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广东省中小学美术课进美术馆(博物馆)教学研讨活动 (第2场)举行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要求,结合基础教育教研员能力提升岗位研修工作,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联合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依托《清明上河图》研究展,于5月13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广东省中小学美术课进美术馆(博物馆)现场教学研讨活动暨全省美术教研员研修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朝阳、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卫和、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华年、广州美术中学校长黄隆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体艺研究中心主任黄宏武、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黄伟明、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巫伟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王婧、广州市部分县(市、区)教研员参加现场活动。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钟国荣主持。全省各地市美术教研员和一线美术教师参与线上观摩学习。活动内容包括:专题讲座、广深两地中小学美术教学“馆校合作”经验分享、课例展示、教研沙龙。

  

  本次活动旨在探究新时代教研活动实施新机制、新路径,丰富教研内涵、推进教研转型与创新,推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进美术馆(博物馆)的探索与实验,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目标,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谢朝阳在致辞中提出,活动的举办落实中央文件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参观《清明上河图》研究展了解到近千年前的中国宋代都市生活情境,坚定文化自信;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推动挖掘中华文明的传承,美术高等院校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和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

  一、专题讲座完善思路共品经典作品与课堂教学新基调

  

  华年作题为《经典美术作品与课堂教学:以〈清明上河图〉为例》的专题讲座。“如何上鉴赏课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华年提出问题后娓娓道来,他通过深圳“美的三分钟”、广州黄埔“中华经典鉴赏教学”等案例对美术鉴赏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清明上河图》研究及其主要问题为线索,讲述经典美术作品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对美术鉴赏教学的“审美”进行反思;从美术鉴赏涉及的元素与方法,如尝试用“引、看、赏、品、悟”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探究;建议教师深入挖掘作品、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提升美术鉴赏教学能力。

  二、教育实践穗深两地“名校+”共享馆校合作经验新转型

  

  为推进学校美育发展,广州、深圳两地中小学教研员、校长就“中小学馆校合作”的美育实践进行分享。

  (一)广州美术中学校长黄隆基作题为《崇德尚艺与美同行》的美育分享

  黄隆基分享了学校校园环境改造经验:一是通过审美提升与校园改造有机融合,构建审美文化氛围;二是通过空间改造与创新改善,助力美育环境优化;三是通过环境优化与文化立人相结合,厚植美育根基。学校以“崇德尚艺与美同行”的理念将美育的审美提升与校园微改造相结合,从而改变师生的审美习惯,做到艺术与文化协调发展,思想与品行和谐统一。

  

  (二)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巫伟宁作题为《基于馆校合作下的美育大课堂》的美育分享

  巫伟宁在分享中说到,通过构建馆校合作的机制,打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场馆之间的“隔墙”。实现美育资源进校园,加强社会资源供给;聚焦特色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美育发展;打造馆校合作新模式,聚焦学生体验表达。他思考后疫情时代下探索互联网+同步馆校新样板,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育模式,普及面向人人的美育实践活动,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三)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王婧作题为《走,去看美术馆——我们和美术馆十三年的教育故事》的美育分享

  王婧用十三年行走于美术馆的实践经历,探索出推动馆校合作常态化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资源整合,打造美术馆公教课堂的空间,培养学生美术生活化的习惯。把常规课堂搬到美术馆,让审美教育于无声中渗透学生内心。

  三、课例展示创新融合共赏经典美术鉴赏实验新实效

  

  (一)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李科老师带来《清明上河图的“虹桥危机”》现场课例。

  李科通过探秘“船到底有没有撞到桥呢?”引导学生进入“虹桥危机”的教学,在李科的带领下,学生根据“水流的方向”“尾舵的方向”“船夫的呐喊”三条线索,揭示“虹桥危机”真实剧情和隐藏因素。课堂上,李科以“图像识读”核心素养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清明上河图》宏大场面的布局,领略北宋风俗画的审美意趣。

  

  (二)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臧明老师带来《掩映美学——清明上河图中的“门遮”》现场课例。

  臧明以古代器物“门遮”引导学生理解“掩映美学”概念,进而导入本课主题:《清明上河图》的鉴赏教学。臧明通过对门遮的功能、美感由来、与当下的关系,使学习者能从图像精微之处,进行美术学科的文化理解,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清明上河图》持续探究的兴趣。

  四、教研沙龙深度对话寻求破解美术鉴赏教学痛难点

  

  与会专家们围绕“脱离真实作品的美术鉴赏应如何突破”“如何推进‘馆校合作’”两个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陈卫和提出:美术课程要实现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美术课要利用好博物馆、美术馆的资源。馆校合作有赖于教师来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美术课程通过艺术感知实现文化价值。

  黄宏武提出:一座城市的美术馆有其收藏、展示、研究的功能,更重要的还有教育功能。通过馆校合作,打破被动式教育的局面。美术课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并提出美术课程课时量偏低、美术课学生管理问题、学生观展礼仪三个困惑。

  黄伟明提出:以现代生活经验与古代美术作品呈现的画面相联系,是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有效路径,鼓励教师们在“馆校合作”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美术馆的优势。

  华年提出: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需要长期训练,教师要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出新时代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此外,美术教育还需高校、出版社等多方合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配套资源。

  罗广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科技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得到“优质美术复制品”,却没办法解决如何“解读”优秀美术作品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需要一群热爱美术教育的人把这些优秀的资源进行更广泛有效地传播和读解。只有共同参与其中,才能将“零成本”资源转化为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无价之宝”。

  谢海宁提出:出版社致力于在新编教材的基础上,以国内教育专家引领、一线美术教研员和教师实践中,开拓更多渠道,以帮助美术教师整合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让美育滋润每一位孩子的心田的目标。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钟国荣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让经典美术作品、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触动孩子的每一寸心灵;改变浅层次美术鉴赏教学现状,鼓励教师对教材要有深度研究,吃透教材,学会对教材主题进行重构,并提供相应的课后自主探索学习指导;让学生具备关键能力、必备品格,让教师具有科研、教学能力,由内至外地产生“蜕变”,促进“文博专家型”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产生。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

上一篇:周永祥:情系长眠在老挝的中国烈士
下一篇:怎么正确画素描?初学者学素描教程!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