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改变,从这个小习惯开始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作者:Ms R

  来源:日进志(ID:progressive_diary)

  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1

  改变

  我几年前有一点想尝试走进心理咨询领域,虽然很快就铩羽而归,但接触到一些浅浅的东西,至少对我仍有深刻影响,比如:在欧文 · 亚隆的书里,他写道:咨询师只是以全然的倾听,令来访者知道自己被接纳,从而唤醒他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我一直非常看重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当被朋友问到具体问题时,我的 Coaching 神经兴奋起来。

  而 Coaching 是什么呢?它是尽可以完全了解对方的来龙去脉,周围的大小环境,其愿景,在具体问题上给予建议。具体问题背后,帮助他提炼共性和方法。

  这两者,前者是希望能 Mindset 上让对方触及一个点,比如下面这些我常说的词句:

  成长型心态

  非暴力沟通,分清事实和观点

  做动词型的人,不给自己套任何形容词

  积极主动,极度负责,极度自由

  后者则差不多要同期下水游泳(伴游)的参与:

  这封邮件要怎样写?

  上次领导怼的话复盘

  如何衡量阶段性成果

  要不要主动接近大领导,以及如何做?

  ……

  一种是不参与,或者偶尔有一点点建议,听不听随意,不以结果为导向;一种是参与,建议、帮改、随时提醒“这个不对不好”,很在意具体事情的结果,会复盘(跟以后的建议紧密相关)。

  对于 1-2 位常常跟我深入聊近况的朋友,我在这两个身份间游走,有时觉得力不从心;真正的改变,似乎并不容易经由一聊再聊、经一事再一事,得以水到渠成。

  当我感叹,改变好难。我的朋友提醒我,你常说的改变,恐怕和普通人想的改变并不是一回事。

  我所说的改变,目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为自己人生负全责的人,其实核心,在于“我”自己。也就是亚隆说的唤醒他自己的力量;

  但人们普通觉得什么是改变呢?比如如何在职场顺利,如何升职加薪。所以他们常常会关注的是看上去不如自己、但职场就是特别顺利的人。这些人更会揣摩上意?还是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你看,这个角度是很容易引导到丛林的。

  在碰到具体问题时,我竭尽所能地想隔断这个角度。但这个角度,更加现实,对于现状的“改变”来得更加快,不是吗?

  但解决具体问题的背后,比如受到负面评价怎么办?重要的关系中永远捋不畅顺的沟通怎么办?老板要这样,下面员工要那样,作为中间夹心饼干的你究竟能哪样?

  其实,具体问题的背后,无不隐含着你的第一反应,你对事情的极其个性化解读,你对危机和压力的看法,换言之,这些实实在在让事情结果改变的发生,其实是你思维方式的改变,思考深度和广度的即时而真实呈现。

  改变自己的 Mindset,是否就拥有改变 — 解决问题 — 的能力?显然,并不必然。但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可以跨越,可以训练自己至填平的。

  有没有实用的方法,真正地改变自己?

  

  2

  每天写200字

  我以前跟朋友说:要看书。不管是看什么书,要慢慢地把阅读的习惯捡回来,由浅表到深度的阅读,对知识面涉猎和培训自己的思考能力,都很有帮助。

  在“输入”这方面,我一直的观点是,越有门槛、越不容易接收到、越需要自己参与的输入方式,才越可能吸收得到,有可能长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反之,每天听本书、被动刷到的小视频,看着轻松忘得飞快。更不用说用起来 — 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会(不管以任何方式)用,才是真正的学到。

  在漫无目的的阅读中,人可能就无法看到自己的坐标,也锚定不了可以到达的目标。阅读这个改变的方法其实挺难坚持的,因为它的正反馈建立起来困难,而缺乏正反馈,尝不到“甜头”,就很难坚持下去了。(也没有必要坚持,因为这表示方向有问题)

  所以关键不在输入,而在于输出。输出时看到缺什么了,自会倒逼自己去找更好、更有针对性的输入。

  如何为输出寻找一个小小的习惯?可以从书写开始,这也正是我自己的方法。每天写 200 字,就是我想强烈推荐的一个小习惯,原因在于:

  1

  可以放下情绪。无须讳言,我们每天受情绪的影响非常大。写作,是放下情绪的好方法。在日常中,陷入在情绪中很常见,但这几乎就是一种自我消耗,需要自动自觉地切断它。在一本《积极诠释力》的书里,的确介绍过每天写作 20 分钟,连续写作 4 天,可以有效缓解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2

