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塑造应用型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我从小就梦想能够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机器人,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菏泽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李申奥凭借学校提供的科创平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研发出了智能管家机器人。

  在学院电子电器创新团队教师张冠芬、王秀霞、贾忠上的指导下,李申奥连续三年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并从中验证了他在相关算法优化方面的成果。“作为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盘活大学生科技创新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科创空间平台,实现由‘教’到‘做’,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团队指导教师介绍。

  近年来,作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首批支持建设单位,菏泽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积极聚焦菏泽市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紧紧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优势产业”,服务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立足培养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深化校地共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不断塑造学校应用型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力拓展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新空间。

  博士组团下一线:应用中锻造应用本领

  “我们与菏泽学院共同建立山东省大健康研究院,校企双方在技术创新上相互启迪,共同突破技术瓶颈,不仅增强了学校师生的应用能力,更帮助我们解决了技术难题。”说起与菏泽学院的合作,大树集团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陆世海赞叹连连。

  2021年年初,该校药学院与大树集团开展“医养大健康及功能食品研发”相关合作,以侯少阳博士为代表的博士团队进驻生产一线,协助该企业研发出多个富含中药提取物和益生菌的保健新产品,有效解决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博士组团下一线给自己和企业带来的都是跃变。对于这一点,受聘于山东洪达化工有限公司的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李风海深有感触。“进驻企业后,面对企业焦化污泥资源化利用与煤在燃烧过程中的灰渣问题,我研发了污泥等废弃物与煤热转化中灰熔融流动特性预测及调控技术。”李风海介绍,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回收焦化污泥中的能量,实现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运行3个月来,该项技术为公司创造了300多万元的利润,获评菏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近年来,该校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相继成立了明德产业学院、菏泽学院东明石化能源科技学院、山东大健康研究院等学院。同时,出台《菏泽学院“双师型”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菏泽学院选派挂职“科技副总”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学校先后选派175名教授、博士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通过实践把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融入课堂教学,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专业建在产业上:一朵花催生一个产业

  “这是我们团队以牡丹籽为原料,新研发的一款纳豆。牡丹籽纳豆与普通纳豆口感差不多,但它的纳豆激酶活性是普通纳豆的8倍,富含维生素,更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牡丹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赵贵红表示,目前该产品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作为“中国牡丹之都”,牡丹产业是菏泽特色产业。如何依靠推广新技术带动牡丹全产业链条的快速升级,是长期困扰菏泽市相关决策部门的难题。

  面对地方发展的难点与痛点,该校整合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园林、化学工程与工艺、产品设计、动画、历史学等和牡丹产业发展相关专业的学者共同组成牡丹研究院科研团队,把教室搬进大田里,将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让科研助推产业,以产业反哺教学。

  “这次我们团队与当地花卉企业一起育成并在美国牡丹芍药协会登录的3个新品种,是菏泽当地的牡丹品种与日本牡丹品种的杂交后代,花色更加明艳,花型更加饱满,除大田栽培、盆栽观赏外还可做切花应用。”牡丹研究院科研团队的康晓飞博士介绍,牡丹新品种“蓝熙”已经通过网络平台推向市场,深受广大花友喜爱,目前已经收到了大批订单。

  在过去的5年中,该校的牡丹研究院已获得国际登录牡丹新品种16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7个,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具有食用、保健、医药与日化等功能性的产品,推动牡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菏泽牡丹产业转型升级和品牌靓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教学改革重应用:产品是更优秀的作业

  “产品是更优秀的作业。我们与菏泽文旅集团共同打造的水上实景演出《曹州吟》《盛世芳华·牡丹颂》等文艺作品,在文旅市场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转化成了经济价值。”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冯姝娅高兴地说。

  近年来,该校不断完善院校剧团合作和定向委托培养机制。通过重在应用的一系列教学改革,音乐与舞蹈学院联合11家国有剧团实施“校团一体”办学模式,成立地方戏曲类非遗传承创新与应用研究科研团队、智能媒体赋能戏曲教育教学创新研究团队等科研团队,在全国10余个省份构建了舞蹈演员、戏曲演员等专业教学实习基地,运用师生同台、教演合一等有效教学模式,提升了戏曲教学质量。

  在栽培学、育种学、蔬菜学等核心课程的教学中,该校秉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方略,根据关键生产技术环节设定实验内容,推广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模式,开设“田间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肥料、农药、植保等多种知识,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菏泽学院聚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推进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该校党委书记黄富峰表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主业主责,产教融合是办学的重要路径,面对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将牢记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推进学校人才、科技优势与地方区位、资源优势的对接,融入服务产业行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菏泽‘科学赶超、后来居上’贡献更大力量。”(通讯员 宁继红 王燕 本报记者 魏海政)

  举报/反馈

上一篇:普京签令,即刻生效!“要求瓦格纳宣誓效忠”
下一篇:重视心理教育 培养阳光一代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