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解集成电路人才之“渴”,答产教深度融合之“题”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编者按

  新征程上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是嘉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克难奋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提升嘉定新城的样板成色,必须不断提升节点城市辐射能力,重在强化功能跃升、凸显“高能级”。

  2023年7月,新一轮上海重大功能性事项导入新城发布活动举行,30个重大功能性事项将在今年启动,逐步向五个新城导入,嘉定新城项目包括上海电气集优股份轴承制造与运营总部、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集成电路材料基因组技术平台等。即日起,嘉融媒推出“打造新城建设样板”系列报道,聚焦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上海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等已经完成或正在建设中的具体项目,为嘉定争当高质量发展标杆,打造上海新城样板提供更多借鉴和探索。

  成立学院多方“一拍即合”

  新一年的入学季,位于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内的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又迎来了新一批303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眼睛里装满好奇和期待、心中描绘着对未来的憧憬……一幅幅画面美好、纯真,写满对过去十多年寒窗苦读的欣慰,更多的是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从容和自信。

  成立于2019年11月的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坐落于上海大学嘉定校区,由上海大学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嘉定区和以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行业关键企业共建。学院党委书记郭纯生介绍,2019年11月,为进一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满足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学校成立微电子学院。学院立足上海集成电路“一体两翼”布局中的“嘉定翼”,致力于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集成电路行业紧缺人才,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嘉定的产业基础,大量园区、院所的期待,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院的建设愿景是高度契合的。”郭纯生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至今仍给郭纯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院成立之初就与位于嘉定区的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达成5年合作协议:作为国内首条、国际领先的微机电系统(MEMS)中试线——“超越摩尔”8英寸研发中试线,每年拿出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用于微电子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相当于每年近1亿元运营费,有2000多万元的机时用在学生们的身上。

  现如今,微电子学院学生们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在工研院的“超越摩尔”8英寸研发中试线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师傅研发工艺时会抽出时间给我们讲解,这些实用知识在教室里是很难学到的。”

  而在嘉定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学院与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华力微电子、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朗力半导体、上汽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深化校企合作实践化培养。此外,还深入开展“上海市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已形成学院品牌。

  科研与产业就像“鱼和水”

  9月初的一个上午,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内,几十名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学生穿上无尘服,戴上头套、帽子,经过风淋间的吹洗,踏入12英寸先进传感器研发中试线,直观了解用于一线生产的高精尖设备的运作流程、操作方式。“大家肯定都看到了这则新闻,华为刚刚发布了新的Mate手机,这标志着我国在7纳米制程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随后专家们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中国微电子系统的建设以及后期研发的检测技术。

  学院有了,那么在人才培养上,集成电路该如何实现产学合作?曾锃作为“海归”教授有发言权。作为新加坡人工智能人才特殊津贴获得者,曾锃主要研究半导体虚拟工艺、半导体智能制造、半导体故障检测和溯源等方向,2021年9月回国后就在上海大学任教。“学生和企业建立了非常深的联系,在多方合作下,最终形成一个个的产品。”他表示,同学们处于一个自我能力与行业飞速发展的阶段,要善于把握机遇,跟随科技前沿。而在同样懂得“顺势而为”的嘉定,几乎都可以找到紧跟科技前沿的科研单位和服务于项目落地转化的企业,这让他和同学们的科研项目有了更多变成市场产品的可能。

  微电子学院的“新”,不仅体现在创建新,更体现在改革新。学院以“超越摩尔”为主要技术方向,依托上海市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四大研究中心,致力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本硕博一体化培养集成电路行业的卓越创新人才,解决集成电路超越摩尔应用领域的若干技术难题,形成一批能够支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前沿应用型科研成果。

  在学院副教授殷录桥看来,嘉定的产业基础雄厚,尤其是汽车产业更是“独领风骚”“独占鳌头”。学院去年底成立的“上海市汽车智能网联交互芯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和嘉定的汽车产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亲密接触”,也离构建自动驾驶车载芯片“感存算显”一体化研发体系,为我国汽车电子芯片产业打造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也更近了一步。

  “集成电路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关系非常紧密,总体而言,技术发展非常快,有用的科研最新成果,有机会马上拿来用,就像鱼和水一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院执行院长张建华认为,核心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培养集成电路紧缺人才,需要做到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高素质科研能力养成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产业实践同样重要,“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这方面,上海大学正在集聚最好的资源。”

  人才培养紧贴产业需求

  “模电、数电、物理器件看了多少页,连续方程、运输方程有几个解,拉扎维的知识点有几千,摩尔定律到底变没变。城中路的树荫下,校车依旧行驶……”这是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2023届毕业原创歌曲《再见·城中路》的一段歌词。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浓缩在歌曲中,同学们感叹时光飞逝,专业学习遇到的各种问题已不再是难题。

  有人选择踏上社会,开始在企业里奋斗;有人选择继续扎根校园,在科研中寻找答案。李建新本科从青岛大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最近他忙着和同学在实验室里进行显示器成像技术的研究。他表示,来嘉定读研后,有了更多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和院所的机会。“经常会有外面的‘老法师’来到学校进行交流,我们也经常有机会到外面去开拓视野,对我们的专业很有帮助的。”李建新希望毕业后,能进入嘉定的汽车企业,那样能更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我们90%的毕业生都是在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就业,在嘉定乃至于上海的集成电路行业里,已经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较高的就业率给学院党委书记郭纯生带来了更多信心。郭纯生介绍,微电子学院前身是1958年嘉定校区成立的半导体器件与物理专业,历经60年发展,目前已形成本科基础教学和研究生多学科培养特色,以及多学科融合交叉的研究基础。

  经过近4年建设期,学院实现了众多重要突破,如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海市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国“芯”路》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等等。“为企业培养定制化、个性化人才,促进高校与龙头企业以及本地集成电路企业合作,打通高校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郭纯生认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最迫切的,同时也是学院成立的初衷,就是把高校培养的人才输送到产业中,所以学校不能孤立地去开展人才培养,要加大政产学研用的交流合作。

  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到极致。一边是嘉定区明确到2025年,实现引进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企业300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领军企业不少于2家,产业研发中心不少于3家的发展目标;另一边是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以“科技强国、产业强国”为办学宗旨,面向集成电路产业,打造“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形成本科卓越创新培养、硕士领军工程师培养、博士解决核心技术难题能力培养”的特色,并带动相关学科共同发展。两者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干事创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士气和志气中,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源源不断贡献高质量人才。

  撰稿:俞超

  摄像:孙雨豪

  原标题:《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解集成电路人才之“渴”,答产教深度融合之“题”》

  阅读原文

上一篇:速看!福建一批事业单位招人啦
下一篇:做好“四个优化”提升培训质量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