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人教版教材事件发酵48小时后,自闭症家长终于坐不住了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人教版教科书,一天上了10个热搜!

  究其背后牵扯出来的内容

  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细思极恐!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5月26日,“人教版数学教材”引爆网络,无数网友和家长怒不可遏,纷纷发出“颠覆认知”、“救救孩子”的呐喊。

  人教版数学教材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细心的网友发现,新版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插图画风极其“丑陋”,画中每个孩子的长相都说不出的诡异,给人一种强烈的不适感。很多细节还有很强的“性暗示”,甚至上升到“政治层面”。

  

  比如,隐私部位突出得很明显的男孩。

  

  身穿黑丝,cos兔女郎形象的女孩。

  

  脚腕上出现一大片纹身的女孩。

  

  穿着星条旗元素服饰的男孩。

  

  不少网友更是吐槽插画中小孩儿吐舌头、眼距过宽、塌鼻梁、发际线过高等,很难看,很猥琐,很像“唐氏综合征面部特征”。

  

  

  

  

  

  面对这样的网友留言,着实让不少人心里不舒服。插画本身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许确实不好看,但你不能用病症对外貌进行攻击。画风丑,就直接说丑,而不是说人家像唐氏综合症。

  唐氏综合症,又叫先天愚型。得了唐氏的宝宝一般表现为眼距宽,但眼距宽不一定是唐氏儿。他们本身就属于不幸,后天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再重新建立自信,我们不应该把嘲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也有网友站出来指责:

  

  家长:没想到小学教材也出问题

  吴茗是两个孩子的家长,毕业于名校的她,在成为母亲之后,一直十分注重孩子的启蒙教育。

  “选择童书真的是费心费力。”吴茗坦言,给孩子选书是一门技术活,自己一般都是跟着名校名家书单买、跟着知名出版社买。

  “初步选定后,我还会抽出时间前往实体书店翻阅一遍。”吴茗称,自己一直在努力“避雷”。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小学教材中也出现了问题。

  “我可以提前审阅,有选择地购买童书,但没法选择教材。”吴茗的大儿子今年10岁,使用的正是本次引发热议的数学教材。

  吴茗表示,自己此前并未详细翻阅过儿子的教材,“直到网友发出来,我才发现,这是我的失职。”

  教材风波背后隐藏的真相

  知名童话作家郑渊洁也关注到了网友讨论。他表示,“人教版的教材我一直是有看法的,不止是插图的问题,也不止数学的教材。”据了解,郑渊洁的孙女正在读小学,因此他也经常翻看孙女的书本。

  

  郑渊洁发现,“其中有一个主编,在主编人教版语文课本的时候,把自己的作品放进去,他本身也是个作家。我觉得这就没有底线了,相当于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郑渊洁告诉红星新闻,为什么这么严肃的小学教材,会出现这种插图?“因为有他的圈子,儿童文学作家的圈子,他们朋友的作品,一篇不落全会选进来,一人一篇。”

  多年前郑渊洁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有编写人员找到他说轮到他的作品了。郑渊洁说,自己的书还能卖出去,“不用轮到我”。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编写我们的教材,迟早会出问题。”郑渊洁说,大家关注是一件好事,相关部门重视后会做出调整,然后把真正好的作品选出来当教材,来培育我们的后代。

  更多低俗儿童视听读物被曝光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父母老师是笔墨,画什么就是什么。虽说审美因人而异,但在孩子还没有主观分辨意识的前提下,书籍、电子读物就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儿童正处在建立认知和审美的关键时期,任何视听语言都在潜移默化地在塑造孩子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尤其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他们本身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弱,当孩子每天接触的读物大量充斥着不良元素时,其后果细思极恐。

  再来看看某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绘本读物。明明是给幼儿科普“汗的味道”,却需要两个神情猥琐的男性舔姐姐的胳膊来感受,还边舔边说“姐姐,你好漂亮”。

  

  如此粗俗不堪的画风,已经不仅仅是美与丑的问题了,它在隐形影响着孩子们的思想观念。

  更令人胆寒的是,这些“毒”知识早已通过各种形式,渗透进了孩子的世界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那些本该陪着孩子健康成长的课本、绘本、动画片早已变了模样。

  前段时间,央视新闻播了一条有关“毒动画”的报道。矛头直指现在网络上的一些二次创作动画,它们打着“教育、早教”的标签,内容却充满了血腥暴力的场景。

  比如《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公主接受各种开颅、开喉咙手术:

  

  米老鼠发生车祸,血溅一地。

  

  各种以儿童为主题的绑架、虐待。

  

  类似这种“儿童邪典”层出不穷。

  自2013年起,Youtube网站里开始流行这种低俗血腥的动画片。这种震碎三观的动画片往往会被打上育儿类的标签,推荐到儿童频道给孩子看。

  

  对于这些乱象,一个曾经从事过视频制作的博主说出了内幕:

  他最初做儿童视频,只是让女儿对着镜头唱儿歌,跳舞,但播放量一般。于是他得出结论:“竞争太激烈,得想一些别人没做过的,就想到了这个,流量挺高的。”在流量和金钱的诱惑下,他开始制作“毒动画”。

  

  曾引发争议的丹麦软色情动画片

  流量就是金钱,孩子的好奇心能够带来流量,至于到底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之内。

  从毒动画到毒课本,这种歪风邪气的灌输,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太恶劣了。

  不管是书本中还是动画里,所展现的“软色情”,会让孩子的大脑很容易产生依赖效应,提前唤醒孩子的两性意识,并会因为好奇心驱使,尝试着去模仿并追随。

  而暴力情节会让幼儿产生攻击性的思想和行为,因为他们真的很难区分现实和幻想。尤其对于本身就对刺激的视听感官产生强烈反应的孤独症儿童,更容易导致问题行为发生。

  针对这次人教版教材事件,由于网友反映激烈,教育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将会介入调查。而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发布说明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数学教材的封面和部分插图,将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

  

  人民日报、新华社今天也统一发表声明:立即整改!

