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内蒙老师花一半工资给学生买棉鞋,26年后他送老师一套房
陈志德永远也忘不了他考上长春地质学院的那一天,张老师把她省吃俭用的半个月工资20元钱,给了陈志德,让他买一双好点的棉鞋去大学报到。
26年后,陈志德对张老师的报答,让人大为吃惊,他到底做了什么呢?
数学老师来到了穷山沟
张秀荣,一位让她的学生记了一辈子的数学老师。1978年,老师张秀荣已经31岁了,彼此的她,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怀揣着对教师岗位更多的责任和敬畏,她被调到内蒙古武川县,在这里仅有的学校里,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
虽然来之前早有准备,但武川县的贫穷,仍然让张老师震惊不已。尤其是来这里上学的孩子,家里也都穷得叮当响,父母都指望孩子能够靠着学习这条路,走出大山沟,走出他们世世代代的贫穷与饥饿。
看着整个教室里坐满的,几乎衣不蔽体,鞋不裹足的初三学生们。张老师内心是沉重但坚定的。
此时她心里默默许下誓言: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这里每个孩子都教好,让他们实现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愿望。
让他们有机会离开这个小山村,离开这个困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山沟沟。
而立之年的张老师信誓旦旦意气风发的时候,也许从未想过,孩子们一个个被她送出了这个贫困的小山村,而她自己,却永远地,无怨无悔地待在这里,只为完成她当初刚到这里时对自己的承诺,对自己这个神圣岗位的承诺。
关于数学老师的记忆
我不知道我的数学老师是否还健在,因为我读小学的时候她已经不年轻了。我只记得每次上课她最关注的,永远是坐在第一排,成绩最差的那个调皮的叫邹斌的小男生。
为了方便“照顾”,老师还专门把邹斌的座位由第一排挪到了讲台右边,说这叫“特殊位置”。一来可以方便老师时刻关注,二来邹斌也没办法影响其他同学。
老师总喜欢对邹斌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说:你现在不好好学,将来怎么办啊。长达6年孜孜不倦地叮咛和担忧,邹斌依然是班里最聪明且调皮的那个孩子。
直到很多年后我和几个同学约着去看老师,闲谈间,老师依然不忘问那句:你们知道邹斌现在怎么样了吗,那时候他就不爱学习,总不让人省心。
这就是老师,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种的小树苗:在身边的时候,总想着给它施最好的肥料,浇最充足的水;不在身边的时候,又总担心它在外面是不是被风吹了被雨淋了。
自己总是在课堂上把他骂得体无完肤,但每每向别人提及他的时候,又骄傲得像只公鸡。相信不管是学霸的张同学,还是学渣的李同学,又或者是那些学习成绩平平的我们,心里总会有那么一个,喜欢拿粉笔头扔你,让你罚站到最后一排的数学老师。
最关注的学生
陈志德不是张老师最优秀的学生,但却是张老师最关注的学生。每个老师,总会有自己特别关注的学生。就像我当年的数学老师,她就特别担心那个成绩最差的邹斌。
而张老师关注陈志德,是因为在长久的和这帮家境贫困但努力学习的孩子相处后,张老师发现:陈志德家里,无疑是最穷的。
陈志德家里父母都是村里的农民,老实本分,大字不识,但却通情达理。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哥哥和四个妹妹,陈志德在家中排行老二。
家里虽然因为孩子多,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但好在父母也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们硬是牙齿缝里挤出了钱,决心供一个孩子读书。
全家最聪明最有学习天赋的陈志德,成了这个穷了几代人的家庭里,最大的希望。每天都要小跑几里路才到学校,总是气喘吁吁的陈志德,却也总是最早到教室的那个人。
身上补丁最多,衣服最旧,却总是一句话不多说,总是埋头做题的那个人,也是陈志德。也许是因为同情,又也许是因为好奇,渐渐的,张老师越来越关注这个叫陈志德的学生。
她发现陈志德总是最快地做完布置的作业,放学也是第一个着着急急往家跑的孩子。陈志德不爱和班里任何同学讲话,不论上课下课,都只是自己忙自己的。
