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作】吴仲尧:一钩新月天如水——访丰子恺故居小杨柳屋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1-13
手机版

  一钩新月天如水

  ——访丰子恺故居小杨柳屋

  吴仲尧

  作者简介:吴仲尧,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浙江省散文学会、绍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已有多篇作品发表在《散文选刊》《中国散文家》《北方文学》《浙江散文》《华夏散文》《西南作家》《当代散文》《烟台散文》《野草》《作家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等报刊。

  在一个杨柳婀娜、燕子呢喃的初夏上午,我沿着象山脚下那条恬静迷人的名人文化走廊,站在一间白墙黛瓦的平屋围墙外,轻轻叩响锈蚀斑驳的门环,等待着有脚步声从里面响起。

  小院静谧,花草郁葱,青石小径,绿影婆娑。恍惚中,望见一位面貌清秀、眼神睿智、端庄平和的长者步出屋门,迎面而来。一身长衫,雍容闲适,态度谦恭,没有什么客套话,给人一团和气的风度。他该是这间小屋的主人,丰子恺先生吧!

  民国大师无数,而丰子恺是难得的一位德才兼备的艺术家、教育家。沿着他一生的脉络探寻,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在爱与慈悲里成长的幸运儿。丰子恺出生于一个有染坊、有良田的大户人家。殷实的家境没有宠坏这个叫“丰仁”的孩子,良好的家教反使他成为知书达理、谦逊好学的少年。就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正式更名为丰子恺,在此,遇到了他生命里十分重要的两位先生——李叔同(弘一法师)和夏丏尊。他们之间长达一生、直抵灵魂的情缘,给了他深远的影响。

  

  上世纪20年代初,因了教育家经亨颐的慧眼识珠,同乡富商陈春澜的慷慨解囊,在名不见经传的白马湖畔创办了一所中学,定名春晖。草创之际,师资短缺,人才稀少,校长经亨颐盛情邀请夏丏尊协助筹办这所新颖的学校。夏丏尊欣然同意,还自告奋勇担任国文教员,竭力推崇“爱的教育”。

  1922年,丰子恺应恩师夏丏尊之邀,风尘仆仆从上海来到春晖中学任教,不久,就爱上了这片秀丽的山水,于是自费建造了一座小平屋。一天,他突然感到小院缺点春意,便向湖边种柳的农人讨了一小株,植在院子天井的墙角里,并给小平屋取名为“小杨柳屋”。从此,丰子恺与杨柳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白马湖畔众多的名人旧居中,虽都是清一色的江南水乡建筑,但小杨柳屋颇具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屋的大门别具一格,顶部呈“人”字形门框略似一个大方口,据说是模仿日本住房的“玄关”格局而建的。踏进大门,迎面是一堵照壁,往西拐弯,进去是个小院落。房有两间,东首为正房,是丰子恺的卧室兼书房,如今陈设依然,只是时光黯淡了昔日的色彩。西首一间略见小些,这兴许是朱自清所说的“一颗骰子似的客厅”。

  正是在这间屋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等,相聚在一起,或聚会作客,吃酒谈天;或韬略狂辩,钻坚求通,钩深取极,磋商文事。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小杨柳屋倒还无恙,只是显得苍老了,现已辟为丰子恺生平事迹陈列室。其间,陈列了丰子恺的书画、照片、著作及遗物等,当然,最引人入胜的还是他的漫画,尤其是那幅闻名遐迩的传世名作——《人散了,一钩新月天如水》。那是一个美好的月夜,丰子恺独自漫步在白马湖边。一钩初夏的新月高挂中天,近看,白马湖微风细波,万木扶疏;远望,小杨柳屋帘卷清风,高朋雅坐。顿时,丰子恺灵感闪现,快步返屋,用疏朗简洁的笔触“嗖嗖”几笔,就勾勒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清幽的夜色,清雅的房舍,清静的心境,如一曲悠远的宋元小令,抑或还有泠泠的古琴声在画幅间流淌。如今,再细细品读这幅漫画,仿佛觉得就是他人画合一的写照:简洁、澄静、深邃、阔远。

