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会(一零一):崤之战,一战封秦三百年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看春秋故事,就在“正一读春秋”。

  大家好,我是“正一天授”。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重耳死了,郑文公姬踕也死了,“烛之武退秦师”里面三国杀的大佬们只剩下了秦国的秦穆公,讲心里话,前面两位大佬的死,秦穆公是既开心,又担心。

  为什么呢?秦穆公认为,大秦向东扩张的好机会,就在眼前,他如果不抓住,以后就非常困难了。

  秦国地处大周王朝的西部边陲,再往西就是野蛮戎狄部落的地盘了,秦国北边是晋国,正西边是周天子的京畿重地,南边就是楚国,这三个大佬形成了一个包港台动漫围圈,把秦国死死地拴在了三秦之地,动弹不得。

  

  秦国不是没有野心,礼崩乐坏的大争之世,稍微有点实力的诸侯都想出出头,都想尝尝当霸主的滋味。秦穆公扶持的重耳,只用了三年,一跃而成了齐桓公之后最闪耀的二代霸主,那种尊荣、那种光环,让秦穆公心里是又羡慕,又嫉妒。

  他不甘心就这样一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他也想自己来。

  所以,晋国叫他打郑国的时候,他虽然去了,但是郑国的使者烛之武跟他一谈,他马上就以秦国可以在郑国驻军为条件,私底下跟郑国结盟而转过脸去防御晋国了。这就是他单干的第一步。

  

  但是秦穆公没想到,变化来得这么快,这俩国家的大佬竟然没隔几个月一块儿死了,而郑国继任的是公子姬兰,姬兰可是晋文公一手扶持起来的。所以,这既是秦国的机遇,又是秦国的危机。

  如果不能趁着晋、郑两国都专注办丧礼的机会将郑国一举拿下,那么以后的郑国大概率会倒向晋国,秦国就真的没机会了。所以秦穆公也不得不出手,于是,他与早先安插在郑国的那三位驻军将军约定,秦军千里突袭,然后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郑国,这样,秦国就能跳出被包围的处境,再向东扩张就是一片坦途。

  于是,秦穆公派出了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组成的突袭军团,计划从秦都雍城,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凤翔县,出发,借道晋国,中经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历程一千五百余里,突袭郑国国都新郑。

  这个计划其实风险很大,这个我们一会儿再说。当这支秦军长途跋涉到滑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偃师市,距离新郑还只剩最后的二百余里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什么意外呢?他们遇到了一个牛贩子,弦高。

  

  这个弦高是郑国人,非常聪明。当时他要贩一批牛到洛邑做买卖,也是碰巧,他遇到了这支秦国军队。弦高敏锐地察觉到,从行军方向和兵力上来判断的话,这支隐秘的秦国军队的目的地,应该是郑国。

  但是他并不能确定,于是迅速做出了两个反应:他一方面迅速派人赶回郑国报信,而他自己则大大方方迎着秦军而去,说自己是郑国的使者,然后求见秦军的统帅。

  秦国主将百里孟明视听说郑国使者求见,那是大吃一惊,因为这对他来讲,意味着秦军秘密偷袭的计划已经失败,郑国已经知道秦国军队到了哪里。所以,他赶紧接见了弦高。

  弦高面不改色,先把自己这次要贩卖的4张熟牛皮和12头活牛全部送给了百里孟明视,然后说:

  将军您好,我是郑国使者弦高,我们的国君知道您准备行军经过我们郑国,所以特地派我来慰劳大家。我们郑国穷,也没啥别的东西,也就只预备了一天的供应,就这点牛皮,还有这些活牛,您宰了吃肉喝汤都行,你们行军都辛苦了,今天晚上你们就吃饱喝足好好休息,明天好赶路,我们呢,给你们放哨保卫。

  

  百里孟明视此时也是半信半疑,但是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使者,他也不好问什么,于是收下礼物,安营扎寨,等郑国内部的秦国内应们的消息。