要么看书,要么做题,要么背诵刚学不久的课文。陈志德好像总在忙着学习,哪怕那短短的十分钟他也舍不得放过。
陈志德突然的缺席
直到有一天,早早来到教室的张老师,却没有看见陈志德的身影。因为陈志德每天一定是那个第一个到的学生。
整堂课,张老师都在想着,陈志德是不是生病了,陈志德家里是不是出事了,陈志德怎么还没来,陈志德会不会路上遇到什么危险了。
心不在焉的张老师一下课,就去校长那里说明了情况,准备赶往陈志德家里。带着忐忑的心情终于到了陈志德家里。彼时的陈志德并不在客厅,接待张老师的 ,是陈志德的爸爸。
原来陈志德的妈妈得了重病,无法下地劳作了。家里四个妹妹嗷嗷待哺。陈志德看着这一幕,认为自己不能像没事人一样继续上自己的学,不顾家人的死活。
于是陈志德谎称学校放假,实则逃学在家帮父母干农活。一向认为二儿子懂事的父母,也并没有怀疑儿子是在逃学。这才有了刚才那一幕。父亲想着,全家为了供他读书,都在省吃俭用恨不得一天只吃一顿,他倒好,说什么帮家里干活,居然开始逃学了。
气得拎起棍子就要去地里教训这个不知轻重的傻儿子。张老师立马拦住了父亲,并晓之以理地和父亲讲了陈志德目前的情况。
听见儿子平时如此努力学习,却又因为家里的贫穷和艰难,十分自卑与自责的现状,父亲也是老泪纵横,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办。
最终张老师地走到了陈志德面前,语重心长地问陈志德,“一个月种地能挣多少钱?你父母种了一辈子地,如果种地真的是条好出路,全家人为什么要饿着肚子供你上学。”
陈志德解释说,是因为最近母亲病了,想替家里分担压力。
张老师又告诉他,中考临近,如果此时陈志德多种这几天地,让家里多吃几碗米饭,但最后错失了中考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错失了这个家庭,唯一一次摆脱贫穷的机会。
多年后陈志德回忆起当初那次逃学,仍是记忆犹新,他总会不厌其烦地念叨着:当初要不是张老师来我家,把我从地里拉回教室,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又一次拯救了陈志德
在张老师的鼓励与劝说下,陈志德终于信心满满的回到了学校,又开始了忘我的学习,眼看距离高考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以为成功也越来越近了。
可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候,陈志德的爸爸也因为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家里唯一能下地干活的就剩下哥哥,还要照顾卧床的父母,以及幼小的四个妹妹。
一想到这些,陈志德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他整天都在挣扎着,想要辍学回家帮助家人,想要扛起作为一个儿子,一个弟弟,一个哥哥的责任。
平时就对陈志德十分关注的张老师,第一时间就了解到了陈志德当时的情况。看着陈志德每况愈下的模拟成绩单,她百感交集。
于是他再次找到了陈志德,告诉陈志德,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沉住气,成功就差临门一脚。以陈志德的学习成绩,考上重本不成问题。
只要熬过这短暂的两个月,陈志德就可以为家里做更多的事,以后才能彻底的改变这个家庭贫穷的命运。
但是如果现在放弃,也许父母会因为陈志德的辍学而病情加重,哥哥会更加心痛,而妹妹也会因此陷入自责。
陈志德在张老师一次次强心针般的鼓励下,终于摒弃心中杂念,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每天更是拼尽全力做题,背书,一股脑扑在中考上。
他对自己说:成败就此一举了,不论结果,我也要搏一搏。不能辜负了父母兄弟,更不能辜负了张老师的期望。
穿着老师送的棉鞋去大学报到
1981年的那个夏天,家住内蒙古的陈志德终于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是他的数学老师张秀荣。
张秀荣看到学生陈志德那张用时间和汗水辛勤换来的通知书,心里是既欢喜又悲伤。回忆起陈志德这孩子成长的不易与心酸,想着他即将迎来的光辉未来,张老师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就在陈志德拿着通知书兴高采烈跳跃着出门的时候,细心的张老师看到了陈志德脚上那双破洞的,打了无数个补丁的旧棉鞋,那还是陈志德三年前中考前穿过的。
