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加快打造医学人才高地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8-26
手机版

  手术室里,他们是护佑生命的“刀锋战士”;走进病房,他们是患者坚强的后盾;抗疫一线,他们直面病毒守护人民生命安全。虽然都是血肉之躯,但从身着白大褂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成了白衣天使,以温情换真心、以仁术济苍生。

  继2019年认定首批30名“佛山名医”后,近日,第二批60名“佛山名医”的认定名单将正式出炉,为佛山打造医学人才高地注入。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提升质量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佛山卫生健康系统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事业造就人才,奏响了人才发展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协奏曲”,形成了群众“好看病、看好病”的佛山样本。

  ●撰文:叶能军佛卫宣

  引育并举

  人才成就事业、事业造就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至关重要的生产力,同时也是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佛山建设的关键力量。

  从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到探索创新人才引育新路径,再到增创人才发展新优势,佛山打造医学人才高地的步伐稳健有力。

  以“名院”建设为牵引,集聚和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

  2019年,佛山在省内地级市率先实施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3年内投入16亿元重点培育和建设11家高水平医院,推动重点建设医院的医疗水平、高层次人才数量、科研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

  佛山还主动与高等院校和省级医院结对,通过实施政校合作、院院合作,“借船出海”解决本地医学资源匮乏短板,引入了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近10家高水平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办医管医。

  “通过强化结对工作,全市引进了一批医学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及创新团队,提升了医学水平,推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医学科研、等取得长足进步。”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练凌东说。

  以“名医”工程为抓手,人才培养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2018年,佛山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112工程”,选拔10名市级医学领军人才、100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0名医学骨干人才为重点培育对象,在科研、后续学历、专业进修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专项资助。

  2019年,“佛山名医”人才专项扶持项目全面启动,首批认定的30名“佛山名医”均获得专项人才扶持资金,在三年的扶持周期内承担优质和技术输出,科研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团队培养等方面工作任务。

  近日,第二批“佛山名医”的认定名单也将正式出炉,来自市直和五区医院的60名杰出医生获此殊荣,将为佛山打造医学人才高地注入。

  “在实践中,高层次医学人才真正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一个高层次医学人才引领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带动一个医院,全市医学人才存量持续扩大。”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陈爱贞说。

  佛山打造医学人才高地,不仅需要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也需要来自一线的鲜活实践。在人才引育方面,佛山不少医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成为佛山首家获得副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的医院,将在人才培养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南海区人民医院近三年全职引进20名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18人。该院同时搭建“名师高徒”项目平台,链接相关专业领域全国专委会主委和副主委、全国名老中医、省级专委会主委等名师资源对中青年优秀人才进行结对培育。

  人才赋能

  医疗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三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佛山通过探索实施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育方式方法,努力促进医学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医疗综合实力和医疗技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全市医学高峰逐渐形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4年进入全国三级综合医院百强,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是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入选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连续9年排名全国地级市中医院第一;县区级医院技术水平明显加强,危重症病人诊治及急救能力得到提高,微创、介入等技术得以普遍开展;全市专科建设能力显著提升,现有8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6个“十四五”省临床重点专科。

  高水平医疗资源区域布局更加均衡。高水平医院“一院多区”建设稳步推进,陆续启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等三甲医院分院区建设。市直8家公立医院中,已有4家医院在中心城区以外建设新院区,投资规模超140亿元,有效补足医疗资源短板;组建由高水平医院牵头的城市医联体,吸纳市域内的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加入,成为带动全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的军。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22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99家,其中三甲医院12家,医疗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三;2022年全市诊疗量占全省总诊疗人次的9.80%,出院量占全省总出院量的7.64%,市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9%左右,市域内住院率保持在95%左右。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已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超过30%的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实现标准化儿童保健门诊全覆盖。

  佛山医疗卫生高地、医学人才高地的建设成果,最终需要接受市民的检验。不少患者在就医体验中,切实感受到了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团队熟练使用第四代达芬奇辅助实施各种疑难手术,推动佛山微创手术技术稳步进入精准微创手术时代,接轨国际前沿水平。与传统的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方法相比,精准微创手术术中失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提升了医疗质量和精细化诊疗水平,提高了患者就医获得感。

  在佛山市中医院,医疗团队也在骨科手术中引入辅助,进一步优化了手术效果,对术中可能存在人为偏移的自动校准,还可以实时监测螺钉位置、定位精准。传统手术切口长达12—15厘米,术中出血可能超过1000毫升;而辅助切口仅1—2厘米,术中血量约20—30毫升,大大优化了患者的诊疗体验,也促进了快速康复。

  根据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佛山将重点依托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和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等打造市级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南海区人民医院等打造区级区域医疗中心,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诊疗、医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临床重大科研等任务。

