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学霸的学习锦囊!转发收藏!
新学期伊始
你是否为满当当的全新课程而担忧?
或是面对厚厚的学习资料不知从何入手?
别担心!这里有一份
来自厦大“学霸”学长姐们的
“学习闯关秘籍”
希望它能成为你学习道路上的加油包
助新学期的你一臂之力!
建立学习的“知识树”
2020级 管理学院 许同学
对于知识密度很大的课程,我的习惯是建立自己的“知识树”。
“知识树”体系法,即先从海量的知识中找到它的最基本的“树桩”——基本原理,然后在这个树桩之上去找出知识的“分杈”,一层一层地往下延伸,建立自己的“知识树”。
以《会计学原理》为例,它的基本“树桩”就是会计恒等式;往下有非常多的知识的“分杈”,比如说“资产”,它对应的类型、资产如何确认、如何计量等等,这些就是它的树干;再往下思考就会产生每一个分类下的小分类,比如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这样一层一层分下来,就形成了这门课的“知识树”。
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是因为对于知识密度很大的课程,单独去掌握每一个会比较困难,遗忘率也高。但是知识之间总是有联系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把海量的知识点安装在一个比较简单的框架里,提高学习的效率。
用“阅读”与“写作”两条腿走路
2021级 哲学系 雷同学
想要学好哲学这样的文科专业,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阅读方面,每学期刚开始的时候,专业老师都会根据课程内容,给我们推荐书单。我会根据每门课的重点书目,确定自己的阅读内容。课程比较多的情况下,我每天大概会花2-3个小时的时间阅读,假期则会达到6-7个小时。
很多学术类材料比较抽象晦涩,读起来较吃力。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过“语言关”,了解文字创作的语言背景,掌握对应时代或文化背景下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难”也体现在对材料中的概念内涵了解不够。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专业网站、文献资料补充背景知识,必要时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阅读是为了输入知识点。但想要把知识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则必须通过写作。很多人虽然读了很多书,但仍感觉自己无法下笔。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修读系统的写作课程进行强化训练,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写作的习惯。
学数学就像“走迷宫”
2022级 数学科学学院 王同学
对我来说,学数学就像是“走迷宫”。要想成为“数学迷宫达人”,不仅需要稳扎稳打的知识积累,还需要记住自己的学习方位,探索可行的前进方向。
统计学专业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数学理论的学习。这些理论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勾连,形成了一个“学习的迷宫”。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某个知识点,则很有可能影响其他知识点的理解。为了在偌大的迷宫里找到正确解题路径,我会在复习时重点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在解题时,往往需要多次的尝试。遇到“死路”就回到上一步,换个方向继续。
同时,解题需要保证头脑清晰,有目的地前进。因此,解题“在精不在多”。
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
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2021级 新闻传播学院 蒋同学
学好新闻,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们的培养方案里有很多实训类的课程,比如《图片摄影创作》《融媒体制作实训》等等。通过这些课程,我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参与到新闻采写编评摄等各个环节,在实操的过程中了解成为一名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但仅仅依靠实训课程远远不够。想要掌握更成熟的技巧,还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因此,我在课余时间还加入了厦门大学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电视台等许多校园媒体平台。我在官微撰写软文、采访报道,锻炼文字能力;在官博定期发布微博,积攒新媒体运营经验;在电视台拍新闻,掌握视频拍摄剪辑的技巧……
我的目标,是在这些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将来成为一名既全能、又专一的传媒从业者。
“比较笨”但是“很硬核”
2022级 医学院 吴同学
医学是一个记忆内容比较多且复杂的学科,所以我尝试“比较笨”但是“很硬核”的学习方法。
因为我的“脑子不太快”,所以我不太会尝试“考前突击”,而是在平常为期末考做准备。上课时,我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做笔记,避免走神;课后,尽量在当天就通过划重点、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内化。等到了期末复习阶段,则根据这些思维导图和重点笔记背诵复习。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累,但它的“硬核”就在于“最基础也最有效”。它让我的学习内容很充实,长期坚持下来之后也发现有所回报。
