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马乱2019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图片来源:usplash

  2019年终于走到了尽头。

  教育行业也经历了极其特殊的一年。

  一边是欠薪关店、裁员、投资遇冷、融资困境、暴跌与造假、并购反噬、暑期恶战,兵荒马乱。成立20多年的四大成人英语培训机构韦博英语轰然倒下,迅速崛起的黑马VIPKID在融资和盈利困境中挣扎,达内教育市值暴跌90%后陷入财务造假危机,A股并购教育资产迎来惨烈的对赌到期……

  一边是热闹拥挤的上市潮和巨头们的步步凯歌,宛如盛世。15家教育企业上市,好未来市值增长81%逼近2000亿人民币,新东方市值增长126%,中公教育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三巨头的收入增长超过25%,跟谁学更是连续三个季度收入增幅超过4倍……

  2020年已经到来,对很多教育企业来说,依然考验重重。

  风口终将过去,通向成功的道路会有谁?

  我冲在前面,我告诉自己我是队长。没人来鼓励我、安慰我,也没有歌声在我耳边缭绕。这一段路程,我的队友一步不离跟随我的脚步,是他让我一刻不能放松,我怎能停步?

  2013年,盛行于EMBA的戈壁挑战赛迎来了第8届,韦博英语创始人高卫宇作为上海交大SAIF队长,带领100多人的队伍,穿越112公里沙漠,获得两项大奖。彼时成立15年的韦博英语,已是国内成人英语培训四大巨头之一。

  但,谁也未曾想到,此时已经是韦博的顶峰。

  韦博的奔跑,开始于1998年。

  那一年,高卫宇从上海交大本硕毕业后,留校工作,却深为体制所困,激情和创造力被束缚,便同时创办了韦博文化交流公司,开始尝试做英语培训。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签署协议,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第143个成员国。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助力,内资企业走出国门、外资企业加速入华,企业对精通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外企也成为人人向往的工作选择,英语学习热潮随之到来。

  高卫宇确信时机以来,便毅然辞去工作,创办了“韦博国际英语”品牌。

  这一年,新东方刚进入上海一年,张邦鑫还在四川大学准备考研,华尔街英语正在试水中国区的第一家门店,离张熙加入英孚英语还有4年,离日后的上海K12一哥精锐教育创立还有7年。成人英语培训的一片蓝海,正等着有心人征服。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

  此后10年,高卫宇带领韦博一路攻城略地,发展迅猛,很快成为一方巨头。

  2004年,韦博上海根基已稳,开始入驻上海周边城市,陆续开设宁波、常州、江阴分公司。

  2006年起,韦博逐渐走出江浙地区,向全国进军,广州、南通、天津、厦门等地分校相继成立。

  2007年至2012年间,韦博英语迎来了大发展,从沿海的深圳、到东北的沈阳,韦博迅速占领了全国约60个城市。

  到2013年,韦博英语在全国有150家培训中心,学员近百万名,旗下有韦博英语、韦博开心豆少儿英语、韦博嗨英语三大教育牌,覆盖线上、线下、成人、少儿、游学等各个英语教育领域。

  高卫宇显然是中国商人的典范,在韦博轰轰烈烈全国化扩张的过程中,高卫宇很少发声,几乎不曾接受媒体采访,秉承蒙声发大财的原则,所以,我们对韦博如何扩张、如何管理、如何变革,所知甚少。

  

  2013年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教育进入爆发期。一批在线英语培训机构进入市场,主要的玩家有TutorABC(原vipABC)、51Talk无忧英语、英语流利说等,其中英语流利说2013年上线,2018年底注册用户已近1亿人。蓬勃兴起的在线教育蚕食了线下培训机构的市场。

  同时本土企业崛起,以BATH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成为新一代的求职圣地,外企的吸引力不断降低,成人英语培训市场逐渐萎缩。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韦博被迫尝试过多次转型和调整。