  写出来,你可以当旁观者一样,看到自己。可以训练自己像看别人一样看自己。不带感情色彩的观察自己。“当习惯了在每件大大小小的事上不带评判地观察自我之后,生活的体验会变得完全不同。脱胎换骨似的不同。如果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学会一个技能的话,我觉得就是这个东西了。几乎可以等同于人生幸福之必要条件。”(By 张潇雨)

  3

  每天重要的事、对自己的影响的事、难受的事、引发自己思考的事,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串起来看,你可以看到什么在塑造和改变你。

  4

  复盘。当写作时,这种书面表达,将使人变得理性。伴随着书面表达,看得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可以改一下方式的。然后,今天的事就放下了,不用堵在心里,把明天留给明天。

  5

  写,会反过来,让人有感受力。如果心里总是一团浆糊,很难受,其实也是被情绪、别人的评价推着走。但输出,会令你有意识地“输入”,这个输入就变成你要觉察了,不是被动地填进来。关于重要性感受 — 理解 — 创作冲动,可以参考阅读:语言与思维 | 感受的重要性与重要性感受。

  6

  理性表达和思考的能力。书面的表达,跟口头不同。它会训练你更加理性,更具有思辨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3

  小习惯,千金不换

  每天书写只是我强烈建议你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其实更多的小习惯,也可以为自己去设计和坚持。

  关于自律,有个常见的误解:自律不是说“不要做什么”,而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所以选择/决定去做什么。

  有效的自律也不是非逼着自己做什么,而是养成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并不痛苦的习惯,像刷牙一样自然,不需要用“意志力”这种东西。

  习惯不容易达成时,分解成再小的,完成再升级,而且,即时表扬自己,看到和表扬小习惯达成时,为自己带来哪怕很小的改变;对好的结果有感觉,则会更有坚持和改进的动力。

  比如,先每天坚持 5 个深蹲或 15 分钟快走,等这个习惯固定下来,可以加多一点运动量,或者建多一个小习惯,50、100 字的当日记录?吐槽臭屁自恋也没关系,写点什么,慢慢会倒逼自己观察和思考。

  有 2 个不错的小习惯后,第 3 个小习惯我们来什么?相信这时,你已经很擅于为自己去思考和构建了。

  只要生活里有几个小小的,自己坚持去做,对自己很重要的事,其实,心就静下来了。

  

  4

  成为自己

  我常说,你看看你周围,有谁是你希望自己以后成为的?如果周围没有,再远一点点(也不能直接到马云 – 哦,要换个靶子了)的范围,有谁是你希望自己以为成为的?

  代入到这个问题时,其实有个随之而来的反向提问:

  为什么?我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他?

  因为他有责任心,能照顾好家人;而且谈吐睿智,保持学习;对人没有分别心,有种人格力量;碰到挑战不退缩,碰到不好的事情也不是马上躲,而是站出来责任……

  只是举个假例子而已。但,这个问题,是帮我们认识自己的好问题。

  我究竟更加看重的东西是什么?

  如果“我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他”的原因非常单一:他电影蜜蜂很厉害。这就脱离了好问题可以延展可以带给我们思考的本意。

  找好靶子,了解自己是一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其实你就会慢慢地成为他。

  我听过一句话:海上黑暗中的灯塔,船往灯塔那里开,中间有风浪有避险,但是你会发现,船或迟或早,还是会开向灯塔。

  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最终的最终,就成为了怎样的人。

  有时,随之而来的副产品颇为不爽,比如我说,家亲戚就想着有钱,结果很有钱,然后有点六亲不认的节奏,活成为孤家寡人。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在选灯塔时,它本身就是一件好灯塔。就像,你为什么想成为他?因为他很厉害。好吧,厉害是厉害,你学到了大概跟他一样,结果导向,不择手段,一将功成万古摧吧。

  灯塔不是偶像。只是帮我们了解自己,锚定我们跟“它”的差异。随着越来越了解自己,再放掉,再择一个,都没问题。

  你看,其实我说来说去,也是会将文章开头说的两面融合在一起: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上一篇:感恩亲人作文
下一篇:豆瓣9.4分,央视力荐!这12本被严重低估的书,娃少读一本都吃亏!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