语言学习要注重“听”与“说”
2020级 外文学院 罗同学
作为一名德语专业的学生,我比较注重语言学习中“听”与“说”的结合。
在“听”这一方面,每天我会花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用“每日德语听力”APP听德语教材、德语新闻,或是观看一些有趣的科普知识小视频。“听”是为了更好地说。因此,在听的过程中,我会不断暂停音频,将自己听到的内容复述出来。这种方式,能将将我所听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常用语料。
而在“说”这方面,对我来说,早上进行口语训练比较高效。每天上午,我会通过读词组、课文等,复习课上所学的文章。同时,我也会合上课本,进行复述,我会给自己合理地挖个“空”,然后思考这个空应该填什么,最后将自己脑中所想表述出来。
语言的学习虽有些许枯燥,但通过大量的“听”“说”训练,将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兴趣结合,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取得更大进步。
“沉浸式”参与每一次课堂
2020级 管理学院 许同学
在很多互动性较强的课程上,我们经常被要求分组讨论与上台展示。小组讨论时,我很少保持沉默,而是喜欢在团队中担任提问、推动、引导的角色;而在展示环节,如果没有其他同学想上台展示,我也会主动上台。
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我天生“社牛”或者擅长演讲。一开始,我也难免会紧张,讲话也磕磕巴巴。但为了高效地推进互动的进程,我会不断要求自己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能够越来越自信地站在讲台上,比较流利地对着全班同学进行分享。
在不断练习、不断进步中,我对课堂所学的内容能产生更深的理解。此外,沉浸式地参与每一次课堂,也能够反过来帮助自己跳出“应试”学习的框架,在实操中看到自己学习的效果。
做好文献的检索与阅读
2020级 海洋与地球学院 张同学
做好科研,首要的就是做好文献的检索和阅读。
除了用关键词和高级检索方式检索文献外,我还会追溯一些高被引的文章中引用的文章和被引用的文章。此外,我还会关注作者这一栏,当我发现这个作者是这个领域权威性的人物,我会以这个作者以及这个作者所在的研究所为导向去搜索其他文章。这样环环相扣,我就能形成自己的文献库。
之后,我会带着6“w”的思维进行文献阅读——这个作者是谁(who),这篇文章是研究什么的(what),是什么时候做的(when),在哪里做的(where),是怎样研究的(how),作者为什么会做这项研究(why)。读文献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6“w”的答案的过程。通过这个方法,我能够对这篇文章的脉络和内容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从而抓住文章的重点,找到我想要的内容。
良好的方法可以让学习“如虎添翼”
但没有完美的学习方法
只有最适合自身特点和课程要求的方法
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方能逐渐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上一篇:乐安二小:宣传防溺水安全教育 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下一篇:商场送蛋糕老人徒手抓进塑料袋,商场:会制止,免费吃的人太多了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
- 丰林县:打好“组合拳” 稳岗促就业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北京参加高职招考!今天17时截止——
- 政策|促进负责任创新与隐私保护:《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解读
- 湖北教育行业微信9月TOP30榜:“湖北民族大学”等8个账号新晋榜单
- 晒课堂常规 看星湖学校促师生习惯养成
- “乡”味浓浓,侨后代千里返乡学潮菜
- 房车资讯:房车买个什么车好?正犹豫的你,请收下本篇测评!
- 张家界市总工会女职工芙蓉公益讲堂送课到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
- 广东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百问百答(一)
- “首批二孩”集中入学 看银川如何从容应对
- 【理通三迤】好品德造就干部好风尚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探索职教援外新路径
- 排名公开:贵阳精神病医院2023排名10月详情榜单
- 亳州教师勇救落水青年 彰显师者大爱
- 贵州省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前提示
- 10月17日起,贵州省2023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纸质)可以领取啦!
- 四川北川:“羌山领头羊”计划让中学生成为科学实验的“研究者”
- 山东代表寄语妇女十三大丨刘莉:让巾帼之力在乡村振兴路上更加出彩
- “只要有孩子来读书,我就不会放弃”
- 原创国乒世界排名洗牌!王楚钦3项第1,张本智和暴跌,马龙第3难保
- 68125亿元!同比增长6%!山东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 文教融合共创未来
- 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 约老师轰22+12+7,掘金险胜灰熊!罗斯梦回巅峰,穆雷只打关键球
- 定档12月31日!2023深圳宝安马拉松报名今日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