  2014年,韦博英语成立韦博好外教在线教育,进军在线教育;2016年,上线“韦博嗨英语”;2017年,韦博英语又上线了针对于青少年学习英语的相关产品。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型下,不仅没有为韦博带来新的生机,并且由于盲目扩张和管理不善,加重了危机,以至于高卫宇后来承认:

  由于内外部的各种原因,我们的业绩持续下滑,成本攀升,公司经营遇到困难,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战略转型、架构调整、合伙制和转加盟等方式,也包括股东追加投资借款等,希望公司及举办的学校能度过难关。

  在2020年到来之前,成人英语四大巨头都遭遇了不同的困境。

  2017年,培生集团以约3亿美元的价格,将华尔街英语业务出售给霸菱亚洲和中信资本。2019年10月,EF英孚教育宣布将以15-20亿美元出售中国区业务,而潜在投资人只关注青少儿培训业务,收购不考虑成人培训部分。2019年12月,美联英语历时半年之久的IPO失败。

  屹立市场20年的韦博,终于在2019年的一场飓风中,轰然倒下。

  9月,韦博英语由于资金链断裂,已无法支付员工工资以及场地租金、物业费,多地校区出现经营问题。28日,一位署名为“一个有良心的韦博英语员工”发布告示,爆开了韦博英语多地多校区拖欠员工工资并停止运营的惊雷,引发舆论哗然。

  舆论愈演愈烈,创始人高卫宇却始终保持沉默,同时清空了领英、微博等可见的社交账号信息。直到2周后的10月12日凌晨,高卫宇发内部信称,韦博英语因业绩持续恶化、融资计划推迟,资金链断裂,无力履行承诺;同属韦博的开心豆英语已被新投资人出资接盘。信中表示,如日后有能力,会为员工补发欠薪。

  这封信引发了巨大争议,因韦博英语深陷“分期贷”的学员和被欠薪数月的员工们纷纷表达愤怒。有员工称,早在出事前,高卫宇及管理层就已做好跑路的准备。高卫宇的说法只是为撇清关系,保住开心豆英语。

  当高卫宇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却是在银行转账被学员认出,随后被几十名闻讯赶到维权的学员团团围住。

  

  韦博发展20年来还是有一些资金积淀的,但现在公司摊子太大了。近200多家门店、6000多名员工,如果不是盲目扩张到这么大体量,不至于现在就出现这样的局面。造成今天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韦博整个团队从来没有把账算明白过。这个公司盈亏情况如何?到底赚不赚钱?没人说得清楚,也没有人真正关心。

  时代给了韦博扶摇直上的机会,也埋下了急坠直下的诱惑。

  2015年,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采访高卫宇后,如此评价:

  对于卫宇而言,人生和事业都不是一场42.195公里的马拉松。通往未来的路,永远不会一番平顺;坚持和担当的意义,或许唯有孤独的企业家和跑者才会明白。

  如今,欠薪、关店、众多学员身陷“分期贷款”,高卫宇将如何坚持担当?

  韦博只是这场黑色飓风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原有主业市场环境恶化,技术和模式创新的竞争对手崛起,新兴业务投资巨大收效甚微,惯性的粗放管理埋下隐患,此时一个导火索引爆全面危机。

  这场黑色飓风的背后,是教育行业2019年的兵荒马乱。

  欠薪关店潮

  2019年教育行业听到最多的新闻,大概是欠薪、关店、跑路。其中不乏成立20年之久的韦博英语、成立18年的明星企业太傻留学、两年四轮融资4亿元的成长保、盛极一时的O2O平台疯狂老师、新东方名师创立好未来投资的朗播网。

  由于预收款制度,教培公司关店跑路,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也留下了大量已经交完学费却无处上课的学员,近几年兴起的教育贷,更是加重了学员的负担——即使培训机构关店跑路了,学员还是需要按时给银行还贷。更恶劣的影响是,降低了消费者对于教育培训公司的信任,再报班的时候会慎之又慎,进而影响整个教育行业的生态。

