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掩盖不了教材垄断的真问题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东南商报报道,郑州市一位老师发现人教版新版初一语文书上有错误,并指出30多处,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到了法院。近日,记者获悉,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在其网站人教网发出《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致歉信》,表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确存在6处错误。

  (12月3日《郑州晚报》)

  在舆论压力下,人教社的“鸵鸟政策”终于有了些许改观,承认了教材中的6处错误并致歉。但舆论压力之下的迟来的道歉,不仅让道歉的诚意打了折扣,更容易掩盖错误背后教材垄断的真问题。

  《道歉信》具有浓郁的危机公关的意味,诚意不足,近乎傲慢。其一,郑州老教师指出的错误有30多处,而人教社只承认6处,对其他20多处避而不谈,让人费解。其二,人教社把教材出现低级错误的原因归结于“时间仓促”,无疑避重就轻。其三,通过自己的官网而不是公共媒体刊发《道歉信》,似乎是对舆论和民意的一种敷衍。

  其实,公众并非抓住人教社的小辫子不放,置之死地而后快,错误本身并不可怕,教材出错老师也不会教错,错误可以改,错误的教材还可以召回重印,这些都不是根本问题。

  人们迷信教材,原因无他,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只有教材才能提供唯一标准答案,标准出了错误,老师和家长岂能答应?

  教育对教材的畸形依赖背后,是教材市场的高度行政垄断以及由垄断产生的暴利。垄断滋生暴利,更导致低效,教材屡屡出错就是证明。按照当前的教材出版管理制度,教材从编撰、审订,到出版、发行,均由少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出版社一手包办,行政色彩过于浓厚,无法形成有效竞争,也脱离了大众监督。没有任何竞争,学生又不得不买,出现价高质劣的教材再正常不过了。

  垄断滋生暴利,暴利强化垄断,教材市场就这样陷入恶性循环,受害最大的无疑是学生和教育。即使用最严格的制度保证教材“零错误”,也不是教育的福音,还有什么比没有其他选择权更让人无奈和愤怒的事情呢?

  如今,人教社迫于压力承认了错误,也道了歉,但这远远不够,必须深究本质问题,斩断垄断利益链条,让教材市场的大门向社会敞开。在教育体制改革呼声高涨的今天,教材改革必须加快步伐,赋予学生和学校更多的选择权。

  

上一篇:河南安阳:红旗渠再登教科书
下一篇:毁童年!寒号鸟其实根本不是鸟 知道这货是什么吗?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