  “未来,卫生健康部门还将推动全市更多的优势学科建设,从临床需求出发,以患者为中心,不断精进技术、全面发展,让群众‘大病不出市’。”陈爱贞说。

  党建引领

  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多个全省、全国首创

  7月29日—30日,2023年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在山东召开。作为全国三个受邀分享的地市代表之一,佛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紫霄在地方经验发言环节向全国分享佛山“推进三医协同改革”的经验。

  近年来,佛山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以党建引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委书记担任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统筹部署,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督促推进,分管副市长管“三医”,形成了“党委负责、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级落实”的工作机制。

  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突出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在全市3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完成党委书记、院长分设,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市直属公立医院党委设置全覆盖。市和禅城区、顺德区成立民营医疗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健全民营医疗卫生健康行业党委架构和工作规则,以点带面推动行业党建整体质量提升。

  在党建引领下,佛山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多个全省、全国首创,医改经验受到国家、省的肯定和推广。

  顺德区均安镇建成南沙、天连、南浦3间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开设医养结合床位133张,推行“以医带养、医养融合”的服务模式,解决了失能、失智、孤寡老人就医和养老照护难题。这套做法被总结为家门口医养结合的“均安模式”,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题推广。目前顺德区10个镇街全覆盖推行,预计2025年将新增2000张医养结合床位。

  2021年12月31日,佛山市卒中急救地图正式发布。该地图整合了佛山全市五区25家具有急性脑卒中溶栓能力的医院,形成覆盖全市的脑血管病快速救治地图网络,此举在全国具有率先性。市民随时可通过“卒中地图”微信公众号或“中国卒中地图”小程序,准确导航到最近具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

  2021年11月,佛山率先在全省建成首个跨系统平台网络数据共享的120指挥中心,构建与市110紧急求助信息“一键流转”互联互通院前急救新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加精准高效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作为DRG付费改革国家试点城市,佛山在全国最早对所有开展住院业务的医院实施按病组分值付费改革,促进医院实行精细化管理;率先对所有开展住院业务的医院实行按DRG付费,被国家医保局评为“进度优秀”和“经办管理较完善”试点城市,提前三年完成国家试点“四个全覆盖”目标,2022年DRG能力指数全省地级市排名第一。

  “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是群众所需所盼,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将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守护好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练凌东说。

  ■相关

  打通基本医疗和公卫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市形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基层是解决群众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卫生健康民生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佛山紧扣“以基层为重点”的要求,牢牢抓住“基层医生队伍建设”这个核心要素,持续优化就医格局,市域范围内形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

  81%的镇街

  设有二级及以上医院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好不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是关键。佛山大力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工程,出台《佛山市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从基层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培得实”四方面制定11项措施。同时,佛山在全省率先推进以“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为核心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允许基层机构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提高基层卫生人员薪酬待遇。2022年,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保障经费达到16.44亿元,较2017年增加46.43%,充分调动了基层工作积极性并稳定队伍。

  此外,佛山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全市35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000多名医务人员全部纳入上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打通了站点医务人员学习培训、学历提升、职称晋升渠道,保障了薪酬待遇。此举让基层医务人员有干劲、有奔头,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有2615人,占比达47.36%。

  以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牵引,佛山在镇街层面均衡布局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现了81%的镇街设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在此基础上,各镇街系统推进医育融合、医校融合、医企融合、医养融合“四个融合”实践,努力让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持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过程中,佛山充分考虑不同镇街禀赋条件和发展基础差异,因地制宜促发展,不冒进,也不搞一刀切。

  在经济社会基础好、服务人口较多的顺德区,卫生健康部门推进实施以镇街为单位的紧密型健康共同体,建立财政投入、医保、公卫经费“三打包”机制,重构公共卫生、健康促进、分级医疗、中医药“四个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促进、医防协同、医疗服务、重点人群服务、中医药服务“五大能力”。在此推动下,顺德各镇街实现了“病人下沉、专家下沉和药物下沉”,逐步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格局。

  小病慢病就近在村居就医

  以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为依托,佛山着力提升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为让小病慢病稳在村,卫生健康部门组建由儿科、呼吸科、中医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巡回坐诊。积极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公示社区健康服务联系卡,及时为重点人群提供线上健康指引、用药建议和心理疏导,与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特医保报销比例提高至95%。优化家庭病床覆盖范围,服务病种从11种增至14种,实现了失能、行动不便人群全覆盖。提高家庭病床日平均定额结算标准,人均医保支付7418元,支付比例达83%。

  将康养稳在家门口。深化医养结合改革创新,打造“健康安居三有服务样板”。一有“家门口医养结合”健康安居服务样板,家门口医养结合的“均安模式”在顺德10个镇街全覆盖推行。二有“医院康养转型发展”服务样板,即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开设医养结合服务。三有“两院医养融合发展”服务样板,即镇政府(街道办)牵头,由医疗机构托管公办敬老院。

上一篇:事关你我!这些住房公积金热点问题解答来了!
下一篇:声纳丨把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着力点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