)前习俗水平(9岁前)

  Ⅰ.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Ⅱ.相对功利定向阶段:考虑自己需要、利益的满足

  (2)习俗水平(9-16岁)

  Ⅰ.好孩子的定向阶段:谋求大家的赞许和认可,按“好孩子”要求行事。

  Ⅱ.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服从社会规范,尊重法律权威,认为法不可变。

  (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Ⅰ.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可以应大多数人要求而变。

  Ⅱ.普遍原则定向阶段:以正义、平等等标准进行思考,考虑动机,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八、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1.关注生存

  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非常关注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为“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并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2.关注情境

  这一阶段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一般来说,专家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

  该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一篇: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召开高校团学组织改革工作调研座谈会
下一篇:幼儿园凑十法讲解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