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 努力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9-03
手机版

  原标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 努力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

  阅读提示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有着悠久优秀的传统家庭文化。婚姻文化是家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彼此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关系。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努力形成和构建新时代婚姻观念和婚姻关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作者从婚姻和家庭的关系着手,剖析中华优秀婚姻文化的核心要义,提出了中华传统婚姻美德时代化发展的意义和路径。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有着悠久优秀的传统家庭文化。婚姻文化是家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彼此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关系。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努力形成和构建新时代婚姻观念和婚姻关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所以在概念上,家庭包括婚姻,家文化内含婚姻文化。

  婚姻和家庭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家庭运动过程中,婚姻是起点,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迟迟不婚或者持守单身,即使结婚,但推迟生育或者不想生育,就无法在生命历程中从原生家庭过渡到自建家庭、从丁克家庭发展到有孩家庭。

  二是从家庭关系扩展来看,婚姻关系的建立开启家庭关系的延伸,从婚姻横向关系到孝老亲子的纵向或代际关系的产生,形成家庭关系的坐标体系;从婚姻当事人自建家庭到夫妻双方原生家庭的融入,构建由三个家庭组成的大家庭系统。没有婚姻,家庭关系的纵向传递和横向扩展都停滞不前了。

  三是从家庭功能实践来看,家庭繁衍、互助、感情交往、教育娱乐等,都离不开婚姻,婚姻为家庭功能的良好实践和成果产出提供了各种资源的输入和共建共享的机制。

  鉴于婚姻在家庭体系中的起始性、基础性的核心地位,以及相对于血缘关系的社会关系的脆弱性和波动性,婚姻关系建设应该成为家庭建设的重中之重,也应该成为公共政策首先关注的国家大事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工程。

  中华优秀婚姻文化的核心要义

  在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中,婚姻文化占据很大的篇幅,有许多得到几千年家庭生活实践证明的婚姻美德。

  第一,推崇婚姻。在议事层次上,婚姻是终身大事,是“合二姓之好”,是“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家庭或家族大事;在年龄上,鼓励适龄入婚,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婚姻的维护上,坚持“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

  第二,讲究适婚。如赞美“天生一对、地造一双”,在意“门当户对”,尤其重视原生家庭的类似性及其对婚配当事人的成长影响,寄托着对婚后幸福和婚姻稳定的巨大期盼。

  第三,强调善婚。如“举案齐眉”“鸾凤和鸣”“如鼓琴瑟”“比翼双飞”等,倡导平等以待、和睦相处、彼此敬重和扶持的夫妻之道,鼓励用友好和善意支撑的婚姻善治。

  第四,珍惜婚姻。如“百年修得同船渡”,还有“以结百年之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彼此承诺等,都体现了从珍惜到坚守,再到人与婚姻同在的一生一次婚姻、把婚姻进行到底的坚持和追求。

  第五,重视婚生。如在婚龄上,鼓励“早婚早育”等,虽然含有落后的文化意识,但都把婚姻与生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家庭所赋予婚姻的生育功能,让婚姻担当起向人口再生产,进而向自建家庭兴起和原生家庭延续的社会责任。

  中华传统婚姻美德时代化发展的意义和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时代化发展至少具有三个方面意义。

  一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文化意义。“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而家庭建设离不开婚姻建设。重视婚姻建设中的中华传统婚姻美德实践性弘扬和时代化发展,就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同时又能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提升婚姻建设的文化境界和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二是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精神的理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中华传统婚姻美德传承发展的角度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十分有利于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正确理解家庭建设和婚姻建设之间的文化和制度关系,科学把握新时代婚姻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家教家风建设、做好新时代家庭工作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要义。

  三是科学应对当前婚姻面临的时代挑战的实践意义。年轻人口结婚意愿走低、结婚年龄持续推高和结婚人数逐年减少,婚姻存续年数缩短和离婚率持高不下等,都说明婚姻建设越发成为家庭建设的重中之重,成为支持家风家教建设的先行工程。如何把几千年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中华优秀婚姻传统文化激活和转化为一股积极的文化唤起和支撑力量,和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完善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政策效用。

  从实践的路径来思考,我以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要从婚姻建设,特别是婚姻文化建设的角度,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系统领悟和科学把握该书中所建构的关于新时代婚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理论体系和实践方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基础上,形成对新时代婚姻观的科学认识;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对新时代婚姻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关系的正确认识;在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形成对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婚姻美德意义和价值的全面认识。

  其次,要组织研究力量,对中华传统婚姻文化进行全面梳理,从落后的,特别是男尊女卑的婚姻习俗中剥离出来,确立中华优秀、先进的婚姻传统文化体系,在《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的方法论指导下,传承和发展同时并举,尤其是通过注入“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婚姻文明新风尚和新时代婚姻观,推进中华传统婚姻美德的时代化和实践化的转化和发展,成为广大中国人,特别是未婚年轻人,共同遵循和追求的婚姻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重塑婚姻的社会形象,重拾对婚姻的社会信心。如从爱家爱国家国情怀出发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建立在择偶当事人“三观”基础上的门当户对,站在彼此尊重和善待立场上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通过共建共享努力把一桩婚姻关系进行到底的从一而终、白头偕老,都是值得、也应该追求的新时代婚姻新风尚。

  再次,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和婚姻美德的社会宣传,联合报刊系统、出版界、影视界、教育界等推出一系列图文并茂的专题读本和报刊专栏、影视作品和大中小学选修课程教材、阅读文本,还要把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的具体要求纳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和文明家庭表彰中。尤其要把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和新时代婚姻新风尚送到基层社区和每个家庭,在融入百姓的婚姻生活中去形成影响和引领。另外,要联合宣传部门、广电系统和网信办,及时制止违反中华传统婚姻美德和社会主义婚姻文明新风尚的影视作品和自媒体制作推向公众。

  最后,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及“十四五”时期妇联事业发展规划的工作实践,主动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加强新时代婚姻文化建设融入其中,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所面临的急难愁盼婚姻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满意的解决,用高质量的婚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实实在在地增加老百姓婚姻家庭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叶文振,作者为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来源:中国妇女报

  举报/反馈

上一篇:医保“对外接待日” 打造“政”“企”沟通“直通车”
下一篇:首个中文大模型多学科生成能力自动化评测基准正式发布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