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有城 “医”鸣惊人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中原有城 “医”鸣惊人

  7月15日,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揭牌仪式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行,标志着省医学科学院承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短短3个月,瞄准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按照“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目标,这片热土上所创造出的成绩“医”鸣惊人——细胞与免疫治疗CDMO平台、中原纳米酶实验室等全球领先的医学研究平台加速建设,阎锡蕴、大卫·阿兰·韦茨等国内外知名院士纷至沓来,国药集团、中信大健康等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先后落地……

  中原医学科学城精彩纷“城”,正成为令人瞩目的科研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五医”如火如荼

  项目纷至沓来

  10月13日下午,在郑州航空港区黄海路南侧的一块空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着平整土地,再过几天,备受关注的“两院一中心”(省人民医院南院区、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省红十字血液中心)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自省医学科学院揭牌以来,中原医学科学城已洽谈签约项目共37个、签约金额554.8亿元;开工一批项目41个、项目资金216.2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0个、总投资71.5亿元。

  “签约一批”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生物学家阎锡蕴的纳米酶技术,牛津大学大卫·帕特森教授的动物数字化遥测药筛技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毅教授的细胞与免疫治疗技术等项目。

  “开工一批”中有“两院一中心”、郑州大学医学院新校区、双鹤湖“四中心”等项目。

  “投产一批”中有医疗器械CDMO平台、豫检集团、省直三院耳瘢痕防治夹系列专利本土产业化等项目。

  一个个项目穿“珠”成“链”,围绕着一个“医”字,中原医学科学城着力打造集“医研、医教、医疗、医工、医药”于一体的“五医”循环发展模式:围绕医学科学院打造“医研”基地;围绕郑州大学医学院新校区和新型研究型大学打造“医教”基地;围绕省人民医院南院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和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两院一中心”打造“医疗”基地;围绕器械产业园打造“医工”基地;围绕细胞免疫、生物医药、数字健康等打造“医药”基地。

  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链迅速构建,“五医”循环发展模式成效凸显。

  中原有城 “医”鸣惊人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内一隅。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六大模式发力

  “大咖”接踵而至

  近段时间,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院士、教授先后加盟中原医学科学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大卫·阿兰·韦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主任阎锡蕴……中原医学科学城正成为令人瞩目的医学人才高地。

  “大咖”们因何而来?中原医学科学城探索出的“科学家+技术经理人+企业+产业”“公共平台+孵化器+产业园”“基金+转化政策支持+产业”“市场+金融+产业”“人才激励政策+公共配套+空间提供”“人才图谱+技术路线图谱+招商图谱”六大招商模式,犹如吸引高端人才的强力磁石,承载着“中原新高峰”的满满诚意,不断向世界发出邀请。

  3个月来,省医学科学院在长春、北京、西安开设人才招聘专场,通过引进、招聘、调入、双聘双跨双激励等方式,引聚科研人员210人。

  阎锡蕴被业内称为“科研女神”,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目前被省医科院全职引进。

  “家乡对科研人才的呼唤让我很心动,这里对科研人才的重视更令我感动。”心动加感动,阎锡蕴决定回到老家河南。中原纳米酶实验室随之落地,重点在纳米酶催化医学、纳米酶与绿色农业、纳米酶绿色工业催化等三大方向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

  “吸引一位顶级人才,带来一项前沿技术,造就一个创新高地,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省医学科学院科研顾问郭永军说,到2025年年底,中原医学科学城将引聚20个左右高端人才团队、100个左右课题团队或学术带头人,科研人员总量达1000人左右,金字塔型高端人才结构基本形成。

  “铁三角”相互赋能

  融合渐入佳境

  三角形被誉为“最稳定的结构”。

  在“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组成的“铁三角”中,河南省医学科学院为“龙头”,中原医学科学城作“载体”,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成“集群”。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学术副院长张毅及其导师——国际肿瘤免疫领域著名专家皮埃尔·范德布鲁根所主导建设的细胞与免疫治疗CDMO平台,便是“铁三角”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

  “让‘河南造’新药造福肿瘤患者是我毕生的追求,但作为一名临床科研人员和医生,想把临床取得的突破变为药品、实现产业化,谈何容易!”张毅说,生物医药行业是典型的“三高”行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新药研发流程漫长,环节复杂,研发周期和投入有着“双十”的俗称,即“十年周期、十亿美元投入”,别说对于一名临床医生,即便对于一家初创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基于‘铁三角’的各自分工,我们打造的‘1+1+1’运营模式,瞄准从临床、科研到产业化的痛点,让‘金点子’变为现实造福于民。”郑州航空港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饶凯告诉记者,第一个“1”是科学家、医疗工作者,不断推动技术发展,提升诊疗水平;第二个“1”即医科城公司担当“操盘手”,提供从研究、注册申报到生产全流程服务;第三个“1”是配套产业发展基金,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专业园区,实现产业快速集聚。

  “铁三角”相互赋能,张毅的困惑在这里迎刃而解,细胞与免疫治疗CD-MO平台建设加速,将有助于推动我省细胞与免疫领域创新药取得重大突破。

  “院产城”融合渐入佳境,创新发展格局快速形成,一个以中原医学科学城为核心的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发布“黄金十条”

  崛起“筑梦之城”

  梅河芳邻是中原医学科学城内一个人才公寓小区的名字,随着中原医学科学城的加速建设,这个有着5000套人才公寓的小区,将迎来数千名“芳邻”。

  26岁的黄梦楠,便是这些“芳邻”中的一位。

  今年6月,从长安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黄梦楠,不仅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入职之初还享受到了郑州航空港区免费入住人才公寓的“政策大礼包”。

  今年以来,像黄梦楠一样享受到“免租、拎包入住”的应届毕业生还有很多。为吸引高端人才入驻,郑州航空港对外发布“空中丝路”人才计划和“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黄金十条”,助力青年人才在这里奋斗、在这里安家,让广大青年人才无需经历“港漂”,扎根港区共谋发展。

  据了解,免租人才公寓政策面向所有来郑州航空港区就业创业的2023届博士、硕士和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他们可分别申请享受最长3年、2年、1年的免租人才公寓。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郑州航空港区不断加快完善中原医学科技城城市配套服务,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努力打造天下英才向往之地和筑梦之城。

  美丽的双鹤湖波光粼粼、鸟儿翔集、锦鳞游泳,湖畔绿树成荫、繁花盛开。中原医学科学城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环境优美;毗邻机场、高铁站,地铁年底运行,交通便利;建成外国语高中、艺术小学等学校及多个幼儿园,教育资源丰富;开建商业服务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项目,全方位满足居民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

  格物济世,旦复光华。一个院产城高度融合、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级的创新高峰,一个会聚医学科学高层次人才的产业高地,一座生机勃勃、机遇无限的活力之城,正在人们热切期盼的目光中款款走来。(记者 杨凌 赵同增 李晓敏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骏)

上一篇:打好“第一口井”
下一篇:60个社团亮相南京田家炳高中 高校教授来授课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