一瞬间,陈志德身穷志坚忍冻挨饿的身影,为贫穷所困差点与梦想失之交臂的艰难,面对自己善意的帮助,却总是对着她说,“张老师,不用了,我很好,谢谢您的关心。”的画面,出现在张秀蓉的脑海里,让她那颗柔软的心,久久不能平复。
80年代初,大家日子也都不富裕。作为在这样一个贫困地方支教的张老师,每月工资也就40元。即便如此,张老师还是毫不犹豫地,从抽屉里,拿出了20元。这钱本来是她这大半年攒下来,准备年底买些猪肉鸡蛋带回去给父母补身体的。
但一想到陈志德脚上那双破烂的棉鞋,她还是把钱小心地折好。
因为考虑到陈志德平时的要强。张秀蓉没有把钱当面给陈志德,而是写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大致是讲,自己对于他考上长春地质大学的欣慰与骄傲,也希望陈志德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和压力,都要继续坚持学习,不放弃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如果有任何困难,一定要第一时间和张老师讲,不论去到哪里,他依然是自己的学生。
这个钱是张老师的心意,让他无论如何都要收下,去买一双好点的棉鞋。今年冬天那么冷,不要把自己冻坏了。
陈志德看到这封信后,眼里充满了泪水。他什么也没说,就去到集市上,花了5元钱,买了一双普通的棉鞋,剩下的15元钱,他放在回信里,寄给了张老师。
他知道,对到边远山村来支教的张老师而言,20元钱,也不是个小数目了。老师的恩情他记在心里了。
大学里的陈志德
去到长春大学后,陈志德更是一天都不敢松懈。他推掉了所有的校园活动,兴趣小组。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每天与书本相伴。
哪怕是父亲的离世,哪怕悲痛欲绝下,他依然在短暂的奔丧后,火速地回到了学校。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不光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且最后凭借坚实的基础,攻读了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分配到了很好的工作,过上了再也不用为钱操心的日子。
他每天只要认真工作,一年时间挣的钱,比他父母一辈子挣得都多。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临近毕业前,母亲也去世了。
于是他只能把满心的愧疚,还给他那位默默付出的哥哥,和年幼的妹妹们。当家里都安排妥当后,他想起了那位曾经两度把他从泥潭中拉出来,可以说拯救了他一生的人,张老师。
张老师的现状
很多年都没再见到的同学再次聚首,大家都异常兴奋。毕竟他们曾是这个山沟沟里走出的骄傲。大家有太多的“话当年”想要说起。
有同学调侃陈志德整天不说话,闷声造大炮;也有同学埋怨老被张老师拉去辅导数学题;还有同学说最怕张老师去他家,每次去了爹妈准打他一顿。
儿时的记忆像泛滥的河水般,涌向这群曾经一起在这个小山村里,渡过了贫穷而快乐童年的同窗挚友。他们曾一起经历了人生最忙碌的中考,也共同见证了彼此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时刻。
此时的陈志德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他问到,张老师现在怎么样了。
立马有父母还在村里的同学回答道:听我爸说,张老师还是老样子,住在她原来的那个小房子里。整天也是开开心心的,还是经常去学生家里,总也操不完的心。
一听到这里,陈志德一下子就想起来张老师那个不到50平米的小房子。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习题。灰暗的灯光,破旧的书桌,还有那张总是丫丫作响的腾木座椅。
陈志德心里就跟被撒了盐一样,抽疼。他想着,自己这些年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好容易如今事业稳定,家庭和睦了。可是父母却没有享过自己一天福。如今长辈里,就剩下张老师,是曾经真心待过自己,在自己最困难时候不求回报,倾囊相赠的人。
那天夜里,陈志德翻来覆去总也睡不着,总是想起当年他穿着去上长春地质大学报到的那双新棉鞋。
我要让老师住得更舒服
于是陈志德暗下决心,要给张老师找个好住处。让张老师安度晚年。张老师的生日上,40几个学生给她过了个值得纪念的生日会,张老师十分开心。
