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玩耍”两不误,她成为北大优秀毕业生!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8-26
手机版

  原创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一条环境保护路

  从热爱到坚守

  是谢理淳过去的十年

  自北京大学出发

  从事环境领域的研究

  走上她未来的路途

  她的生活有科研、实验

  也有徒步、骑行、戏剧

  2023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来自台湾的谢理淳

  在理性与浪漫主义的辉映里

  描摹人生的绚烂多姿

  

  

  缘起环境,初心不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个话题,贯穿谢理淳高中三年生涯,延伸至七年的科研探索之路。至今,已成为她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6年,“全球变暖”等话题渐渐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引发了广泛关注,由“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在宝岛台湾引发热议。作为这场讨论中的一员,身在台湾的谢理淳带着英雄主义的憧憬,选择了环境专业。回想起这段经历,谢理淳说:“当时心里想的是,希望可以在未来为世界做出一点小贡献。”

  

  谢理淳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在系统地学习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后,她顺利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20年,为积极应对全球变暖,中国首次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年,谢理淳本科毕业。面对研究生专业方向的选择,她坚定最初的想法,继续从事环境领域方面的研究,投身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中,走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北京宽广的平台与丰富的资源给来到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挑战性与未知性。而北大的多元魅力与文化氛围则是让无数人憧憬的沃土,吸引着无数逐梦者在此生根。

  

  谢理淳与课题组同学合影

  怀揣着憧憬与热爱,谢理淳来到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研究生。在这一理想舞台上,她不断开拓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期望向“为世界做出一点小贡献”的初衷靠近。

  在研究生期间,她加入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童美萍教授课题组,并将课题焦点聚焦在微塑料的污染问题上,研究微塑料的污染风险与阻控技术,并在环境类期刊Water Research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

  

  谢理淳与导师童美萍教授合影

  燕园三年科研路,付出收获言不尽。2023年,谢理淳以“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为多年的坚持与努力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跟随国家的发展方向,她在热爱的领域践行初心,在她深爱的事业里闪闪发光。

  

  

  参加学校和学院活动

  秉持初心,实践探索

  “环境保护工作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同时环境专业是一个知识多元化、学科交叉化的专业。”

  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与学习,谢理淳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进一步拓展,她以更加宏观的思维去思考环境保护的内涵,以愈加系统的知识去实践环保事业的意义。

  回顾在北大的求学经历,谢理淳认为极具挑战性与启发性的活动便是刚入学时参与的第一个活动——中非绿色特使计划项目中的世界青年应对气候变化圆桌会议。在活动交流会上,来自不同区域与文化背景的青年们对环境议题侃侃而谈的热烈场面让她印象深刻,而同专业博士学长学姐们自信流畅的发言更是让她深受启迪。她感慨道:

  相较于同桌青年与学长学姐们,我意识到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知识储备的不足,并决心在未来努力拓展知识面,并持续练习更好的表达能力。通过这次活动,我既看到自己的局限,也找到了未来想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和方向。

  

  

  参与中非环境合作圆桌对话

  面对冲击,谢理淳化压力为动力,以榜样为目标,开始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针对自己的不足持续性地弥补与探索。她认真学习各门课程,做好笔记复习,大把时间泡在实验室,推进本职科研工作。课程范围之外,她又利用碎片时间,不断汲取环境管理、全球治理方面的知识——旁听北大的社科讲座、自己找网上相关的讲座资源、听播客了解国际形势等。同时,她通过一个专属于自我的“idea box”(思考记录笔记本)捕捉瞬间的灵感与收获,将思路碎片拼接,拼合出自我提升的知识版图。

  除了世界青年应对气候变化圆桌会议之外,两岸青年峰会与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两项活动也让她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在两岸青年峰会专题研讨会上,谢理淳朗诵了诗歌《我在北京有个家》,回应着谢理淳“来北京,进入北京大学”的梦想。

  

  在两岸青年峰会上朗诵

  担任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期间,谢理淳在紫竹院公园的志愿服务站点提供防疫、交通引导、饮用热水、冬奥知识科普等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她深深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脉动,“好多时候,来往的民众会跟我们热情地分享北京双奥之城的过往故事与2008年奥运会的盛况”,“这种对于城市、家乡与国家的热爱与自豪,令人动容”。

  

  担任冬奥城市志愿者

  张弛有度,浪漫生活

  在日常的学习科研之外,谢理淳偶尔给自己放放假,她戏称“我还是非常喜欢玩耍的”。

  业余时间,谢理淳喜欢户外活动。和伙伴们徒步、爬山、逛公园景点,都是她生活中的彩色点缀。在自行车上的灵动轻松,与课题组伙伴们畅游北京城的惬意闲适,与好友们畅谈漫聊的释然解压,是紧张的科研生活中最好的放松。

  

  

  谢理淳与好友骑行

  谢理淳还喜欢人文艺术活动,她对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的系列活动情有独钟。观众不吝赞美地拍手叫好,与台上的主持人、演员良性互动,热烈讨论启发性的观点……这些氛围都是吸引她的地方。在观看传统剧目《龙凤呈祥》时,她感受到经典在年轻人中迸发的活力,她欣喜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在参加“《燃烧的巴黎圣母院》进北大”活动中,她认真聆听让·雅克·阿诺导演的创作分享,第一次产生对电影行业的直观认知,在视野开拓中被法国式的浪漫打动。

  骑行运动,滋养了谢理淳积极生活的身体;人文艺术,涵养了谢理淳浪漫向上的灵魂。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谢理淳有无尽的感谢,她感谢导师童美萍教授的指导与教诲,感谢课题组同伴给予的支持与开导,也感谢每一位曾帮助过她的人。而今的谢理淳在她向往的这片土地上,在个体呼吸的跳动里阐述两岸同频共振的跃动。

  

  

  在百讲观看演出

  经过科研实验的沉淀与多元实践的探索,谢理淳渐渐锚定人生的航向——以绿色金融为方向,她将把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融入工作实践,致力于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动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走在“为世界做出一点小贡献”的追梦路上。

  先行动起来,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复盘,和过去的自己比较。与其与别人比较,不如放手去做,然后看看自己的进步,这是一种会让自己更安心、更自信、更有动力的方式。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采访:张祺祺、江欣越

  文字:张祺祺、江欣越、王静宇

  图片:受访者提供

  排版:刘涵烨

  原标题:《科研“玩耍”两不误,她成为北大优秀毕业生!》

上一篇:英国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艺术留学怎么样?
下一篇:校宫一体 团教共建|余杭有了“家门口的少年宫”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