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培训机构“退费难”怎么破?| 新京报专栏

栏目:教育培训  时间:2022-12-10
手机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双减”意见的正式落地,意味着教培行业面临严肃整顿已成定局。  

  据媒体报道,重拳之下,一些教培机构已经关停或提前退场,培训的热度已现降温苗头。

  但是,一些野蛮生长多年的教培机构不愿善后,留下的退费难、找人难的“烂摊子”,让家长和学员们倍感无奈。梳理北京12345热线统计发现,从7月1日至7月27日,市民反映培训机构退费问题的诉求超过4000件。其中,“双减”措施出台后,仅7月25日至27日中午,涉及培训机构退费的相关诉求就达到1084件。 

  对待爆发式增长的退费纠纷,应分而治之 从严监管校外培训机构,会导致机构关门,进而引发退费难,这是在意料之中的。这也是推进“双减”工作,必须直面、妥善处理的问题。 除了退费难之外,倒闭的培训机构还会出现员工失业以及讨薪难。如何维护学生、家长与培训机构员工的合法权利,需要“双减”工作做实做细。不能让家长来承担“退费后遗症”的成本。

  培训机构退费难,首先与其采取的预付费经营模式有关,学生先缴学费,再上课。虽然监管部门早就规定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能超过3个月,但还是有不少机构打“擦边球”违规收费。焦虑的家长则为获得培训优惠,加之缺乏维权意识,进而“配合”培训机构缴费,但这也带来了培训机构卷款跑路的风险。

   

  

  ▲学生在培训机构学习。图片来源:IC photo

  “双减”意见提到,要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眼下出现的呈爆发式增长的退费纠纷,与从严监管培训机构有直接关系。有的机构举办者觉得在严监管时代,从事学科培训无利可图,于是选择退出。 有的机构账户上本来就没钱了,还可能欠了外债,于是既交不起房租,又发不出员工工资,收的学费更退不了。还有的则卷款而逃,留下“烂摊子”——反正我不干了,随便怎么处理。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培训机构违规、经营不善与政策变动等因素进行甄别区分,分而治之。

  对违规收费导致的退费难,本就该加强监管处理;因为经营不善破产关门导致的退费难,在之前就一直存在,处理这类问题,需要加强风险预警;而对于因政策变动而导致的培训机构关张,就要从尊重事实出发,制订妥善的解决方案。 

  此前,对于破产关门、实在拿不出钱的机构的退费纠纷处理,是监管部门协调其他机构帮助“消课”(完成培训课程)。而眼下,各机构都自顾不暇,面临退出、转型,也就不太可能再发动其他机构来救急。甚至可以说,在从严监管措施实施后,退费难问题将更加普遍。

  

  ▲教育培训公司发布回应“双减”意见的公告。图片来源:新华社视频截图 

  校外培训机构“大洗牌”,风控是关键 客观而言,“双减”意见明确的监管培训机构的措施是史无前例的,超出了很多机构的预期。 一些机构可能在年初决定“大干一场”,于是租教室、装修,投入大笔经费,然而开始营业没多久,就遇到严监管政策,这对经营者必定是沉重打击。负责的经营者会尽量处理退费,不负责的则会“撂挑子”。 另外,一些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头部机构,靠不断融资生存,在政策禁止机构上市融资、资本化运作后,这些机构也面临倒闭的风险。而其员工、学员体量之大,一旦“爆雷”倒闭,波及面会很广。 实际上,“双减”意见对这些情况已有预判。该意见要求,政法部门要做好相关维护和谐稳定工作;公安部门要依法加强治安管理,联动开展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和预警预防,做好相关涉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相关部门要负责指导银行等机构做好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风险管控工作,清理整顿培训机构融资、上市等行为。 对于这些问题,地方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做好衔接,严格依法依规处理校外培训机构“大洗牌”带来的问题,确保此次调改革不留“后遗症”。 总体而言,“双减”政策对于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是有利的。但在治理、整顿校外学科培训机构时,也要综合平衡各方利益,依法依规稳妥推进,尤其要设计合理方案,做好风控,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特约撰稿人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李潇潇

  校对 | 王心

上一篇:亲子互动系列儿童剧《身体的秘密》介绍
下一篇:佳诺智慧托育中心浅谈大多数早期教育用三种方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最近更新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