趁着生日会,陈志德故作神秘地说过不多久要送给张老师一份大礼,算是补送的生日礼。张老师也没当回事,只是笑着说心意领了。
在陈志德的一再请求下,也答应到时候肯定会收下。让本来也没有把礼物当回事的张老师没有想到的是。
一周后,陈志德便到家里找到了正在看书的张老师。无论如何要带着张老师及爱人搬去他花了10万元,新为老师买的楼房。他要让张老师晚年住得舒舒服服。
那一刻,我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秀蓉是感动和自豪的。她为自己给国家培养了那么一位优秀,且懂得知恩图报的学生而感到光荣。
虽然几经推脱,但架不住陈志德铁了心要让张老师搬去新房子的诚意。于是张老师妥协了,在陈志德细心而周到的安排下,张老师和老伴住进了他们这辈子都没住过的新楼房里。
几年后张老师的老伴去世了,陈志德知道后,第一时间给张老师打去电话,他希望接张老师去他城里的房子住,以后他要给张老师养老送终。
但不想给陈志德添麻烦的张老师拒绝了他的提议,并告诉陈志德,她现在很满意如今的生活,也真心为陈志德感到开心。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个,对你既严厉又慈爱的老师;那个对你又爱又恨,恨不得天天把你拴在腰间,生怕你长时间跑出去疯玩的人;那个把所有的青春和希望都寄托给你的人;那个直到迟暮之年还在儿孙面前念叨着他的学生,你是如何如何有出息的人;那个一辈子都在因为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而骄傲的人。
多年后的今天,不管是功成名就的他,还是平平凡凡的我们,是否还记得,在我们最年轻的时光里,曾经也有这样一位老师。
上一篇:博士4年未能毕业到底是谁的责任?分清两方面责任,顺利毕业!
下一篇:“清·雅——翟优&樊蕾伉俪中国画作品展”在南京圆满落幕,众名家纷纷点评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
- 丰林县:打好“组合拳” 稳岗促就业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北京参加高职招考!今天17时截止——
- 政策|促进负责任创新与隐私保护:《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解读
- 湖北教育行业微信9月TOP30榜:“湖北民族大学”等8个账号新晋榜单
- 晒课堂常规 看星湖学校促师生习惯养成
- “乡”味浓浓,侨后代千里返乡学潮菜
- 房车资讯:房车买个什么车好?正犹豫的你,请收下本篇测评!
- 张家界市总工会女职工芙蓉公益讲堂送课到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
- 广东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百问百答(一)
- “首批二孩”集中入学 看银川如何从容应对
- 【理通三迤】好品德造就干部好风尚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探索职教援外新路径
- 排名公开:贵阳精神病医院2023排名10月详情榜单
- 亳州教师勇救落水青年 彰显师者大爱
- 贵州省202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前提示
- 10月17日起,贵州省2023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纸质)可以领取啦!
- 四川北川:“羌山领头羊”计划让中学生成为科学实验的“研究者”
- 山东代表寄语妇女十三大丨刘莉:让巾帼之力在乡村振兴路上更加出彩
- “只要有孩子来读书,我就不会放弃”
- 原创国乒世界排名洗牌!王楚钦3项第1,张本智和暴跌,马龙第3难保
- 68125亿元!同比增长6%!山东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
- 文教融合共创未来
- 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 约老师轰22+12+7,掘金险胜灰熊!罗斯梦回巅峰,穆雷只打关键球
- 定档12月31日!2023深圳宝安马拉松报名今日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