  这时候弦高派回郑国报信的人已经到了,郑穆公赶紧派人去探看驿站里那些秦国将领杞子等人,发现他们已经是厉兵秣马,准备搞事情了。这时候已经是图穷匕见的时候,郑穆公也就不再客气,直接派人轰走了这些驻守的秦国兵士。

  得到消息的百里孟明视这个时候终于确定郑国早已经知道了秦国的军事行动,也确定了秦国偷袭的计划彻底落空,郑国是搞不掉了,于是就顺手灭掉了滑国,带着一堆战利品班师回国。

  回国的路上,他们必然再次要借道晋国,这个时候,不是意外的意外,再次发生了。

  晋国其实在秦国军队第一次借道通过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但是当时并没有行动,晋国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看秦国究竟想干什么,第二是想看看秦国的战力究竟如何。现在秦国招摇过市到最后只灭了个滑国就回来了,晋国知道,他们搞得赢,于是根本没客气,联合姜戎一道行动,在崤函地区最为险阻的东、西肴山之间的一线天山道设下埋伏,然后等秦军进入包围圈之后,将前后出口堵死,把这一万多人的秦国军队全歼了,三位大将一个都没跑,悉数被俘。

  

  这就是著名的秦晋“崤之战”,有史记载中,秦国军队第一次全军覆没的战役。秦穆公本来要给郑国打个突袭,结果被晋国打了个伏击歼灭。

  很多人都说,秦穆公长途奔袭郑国的计划本来就是疯了,长途奔袭一千五百余里,还是跨国作战,保密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注定要失败。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前文我们分析过,从当时情势来看,这确实是秦国难得一遇的好机会,而且从整个经过来看,秦国秘密东征,虽然因为要借道晋国而瞒不过晋国,但是确确实实瞒过了郑国,如果不是弦高的意外出现,秦国还是有机会成功执行这次计划的。

  但是秦国最终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在秦国大军出征前,大夫蹇叔就提出过异议,并且跟秦穆公挑明了此行最大的风险不在于郑国,而在于晋国。蹇叔的儿子也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左传》记载,秦国大军开拔之前,蹇叔

  “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大军要出征,蹇叔在军前对着自己儿子大哭,说晋国人肯定会在崤山阻击我们,崤山南北岭的路最为险阻,你肯定要死在那里了,我到时候肯定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

  

  这是个相当晦气的行为,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能说明,结合当时秦晋的利益冲突,蹇叔已经判断到了晋国不会就这么放任秦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搞这种事情,也不会让郑国就这样成为秦国的附庸,而秦国实力和威望都是不如晋国的,要打,必输。

  秦穆公心里其实也明白,但是,他此时已经不再年轻了,可能他这一生也只有这一次机会了,他实在是不想放弃。所以,君王一念间,征人万古枯。

  而崤之战的惨败,让秦穆公和之后的秦国大佬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他们太吃地理位置的亏了,如果想东出扩张,想绕开晋国或者楚国,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晋、楚都盯着中原那块肥肉。秦国想吃,就只能要么跟着晋国,要么跟着楚国,同样因为地理因素,注定秦国只能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喝点汤。秦国要想自己搞,晋楚随时能截断秦军的后路,让秦人的下场跟崤之战一样,出得去,守不住,回不来。

  而让秦人觉得倒霉的是,现在跟晋国算是分道扬镳了,两国结下了血海深仇,更让秦人觉得倒霉的是,晋国几乎一直都没怎么没落过。

  

  秦国就这么一直被晋国压着,一直到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魏国继续称霸,魏武卒实力强横,又把秦国拦得死死地,欺负得那叫一个惨。直到公元前342年齐魏马陵之战,又是一次著名的伏击歼灭战,齐国孙膑和魏国庞涓斗智斗勇,最终庞涓兵败自杀,魏武卒遭受重创,魏国元气大伤,经历过商鞅变法的秦国这才有了东出的机会,秦惠文王和张仪开始了精彩的纵横捭阖,而那,已是将近三百年之后的事了。

  所以说,崤之战,一战封秦三百年。

上一篇:2020年高考生注意,这6所高校校名都是大学,但却是专科
下一篇:2023年郫县郫都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培训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