  

  融资困境

  2019年,VIPKID的融资成为全市场关注的焦点。

  2月,媒体传出VIPKID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半年之后还没有确切消息。8月,一则爆炸性消息震惊了投资圈,VIPKID的法务、财务和战略三位负责人指认“VIPKID数据造假”,邮件发到了VIPKID几位E轮潜在投资者的邮箱。经历多番波折后,10月,腾讯确认投资1.5亿美元,三位高管同时离职。

  融资困境背后,是VIPKID的尴尬局面:用户和收入高速增长后面临瓶颈,获客成本高企,亏损持续扩大,盈利看起来遥遥无期。2018年前十个月,VIPKID收入增长到30亿元,但净亏损已达22亿元。VIPKID在2018年的获客成本高达12亿元,远高于上一年的3.45亿元,2019年获客成本将增至21亿元。

  一位资深教育行业从业者说:

  我们都胆战心惊,万一VIPKID出问题扛不住最后崩盘,整个行业都会崩掉。

  VIPKID的遭遇,也反映出整个教育培训市场的融资现状,当头部企业的融资变得困难,大量中早期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差,特别是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据统计,2019年教育培训行业整体的融资额大幅下滑,全年融资额约297亿元,相比2018年的564亿元下滑47%。投资人不再为亏损的增长盲目买单,盈利模式不清晰成为致命伤。

  

  裁员

  相比于已经陷入关店跑路风波和融资困境的企业,一些成功获得融资的企业,日子同样不好过。

  VIPkid 10月完成1.5亿美元融资,11月就传出裁员15%-20%。

  西瓜创客主攻少儿编程,8月完成1.5亿元B轮融资,11月裁员60%。

  作业盒子六轮融资,全明星的投资方包括阿里云峰基金、联想之星、好未来、贝塔斯曼等,7月完成1.5亿美元D轮融资,12月即裁员40%以上。

  承载头条系教育梦想的Gogokid,4月大规模裁员70%到80%。

  沪江网校在对赌失败后,3月开始裁员50%。

  ……

  融资—烧钱—增长—融资的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当企业开始放弃粗放式的增长,转而探索成本管控和业务有效增长,裁员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暴跌与造假

  2018年年初,达内教育市值近10亿美元,但之后便开启了稳定的下跌趋势,一路下跌超过90%。

  

  2019年10月29日,达内教育收到纳斯达克通知:由于持续拖欠截至2018年财报,除非公司及时在纳斯达克听证会上进行听证,否则将面临退市。

  11月,达内教育发布公告,2018年收入22亿,巨额亏损6亿元!其中销售费用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管理费用6.4亿元,同样增长64%,这两项就占去了收入的80%。成本费用的暴增主要来自于达内教育全力投入的 “机器人+少儿编程” 童程童美,2018年新增117家直营校区,其中收购21家,仅仅2年多的时间就狂飙突进,在全国53个城市开了148个校区。

  达内教育作为IT教育第一股,其核心主业IT培训风光不再,2017年的下半年到2018年,差不多有1/3的职教培训机构关门了,达内也关闭了40家。然而达内转型的“少儿编程+机器人”似乎并不理想,经历了两年巨额投资,2019年行业却在急速变化,妙小程暴雷关闭、西瓜创客大裁员、编程猫加盟模式备受质疑,竞争对手核桃编程、小码王、码高教育迅速崛起,2020年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更让达内教育进入风口浪尖的是财务造假:达内教育公告称,在2014至2018财年的5年间,公司存在收入及支出不准确等行为,财报中收入错报总额约9亿元。

  主业收缩、投资受阻、股价暴跌、财务造假,达内教育仍深陷退市危局。

  并购反噬

  2015年前后的上市公司并购教育潮,终于在2019年集中迎来了对赌到期。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双主业增长与成功转型,业绩承诺勉强完成,或者对赌结束后断崖式下跌,也有陷入决裂与诉讼的泥沼,一地鸡毛与狗血剧情。

