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教育法今起施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深入,发展短板怎么补?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5月1日起施行,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26年来的首次大修。新法回应了社会和民众对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切。“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如何破局?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有何短板,怎么补齐?对于这些关键问题,央广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作家黄灯表示,以立法的形式改变职业教育定位,但社会上对职业学校出来学生的偏见不会一下子就消除,从价值观上正确引导的同时,职业教育要办出成果是关键。

  从“普职分流”到“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新定位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这是全新定位,也是关键之处。按照新定位发展,进行新的顶层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整体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比如,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直接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而是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打下基础;采取融通模式,建设一批新型综合高中,学生自由选择学术型课程和技术型课程,通过职教高考录取的高校将增多,学生对职教高考的认知发生改变;提出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等举措,有利于改善我国社会人才结构,对当前落实“双减”政策也有很大帮助。

  有尊严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差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作家黄灯受访时称,如今“高校鄙视链”明显,“职业学校出来的学生,哪怕再优秀,仍会被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以立法的形式改变了职业教育的定位,但偏见不会一下子消除,首先要从价值观上正确引导,此外职业教育要办出成果,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不高、就业不好,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如何破局?

  新职业教育法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同时还要求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奖励、税费优惠等政策激励。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但长期以来,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是痛点,也是堵点。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副主任张家勇表示,这与企业主体责任不到位、不明确有关系。

  熊丙奇则表示,以前一些较为低端的职业教育和产业之间合作的“产教融合”,把学生变成了廉价劳动力,影响了职业教育形象。而高端的职业教育需匹配高质量的校企合作,不仅产业要改变,还要提高企业积极性。政府可对企业给予财税政策的优惠扶持。在规划产业发展过程中,淘汰一些落后产能,发展高端制造业,培养高端职业技术人才,“这是推进产教融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需要怎样的准入门槛?熊丙奇举例说,学校要评价企业有无参加职业教育的相应资质,职业学校实行现代治理。如成立教师委员会,确定办学标准、推进课程建设、教材改革,对合作企业进行评审。而实习作为学生的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实习内容、对实习质量评估,按照达到高质量培养目标遴选企业。

  “产教融合要符合企业的用人目标,如以往的订单式培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是所有职业教育都是订单式培养,学生应有多元化选择。因此,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还要树立社会责任感,为整个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由此改善整个行业的人力资源建设,这也是现代企业所需的胸怀。”熊丙奇指出,但需警惕的是,引入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出发点一定是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而不是把它作为投资风口,或作为阻力,偏离通过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职业院校一定要有社会企业的参与,黄灯介绍,由于自己90年代在工厂工作过,感受很深的是当年稍有规模的国营企业有很多职工培训,“很多老师是工厂很有经验的师傅带出来的,其实职业院校的师资要求比一般的本科院校要求更高,针对性更强,必须是实打实懂业务的师资力量。”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有何短板?怎么补齐?

  办学质量不高、学校风气不好、低端实习就业、社会认同度低……多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有关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意见,但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一直存在现实困境。张家勇说,职业教育面临层次结构有待优化,技术技能培养有待强化,考试招生制度有待完善,治理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

  打破以往困局,从理念到投入到办学模式都必须要转变和健全。熊丙奇提出,转变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以发展高端制造业人才需求推进产教融合;高等院校要摆脱“唯学理论”,给学生更广阔多元的成才选择。解决职业教育的投入问题,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验。其次,职业教育采取新的融通模式,高中学校要把普通课程和技职课程融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课程选择,改变以前普高学生只学学术课程,中职学生偏重学技职课程这一局面,全面提高高中育人质量。学校管理思路要发生根本性改变,对办学模式也提出新的高要求。

  张家勇建议,新职教法背景下,区域推进普职协调发展依然面临各种挑战,比如社会认知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等,要通过实施家庭教育、教育宣传等举措,通过创新机制,加强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推进职业教育需要很多方面努力。黄灯说,首先要办出质量,目标须清晰。要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但不能“一窝蜂”。步子慢一点、规模小一点,效果提起来、办出硬成果是关键,从而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形成向心力和复制的模式;其次国家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包括改善不同高校在承载同样量学生的情况下、投入资金却千差万别的局面,不能“投入之前就已经认定孩子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此外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鼓励从企业选拔兼职教师、并激发其职业尊严感和热情。

  “教师待遇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激发老师职业尊严感也很重要,比如做这个事情的意义。有一些在企业里工作的人,其实蛮渴望有机会到学校里带学生的,我觉得像这一部分人如果能够挖掘出来的话,激活他们的潜力和热情,是对职业学校很大的一个补充。”黄灯说。此外,作为作家,她还表示,国内职业院校很多,不同地区也有不同代表性,未来有想法联合别的院校一起创作,希望能让社会深刻感知到这个数量庞大群体真实、全面的存在状态。

  【来源:西安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

上一篇:和平辅警明日体测(21年)
下一篇:世界上最难处理的男女关系:小武和前妻的关系如履薄冰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