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丨暑期研学游爆火,日均花千元值吗?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回顾刚过去的2023年暑期,研学游市场异常火热。亲子研学是暑期国内最热门的出游主题,2023年7月以来,同程旅行平台“研学”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03%,今年暑期研学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其中主打历史人文、户外自然、科学技术类的研学产品最受欢迎。北京、西安、南京、洛阳等城市为热门研学目的地。

  研学游分龄化、定制化、个性化趋势更明显

  驴妈妈旅游网介绍,亲子游、研学游一直是重点布局的业务之一,从游客预订偏好来看,分龄化、定制化、个性化趋势更加明显。除了跟着课本去旅行、动植物探索等主题产品,一些在地文化、国防科技、体能拓展、地貌考察、古生物科研考察、丝路之旅等体验式研学产品也非常受欢迎。与博物馆、高校、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联合开发研学游产品,提升内容的专业性、趣味性、时代性,也将成为接下来的布局重点。

  研学旅行面向的是中小学生,年龄阶段一般为6-16周岁。目前的研学旅行大致采取两种方式,一种由学校组织,第二种则是由旅行社或研学旅游公司来设计路线并组织学生研学旅行,这也是目前研学旅行项目中主要采用的方式。

  研学内容上,多为旅游观光加部分学习体验,研学旅行产品也在根据市场需求在迭代升级。各种类型的研学旅行产品中,历史人文类占比最高,为35.4%;其次是国防军事类,占比22.9%;自然探索类排名第三,占比14.6%。

  山东研学游企业位居全国第三

  不少业内人士透露,与普通旅游相比,研学游价格翻倍,毛利高出20%~50%。那么研学游背后到底是什么模式?

  劲旅网CEO魏长仁分析,“研学游主要由专门的研学机构、教培机构来发起,然后由具备资质的旅行社来承接落地,进行酒店、交通、餐饮等安排,研学和教培机构会自己直接从C端收客源,同时这些机构也会和学校合作,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报名,具体由研学机构操作执行。主要涉及的细分产品有历史文化、艺术、科普、体育运动等,也有社会实践和校园参观等。”

  其中,有些研学机构本身也具备旅行社资质,因此收客后可以自己落地执行,有些则还需要与旅行社合作,由于研学团会有名校参观活动,因此部分留学机构也参与其中。目前各大OTA(在线旅游商)也是报名与合作研学游的重要渠道。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现存“游学、研学”相关企业3.4万余家,从地域分布来看,湖南、广东以及山东,三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5740余家、3530余家以及3380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成立于1~5年的相关企业占比67.1%,成立于10年以上的相关企业占比7%。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分别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563家、1046家、2377家、5302家,分别同比增加33.10%、85.79%、127.25%、123.05%。受疫情影响,2019年后研学旅行相关企业每年注册量有所减少。2020~2022年,我国分别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3915家、2935家、412家,分别同比减少26.16%、25.03%、85.96%。2022年前5月,我国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179家。2023年前5月,我国新增研学旅行相关企业322家,同比增加79.89%。

  日均至少1000元,是否虚高?

  比之一般的团队旅游,研学游的价格明显更高,因为研学团需要更多的陪同人员和专业讲解人员,尤其是到访海外高校的研学团,不仅仅涉及更高的交通和食宿成本,还有更多当地的研学服务费用。部分高端研学团的价格是同等路线普通旅游团的2~3倍。而研学游产品对于安全和品控的要求也更高。

  梳理信息发现,研学游大多是打着参观博物馆、校园、历史文化景点等旗号,5~6天的研学游价格很多都在5000元以上,即日均至少1000元。还有一些涉及出境的研学游则报价均过万,比如今年暑期新加坡的研学游大多超过2万元,这个价格是普通新加坡旅游团的2~3倍左右。不少研学游的价格都比同类路线的普通团要贵至少50%。

  调研显示,78.79%的受访者认为研学游价格虚高,有些消费明细不清,此外货不对板、游而不学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蜂拥而上的研学旅行该如何规范?

  有利益的地方,大家就会蜂拥而上。业内人士称“以前购物团赚钱的时候,大家就做购物团,如今研学营的客流量上来了,就‘改头换面’做研学营,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找人带团,于是之前干购物团的可能也被拉来讲课了,无论他会不会讲。”

  行业迅速扩张下,研学项目随意定价、研学内容“名不副实”、从业人员缺少资质、学员安全无法保障等问题纷至沓来。

  针对以上问题,这几年国家及地方也在出手规范。如,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7月11日,北京市文旅局发布暑期出行温馨提示,其中也提到,要注意“研学”旅行主体是否有打资质“擦边球”的情况。如果是选择旅行社提供的“研学”产品,按照《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的要求须提供研学旅行产品说明书,其中必须要有研学旅行安全防控措施、研学旅行教育服务项目、评价方法以及未成年人监护办法,既要保证参与旅行的未成年人的安全,又要保证“研学”的内容和质量。

  期待相关部门细化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机制,规范研学旅行,从课程设计、市场主体资质、从业人员资质到安全性,相应的内容应该要有全面系统的界定。

  希望未来的研学游,有趣味、有知识、有保障、有价值。

  数据来源:企查查、天眼查、全拓数据等

  部分新闻综合自第一财经、中新网、央视财经等

  编辑:王锦川

  设计:沙睿昕

  策划:魏鹏 刘赟 冯世娟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国足最新一期大名单公布,9月热身赛在成都进行
下一篇:我军探索形成新时代基础训练组训新模式 “四化”组训法推动练兵备战转型升级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