  文化长城与翡翠教育彻底决裂。文化长城2015年开始大手笔跨界并购教育,债台高筑,2017年底以15.75亿元收购IT培训机构翡翠教育100%股权,成为当年最大的教育行业并购案。但随后的募集配套资金失败,无力偿还股权转让款,还利用其实控地位从翡翠教育“借走”1.1亿元。翡翠教育盈利严重下滑,未能完成对赌业绩。6月,文化长城公告称完全失去对翡翠教育的控制,提起诉讼,另一边翡翠教育认为上市公司未履行责任,双方仍处于纠纷中。

  秀强股份“跳楼价”剥离幼教资产。生产玻璃出身的秀强股份,2015年起转型幼教,连续收购了全人教育、江苏童梦、南京秀强、徐州秀强等公司100%股权,2018年幼教政策变化,资产证券化被禁,公司幼教业务业绩大幅下降、资产严重缩水。6月,秀强股份总额4.2亿的收购最终2.8亿大甩卖,由大股东接盘。

  龙文教育对赌失败,遭勤上光电起诉。2016年勤上光电以20亿元30倍PE全资收购龙文教育。但龙文教育四年业绩对赌仅完成52%,上市公司商誉减值15.52亿,导致2018年勤上光电净利润亏损12.5亿元。而且龙文教育并未对勤上实施补偿,一怒之下,勤上将龙文教育业绩承诺人告上法庭。由于补偿金额过高履约难度较大,直到今日,尚未达成有效解决方案。

  ……

  暑期大战

  2019年暑期,K12在线教育的营销战全面爆发。

  据估计,整场大战的线上线下营销费用至少在40-50亿元,其中学而思网校一家投放超过10亿元。高峰期,“三大金主”(学而思、猿辅导、作业帮)每一天的广告投放,达到1000万人民币。公交站牌、写字楼、地铁、微信朋友圈、各大信息流平台、搜索平台等,处处可见招生广告。

  久违的互联网大战,重现于在线教育。猿题库、作业帮、掌门1对1们烧钱至今,已无退路,而 “在线教育,是有可能形成垄断的”,这一威胁让巨头也不得不认真对待,“张邦鑫亲自买了猿辅导的暑期体验课,还将辅导老师的服务流程截图给网校团队,亲自研究猿辅导在抖音的投产比。”

  这场大战,也深刻地改变了教育行业,流量进一步枯竭,获客成本被史无前例地推高,马太效应加剧——要么加入战场,要么出局。此后,下沉成为了教育公司另一条共同的出路。

  

  兵荒马乱的另一边,是巨头们的一往无前。

  暑假在线教育大战中,好未来、猿辅导、作业帮等十几家在线教育机构打响价格战,“烧钱”营销、补贴抢夺最后的流量,营销总金额高达数十亿元。当硝烟散尽,这场战争的赢家才浮出水面——竟然是跟谁学。

  2019年第三季度,跟谁学付费人数增长240%,收入增长461%,净利润翻倍,而且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收入增速超过400%。陈向东表示,许多在线教育机构没有赚到钱的核心原因,就是获客成本不断变高。但跟谁学在最小单元点上没有烧钱,而是搭建好单位经济模型,再将单位经济模型不断放大。同时,除了关注单位经济模式,还需要关注客户的终生价值,关注真正的报名人数,尤其是正价课报名的人数。经历2015年的O2O大战,如今的跟谁学已经涅槃重生。

  其他巨头们的增长也不可小觑。

  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20家上市教育公司,收入全部实现了正向增长,其中增速超过20%的有15家,超过30%的有11家,全年股价涨幅超过30%的有14家,更有3家公司的股价翻倍(新东方、跟谁学、中公教育)。虽然市场竞争加剧,巨头们依然实现了收入的高增长。

