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期】师生情结套连环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1200期】师生情结套连环 来源: 南开大学报发稿时间:2013-06-21 15:05   □吴平均

  在河北深县中学读高三时,我从一本《河北文学》上,读到了《子皿先生》一文。我认为作者蔺羡璧,定是赵国名相蔺相如后裔。小说主人公子皿先生皓首童颜,慈眉善目,德高望重,学富五车,是个重教敬业,为人师表,殚精竭虑,诲人不倦的著名教授。其言行事迹,非常感人。子皿先生属于虚构,还是真有原型?不得而知。也不知作者为哪路神仙,何许人也。

  1963年秋,我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入学第三天,我们新生便开赴天津市南郊独流减河北大堤,投入抗洪抢险、保卫天津市的战斗。抗洪结束后的第一堂课是写作。老师辛宪锡并没讲专业知识,而是让每人在两节课内,写一篇自由命题作文。我受《子皿先生》一文启发,写了一篇题为《罗涛先生》的作文。在上第二次写作课时,张学正师对学生作文进行了讲评。特别是把我的《罗涛先生》作为范文,进行了讲评、分析。学正先生指出,罗涛先生在抗洪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事迹生动,感人至深。平均同学笔下的罗涛,形象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把罗先生写活了。当我听到张先生妙语连珠般的剖析、讲评和赞赏后,大有受宠若惊之感。

  1997年国庆节,我们1963级40多名学子回母校与恩师欢聚。学正先生依然满头黑发,文质彬彬,风采不减当年。2009年10月,我将与学兄常善魁编注的《古代劝戒讽喻诗选》(以下简称《诗选》)100本赠送母校(校图书馆50本,中文系50本)。学正师收到《诗选》后,非常高兴,并不顾年事已高,将书签和《诗选》代我送给中文系20多位先生。学正师亲切热情,助人为乐,其一言一行,堪为师表,令人感动。2011年夏天,学正师把与夫人刘慧贞合著的《作家·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论集》一书给我寄来。我为他们退而不休、不辍耕耘的精神和真知灼见、非凡学识所折服。校纪委原书记姚耀,校党委原副书记任家智,以及崔宝衡、马光琅、张菊香等先生收到《诗选》后,先后打来电话,共叙离情别绪,互相问安祝福,师生师谊可谓山高水长矣。

  罗涛先生是我作文中的主人公。之所以生动形象,感人至深,实有真人真事,并非虚构。原型就是罗世洪老师。“洪”与“涛”,皆水也,故以“罗涛”名之。在抗洪前线,世洪师是我们1963级连队指导员。他30多岁,文雅稳重,天天起早贪黑,把全部精力放在72个学生身上,放在紧张的抗洪工作上。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和高维国老师(营长)合抬一副抬筐,多装快跑,在运土筑埝,抗洪抢险战斗中,处处起到了排头兵、领头雁作用。深夜沉寂,罗先生打着手电逐个查看男生窝棚,为同学们盖被子,掖蚊帐。当发现我高烧泄肚时,罗先生为我请校医诊治,为我喂药、打病号饭,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后来罗先生虽然调中央党校工作,但几十年来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1986年夏,罗先生到衡水地区调研时,受到了南开中文系校友的热情款待。2008年秋,我到中央党校专门探望了罗先生。我送罗先生一本《诗选》,求其赐教。罗先生将他与夫人合译的白话《智谋大全》赠我。师生之绵长情谊,可见一斑。

  当年大一第二学期的写作教师是蔺羡璧。我当时眼睛一亮:蔺羡璧,莫非《子皿先生》的作者?“子”“皿”相迭,是个“孟”字,“子皿先生”莫非以南大中文系副主任,被尊称为孟老的孟志荪教授为原型?这一连串儿的问号充斥于我的脑际。

  蔺先生兼任中文系办公室主任。他年近四十,高个儿,二目炯炯有神,说话口吃。他在分析小说《老贺到了小耿家》时,先把题目工整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开讲。他大声说:“同,同,同学们,今,今,今天,我我我们分析‘老老老贺……到到了小小耿家’。”当听完先生的开场白后,同学们都偷偷掩口暗笑。然后,他讲了小说与电影、评戏《夺印》的异同。蔺先生除有些天生口吃外,其讲课条理清晰,分析透彻,板书规范,字迹苍劲,深受欢迎。下课后,我单独找到蔺先生,询问是否蔺相如后裔?是否《子皿先生》的作者?“子皿先生”写的是否孟志荪教授?当先生一一首肯后,我对这位虽有些口吃,但才高八斗之蔺先生,更加敬仰、更加尊重。特别是其颇丰作品和文坛名气,令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

  对于孟老,我只是见过几次,并没有任何接触。由于缘分使然,我居然与老人家朝夕相处了9个月。1965年9月至1966年6月,南开大学中文系师生到河北省枣强县参加“四清”社教。当时孟志荪、邢公畹、王达津、王泽普4名教授都住在恩察大队。

  作为中文系学生会生活部副部长的我,任务之一是负责发放同学们的助学金、粮票,转送家属给老师捎来的现金、粮票、烟茶和衣物。同时,组织让我与孟老住在一起,进行照顾。当时孟老虽年近七旬,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身心俱佳。他不住公社住农家,始终坚持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制度。尽管劳动、学习和工作十分紧张,但他从不搞任何特殊。1966年3月8日邢台大地震发生后,孟老让我搀扶他,摸黑到社员家逐户察看灾情,让群众搬到安全地方。孟老虽然作古升天多年,但他和蔼慈祥的笑容和永不服老、关爱他人的崇高品质,却永远印在我的脑海中。

  从《子皿先生》而蔺羡璧,而孟老,而《罗涛先生》,而罗世洪,而张学正,而学生吴平均,那连环套般的巧遇奇缘,说不尽的南开师生情结,如川流不息的海河之水,将永世长存。

  【最忆是南开 重温南开求学岁月主题征文】

  韩诚

上一篇:2018西南交大在各省市录取分数线:交通运输工程全国第一,就业好
下一篇:“骑手阿甘”收到上海交大录取通知书:怀揣奋斗信念,每个人都了不起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