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儒雅的将领为何没能封侯作大将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三国时期名将辈出,最出名的儒将莫过于周郎和赵云。以前说过东坡先生“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说的就是周郎,至于赵云,更加出名。他也是五虎上将之一,也是三国最有名的儒将。

  说他是儒将,有稽可查:在成都武侯祠中,赵云是坐在文官一侧,而非与武官并立。其实从赵云所任官职来看,从正史可考的“牙门将军”“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等,可知赵云一生几乎皆为将军职,应为武将,不是文官。

  另外《云别传》则提赵云曾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后领“留营司马”,除了太守之职可由文官担任不强求于武将外,不论将军或司马之职皆属武将,因此赵云仍为武将。

  再看战绩,赵云在正史中曾有当阳救主、参与收川任务、从征北伐而身当大敌曹真,若再把《云别传》中的博望之役生擒敌将、汉中之役交战曹操军队等。若比较文官的外交任务或内政治理等,参战博斗更具武将的本色。

  不过赵云不是普通的将领,他很具有政治眼光。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出于政治需要,想拉拢为自己卖力的将领,就想把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当即便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赵云最著名的劝谏,便是阻止刘备东征:“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盗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

  说赵云是儒将,不仅在于有胆有识,还在于赵云的英勇,文武双全:刘备蓄军粮于北山下,遂命黄忠前往偷袭,以赵云屯兵于侧,策应黄忠。黄忠过期未还,赵云率数十骑出营迎视,正遇曹军扬兵大出。赵云且战且退,“公(曹操)军追至围,

  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历史片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可惜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居然在刘备那里不受重视,终刘备一代,未被封侯。或许这与刘备的用人制度有关: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孟德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兴趣,“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诸葛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仪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看来,子龙未遇明主,若是投奔曹丞相,早就封侯做大将了吧。在刘备手下,穷其一生,默默无闻,让人唏嘘。

  原作者:李治亚的博客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35c86d50102xmyj.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上海三甲医院可以做亲子鉴定吗?
下一篇:专升本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大学是升本的最佳时机?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