  好未来虽然经历了暑期营销大战、投资巨额减值、首次连续两个季度亏损,2020财年中报收入依然增长了31%,市值增长81%到286亿美元(接近2000亿人民币)。跟谁学上市一年,首份中报收入暴增438%,已经成为美股第三大市值教育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市值超千亿人民币的双巨头好未来、新东方,也在今年迎来了第三家市值千亿的教育公司——中公教育。

  

  另外,2019年教育企业扎堆上市,成功IPO企业15家,以高等教育和在线教育为主,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教育行业资产证券化依然热不可挡。

  

  2019年的教育行业,一边是欠薪关店、裁员、融资困境、暴跌与造假、并购反噬、暑期恶战,兵荒马乱;一边是热闹拥挤的上市潮和巨头们的步步凯歌,宛如盛世。

  种种迹象表明,2019年,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是极其不寻常的一年。

  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2019年,保“6”的争论再次出现。

  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6.4%、6.2%、6.0%,眼看着第四季度就要守不住6%大关。这一幕,就像2012年的重现,中国经济持续十年超过9%的增速,首次跌到7.86%,保“8”争论不休,最终GDP增速一路下滑到今年的6%边缘。

  

  12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用刺激性办法保“6”,还是用改革的办法稳5”的演讲中指出,近10年中国经济的回落是增长阶段的转换,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将来5%左右的中速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不可能改变潜在增长率。2020年到2025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基本上在5%到6%之间。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则认为保“6”既无必要,也保不住。

  社科院余永定认为,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增速持续下跌,将导致预期持续降低,会进一步影响行为,形成恶性循环,当前最紧要的问题是抑制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必须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守住增速不低于“6”的底线。

  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至破“6”,意味着什么?

  我们正在经历从投资、出口型经济到消费型经济。2008年“四万亿”之后,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基建和地产投资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引擎。但基建投资的融资主体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由于基建投资的长周期,短期投资回报率覆盖不了融资成本,而地方政府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将相当一大部分的财政收入权上交到中央政府,但是仍然承担财政支出,于是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卖地创收,拉高房价。当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过大而被抑制时,地方政府被迫陷入财政困难,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不可持续。

  另一方面,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运用逐渐饱和,资本的边际回报逐渐降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越来越小。国内基建投资空间降低,制造业出口衰落,可用的技术减少,此时进行供给侧改革消除过剩产能,同时依靠三驾马车中的最后一项——消费拉动经济就成了最后的选择。

  PAG董事长单伟建曾说:

  制造业能够产生乘数效应,一家新工厂开工,雇佣员工,然后从其他生产商购买供应品和电力,而这些生产商也会雇佣更多的工人,从而创造更多的工资来购买商品。但消费支出是一美元换一美元,它所创造的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

  去产能的过程必将伴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大量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被挤出市场。而随着去年开始的去杠杆,更是让众多民营企业雪上加霜。经济增速下滑后,原先企业习惯的市场机会和运行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做好转变的准备。

  

  教育行业只是这庞杂市场经济中的一叶小舟。

  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教育行业竞争加剧,存量厮杀,无人幸免。但此时行业领先者的品牌、资金、规模优势开始体现,如果没有建立清晰的竞争优势,小企业在巨头夹缝中必然生存艰难。以前大家争夺增量市场,竞争还比较温和,当面临存量的生死之争,市场的残酷一览无余。竞争的终局必然是马太效应,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小机构被洗出市场。所以我们会看到教育巨头们营收仍持续高增长,成本提升,净利润增速相对较低,好未来、新东方、中公教育2019年的营收增速依然超过25%。当好未来、猿题库和作业帮在K12在线教育领域大战,虽然营销成本过高,但他们都得到了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失去市场份额的是更多同行的中小机构。

  当一线城市的教育市场供给过剩,竞争红海,获客成本高企,而三四线城市的优质资源供给仍不足,下沉就成为转移过剩产能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为什么2019年“教育下乡”被提上众多教育企业的发展战略。好未来通过未来魔法校2B的方式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巨人教育发布“城市合伙人”计划挖掘三四线城市机会,在线编程的编程猫推出加盟布局三四线下沉市场,持续亏损的51TALK依靠三四线城市首次实现1对1业务的盈利,下沉市场成为了教育企业实现增长的最后一块蛋糕。

  要看懂教育行业一级市场的变化,我们还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投资一级市场的钱从哪里来?去哪了?