  白马湖宁静的“山水间的生活”,大大激发了丰子恺的艺术灵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兴致所至,就会挥毫画画,寥寥几笔一幅妙趣横生的漫画跃然纸上,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情趣和生活哲理。丰子恺的漫画不仅有趣,更充满诗意,独具个性,从前没有人这样画,他却这样画了一生,画风从未变过。叶圣陶如此评价:“子恺的画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的感受抓住”。当年朱自清在春晖执教,也是小杨柳屋的常客,亲眼目睹丰子恺勤奋作画的情景:“小客厅里,互相垂直的两壁上,常常贴满了丰子恺的漫画稿,微风过处,可以听见飒飒的声响,很有一种诗意和韵味。”

  

  毫无疑问,小杨柳屋是当年白马湖的一个中心。当时与之毗邻而居的夏丏尊、朱自清以及朱光潜、刘薰宇等,每在课余,总喜欢到院内那株柳树旁,摆上八仙桌,打开老酒甏,端出一碗炒螺蛳,然后边吃边怂恿丰子恺画柳……朱光潜在《敬悼朱佩弦先生》一文中追忆道:“大家朝夕相处,宛如一家人。佩弦和丏尊、子恺诸人都爱好文艺,常以所作相传视。我于无形中受了他们的影响……”的确,这批博学的有识之士,个个才气横溢,彼此意气相投,在“谈文学与艺术,谈东洋与西洋,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之中,将白马湖营造得一片清幽、遐远、深沉、恬淡,中国现代散文独树一帜的白马湖流派,就这样不经意间诞生了。

  据说,丰子恺如此爱柳,喜欢画柳,原出于对柳的品行的爱。他曾在《杨柳》一文中写道:“我赞杨柳的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杨柳主要的美,是其下垂。……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而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沃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

  1924年冬,丰子恺因坚持正确的教育主张与校方发生分歧,离开了他心爱的小杨柳屋。直到三十多年后,时值春晖中学40周年校庆,丰子恺从上海寄来一幅庆贺的漫画,上面画的还是一座青山,山边一个平静的湖,湖畔一株嫩柳,几只春燕。由此可见,丰子恺对自己种植的小杨柳和对春晖学子的笃爱之情,还有对白马湖的魂牵梦萦。

  近日闲暇,重读丰子恺的漫画和散文,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朴自然的气息。难怪后人评价他的散文如同“清茶米酒,只平易地写去,文字干净流利和漂亮,洋溢着真淳朴实的美,天赋了真朴活跃的元气”,他的漫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常中寓深永之致”。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丰子恺的为人“胸有城府,和而不流,浑然本色,没有一点世故气”,对人间山水,风物乡情,充满着挚诚的爱,这种清朴自然的品格,究其原因,或许受其老师弘一法师的影响,故而,使得丰子恺的漫画、散文乃至人生,常能给人禅一般的诗趣,犹如一株“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杨柳,尽情地挥洒着美好的春光,以及艺术与人生的真善美。

  

  可以说,丰子恺的一生,是与杨柳结下深缘的一生。因为他具有了杨柳的品行,所以能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苍生的大爱,无论在抗战时期的颠沛流离、九死一生,还是在“文革”期间的遭遇摧残、倍受煎熬,始终坚守做“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保持“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终于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如果说,在中国近代文化名人中,谁最适合比作杨柳,我想,恐怕非丰子恺莫属了。

  岁月不居,丰子恺虽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散文还在,他的漫画还在,它们一一挂在中国现代文化的长廊上,与小杨柳屋与白马湖一起,熠熠生辉。凉风习习,微波盈盈,柳枝儿轻扬。我漫步在白马湖畔,仿佛听见朗朗的笑声从小杨柳屋传来,缭绕在红树青山间,回荡于澄彻的天空中。是呀,在丰子恺的心中,永远有一片和平光明的天空,呵护着一个温暖快乐的家园;在丰子恺的作品中,永远有一颗宁静的心灵,闪烁着慈祥圣洁的光辉。此时此刻,我就感受到了这一光辉的照耀,灵魂深处感觉到一股暖流在柔柔地回旋。

上一篇:2023年对口升学考试报名截至29日18时!
下一篇:“别走,奖学金好商量!”清华招生心眼有多少?晚上3点联系考生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