  

  以立思辰2017年初设立的教育产业基金为例,总规模12亿元,其中GP出资200万,新航道出资0.38亿,上市公司立思辰出资0.3亿,其他投资人2.7亿,对外募集8.6亿,其他投资人和对外募集占了94%,这两项主要来自个人投资者和私募基金,大头是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大类:上市公司、地方政府基金和银行配资。

  整体来看,投资一级市场的钱80%左右来自私募基金。

  首先看来自上市公司的钱。上市公司在2013-2017年普遍质押股票融资(比如10块钱的股票质押给银行,拿出来7块钱现金)—加杠杆做投资并购—股价上涨。大股东60%质押率就算比较低了,90%以上比比皆是。简单估算,2000家民营上市公司,市值平均50亿,总市值10万亿,大股东持股均值30%,质押均值30%,即可调动1万亿。大股东的杠杆核心在于股价,股价上升中这个游戏可以持续下去,但2018-2019年全面去杠杆,大量上市公司股价大跌,而投资出去的钱又无法及时收回,没钱补仓,银行为了保本就会在股价跌到7块之前卖掉。所以我们看到近两年大量上市公司危机,大股东易主,甚至上演A股的监狱风云。

  银行配资也在2018年以来被降杠杆。以前有基金有1块钱,就可以从银行借3-5块钱,然后监管觉得,你们这么乱搞不行!现在只能借1块钱,甚至借不到了。地方政府的资金,本质也是来自银行。2011年起,前期四万亿的投放催生了通胀与地方高负债压力,央行开始施行宏观调控,收紧信贷,出台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的限制政策。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又很缺钱,有强烈的融资需求,于是银行借道信托借钱,规避约束,虽然融资成本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但融资灵活,资质门槛低,且无需行政审批。在此大背景下“银-信-政”业务爆发,地方政府的负债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

  于是,这些来自上市公司、地方政府、银行配资的钱,源源不断地流入基金,进而流入一级市场的教育公司。在中国,任何行业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一群人涌入,投资、创业都是如此。2015-2017年,任何人有点资金都可以做投资,大量投资公司冲入市场,很多机构笃信“宁可犯错,不可错过”,企业的钱来得太容易,教育行业的估值泡沫逐渐形成。

  但教育是一个慢生意,经过2-3年的烧钱发展,根本不够快速产生盈利,更不用说退出。到2019年现金流情况已经堪忧,但下一轮融资又面临上一轮估值过高的问题,不打折新投资人不愿意,打折上一轮投资人就亏了。

  另一个隐藏的问题是,大量机构是跟投策略。比如跟随好未来、新东方和大基金投资,理论上好像跟着产业巨头做投资不会错,深层次是很多新入场的没有产业经验的投资经理根本看不懂教育,或者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考虑,佣金、业绩,然后聊聊天喝喝茶,拍拍脑袋估值就出来了。但基金和产业巨头投资的逻辑完全不同,基金投资是为了退出赚钱,而好未来、新东方不是。徐小平曾在好未来上市后,郑重地对俞敏洪说:“我现在关心的是,未来三年怎么能不再崛起一个强大的对手。” 他们的投资,正是为了防止未知的竞争对手,所以投资的项目亏损、倒闭、大额减值根本不算什么。好未来2020财年半年(201903-201908)投资项目减值约2亿美元,导致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亏损,但2019年市值反而增长了127亿美元。而其他投资基金就没这么好运了,投资亏损就是实实在在的损失。

  于是,一个脆弱的投资链条形成:大量被投企业估值过高、盈利模式没跑通、现金流堪忧,投资机构退出困难、新一期募资无望。此时资金链条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动,比如某个基金的小股东付不起前期银行配资的高额利息、想退出要求回购,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烧完1个亿换来5000万收入,企业的发展目标变成融资,陷入融资-增长-进一步融资的怪圈,如果最终有人接盘,那就是所谓投资,如果无人接盘,与庞氏骗局无异。

  换挡时代到来,潮水终将退去。

  2015年,教育O2O爆发。

  跟谁学A轮融资 5000万美元,打破了彼时国内创业公司融资记录,随后加入O2O补贴大战。和所有的家教O2O公司一样,跟谁学也被资本裹挟着向悬崖冲去,泡沫破灭后,跟谁学被迫转型,并陷入裁员风波,此后开始蛰伏。陈向东后来反思:

  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在小规模状态下保持时间越长,也就意味着这家公司在正常的成长;如果一家公司在小的状态下时间很短,在资本的助推之下迅速变大,在商业模式没有验证的时候迅速加资本推力,迅速做大,特别在做教育公司的时候,在小规模中没盈利,而迅速通过资本杠杆来占领市场,我们认为到最后99.99%都会是灾难,99.99%都会是亏损,99.99%导致都会是非常悲惨的结局。

  

  教育培训企业,最终应当回归常识:企业经营的核心应是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是融资接盘。好的教育企业是不需要融资的,预收款本身就是一种无息贷款。教育创业过程中,最快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市场开始奖励那些踏实做教育的人,专注质量、专注教研、专注组织、专注服务,精耕细作,而投机的人,终将被抛弃。

  兵荒马乱的新旧转换时代,也依然孕育着机会。

  下沉市场依然是教育行业最大的机会。三四线家庭的消费力很强,不需要像一二线家庭为高额房价压迫,没有太多花钱的地方,对子女教育同样重视,他们也希望得到和北上深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产品通过技术方式输出到三四五线,仍然有很大机会。而且巨头们的触角仍未渗透三四线,即使好未来、新东方在下沉市场也缺乏经验和竞争优势,中小机构尚有机会一搏。

  专注细分领域,建立核心竞争能力。教育企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任何细分领域,都需要有明确的竞争优势,否则极容易失败。这样的竞争优势,可以是好未来的标准化体系、优秀的师资和教研水平,也可以是深耕区域的品牌影响力。比如内蒙古某K12培训机构,只专注本地市场,形成极强的壁垒,即使新东方努力多年也无法撼动其市场地位。

  教育企业应当小步快跑,稳步增长。教育是一个关于人的行业,培养老师、培养学生、培养家长,这个过程需要温度和时间,大量的资本快速催生,只会埋下无穷隐患。就像陈向东说的,教育适合做小,超出承载能力范围的融资是灾难,适量的小额融资是助力,快速迭代,稳步增长。

  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运营越显重要。任何行业的开端,都会有野蛮生长和灰色地带,随着行业步入成熟,越来越需要精细化的运营和标准化的管理,既是提高效率,也是降低成本。教育行业太过宽容,相比其他行业,企业在管理运营上仍然太过粗放。依靠个人影响力也还做一个小而美的生意,但无法支持组织的长远发展。

  教育投资的春天,可能才开始到来。寒冬中,不专业的投资(投机)机构被洗出市场,不好的教育企业也被淘汰出去。找到好项目更容易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健康增长的企业,都值得深入关注。从投资机构的角度看,在市场环境恶化时,需要确保投资组合的安全,就需要相对稳定和有保障的项目,而教育行业本身具备这个属性——只要不乱折腾,大概率是不会亏钱的。

  2019年的寒冬尚未结束,2020年对很多教育企业来说,依然考验重重。

  风口终将过去,通向成功的道路不会拥挤。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信口说”。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上一篇:干活干不过写PPT的!新东方员工年会疯狂吐槽 俞敏洪:重赏12万
下一篇:马鞍山市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严禁线下培训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