  

  

  

  如何为孩子选择

  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读物?

  认知领域一直都是孤独症孩子家长非常在意的。虽然孤独症儿童属于特殊儿童,有很多与普通孩子不同的地方,但是在某些发展规律方面,确是和普通孩子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其认知思维发展模式遵循普通儿童的基本发展模式,在这个基础上,又有孤独症的自身的特点,并且,每个孤独症孩子的认知发展速度也都是不一样的。

  

  选书前,父母做些什么?

  在早期阅读中,父母常常要有一个提前准备期,就是在孩子还未满某个年龄的时候,就要开始自主阅读那个年龄段的书籍,为孩子找到那些有趣的、内容健康向上的读物。如果想让孩子爱上读书,父母常常要比孩子读得更多,只有父母多读书,才可能提高对书籍的鉴赏力,这样才能知道给孩子选什么样的书。

  如果父母缺少深入了解各类童书的时间,那么就只能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一些快速学习:一、向那些有经验的人求教,如,其他爱阅读的父母,有一定儿童文学阅读量的老师;二、多找一些儿童阅读方面的书单和书籍做参考。

  

  为孩子选择适龄的图书

  ●0~1岁宝宝

  1岁前的小宝宝,对声光效果的敏感较高,可以给予颜色丰富度高、图形简单的图书,以刺激他的视觉发展、训练宝宝注意力。

  家长在陪伴宝宝看书的过程上,不仅有助宝宝基本感官的刺激,也能将自身的生活态度、信念,透过共读与亲子互动传达给孩子。

  而1岁以下的小宝宝,拿到东西就想往嘴里放,所以家长们应该选购可经得起咬、撕的玩具书、洗澡书、安全塑胶图卡等,且材质上一定要特别留意,必须是毫无安全顾虑的。

  ●1~2岁幼儿

  而1~2岁的幼儿正开始认识、探索环境,家长可以将图书与孩子的生活经验作结合,图书内容的呈现以图案为主。家长可为这个年龄的孩子选择一些较硬的纸页书,或是触觉书、游戏书、有声书等。

  ●2~3岁孩子

  若家里有2至3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让他看些简单、带有剧情的故事与绘本,故事内容可以包含社会情境事件。而在引导的过程中可试着对孩子做解说,并引导孩子了解故事的脉络与意涵。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结果都是由大多数孩子的情况总结得出的,而真正的阅读兴趣因人而异,包括孩子的性别、性格,都影响着阅读的喜恶。

  到了孩子5、6岁,有一定判断能力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参与选择书籍。有一个原则是,尽量让孩子多尝试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千万不要因为家长的喜好,而让孩子的阅读面过窄。

  

  选择童书的几个原则

  1、符合孩子的年龄

  不要给孩子推荐超过适读年龄的书,不要让孩子觉得书是深奥难懂的,宁可推荐难度低、读起来相对容易的书,也不要去推荐那些文字多、图画少,让孩子看着就觉得枯燥乏味的书。

  2、尊重孩子的兴趣

  要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书。不要臆测孩子的喜好,而要多和他们交流;对还没学会说话的孩子,根据孩子喜欢玩什么来选择。

  3、把握童书的品质

  有些书乍一看还不错,但仔细读过才会发现,它们或文字晦涩、或印刷粗糙、或开本过大过小、或油墨气味刺鼻、或纸张边角锐利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阅读。因此我们在选择任何一本书之前,一定要自己先深入地读一遍,也可以听听其他孩子的意见。

  4、考察内容是否做到平衡

  第一个重要的平衡就是教育性和文学性的平衡,中国的出版社倾向于选一些教育性比较强、说教更多的东西。这样让孩子感觉读书不是一种享受,而成为一种负担;

  第二个平衡是题材上的平衡,将文学的非现实故事和现实知识相平衡,举个例子来讲,比如《布奇乐乐园》中《月亮快睡觉》的故事,讲一个小孩如何和月亮一起入睡的故事,显然是偏文学性的,我们也会讲一些诸如洗洗手之类的科学、健康等现实知识,让二者达到一个平衡。

  

  避免让孩子接触少儿不宜的影像

  家长应该怎么做?

  现在电子媒体中有太多的恐怖、暴力、色情内容,如何引导孩子,教会孩子辨别哪些是可以看的,哪些是不可以看的,是家长首当其冲要明白的。

  首先,控制观看时长

  专家建议,18个月龄以下的孩子应该避免使用电子产品,18个月龄以上的孩子可以接触一些高质量富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和视频。

  2~5岁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应该限制在一个小时以内;6岁以上的孩子,看电视、电脑、手机的时间也应该予以适当限制,确保电子产品不会取代充足的睡眠、运动和家长朋友互动的时间。

  其次,陪伴和监督

  尽量不要让孩子单独看电视或其他电子产品,家长应该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并且尽可能地给予一些解释和引导,帮助孩子理解节目中发生了什么。

  与孩子一同观看节目时,可以从聊天中了解孩子想法,适时纠正孩子的观念,进而对孩子在人、事、物的判断方面,做正确引导。

  把电脑、电视、Ipad、手机尽量放在客厅等公共区域,这样确保孩子在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使用电子产品,不要把电视、电脑等放在孩子的卧室。

  在节目结束以后,马上关掉电视,仅在需要观看的时候打开。

  第三,帮孩子筛选合适的节目

  首先,家长需要清点一遍孩子的绘本和电子设备里的动画片等,清除掉有关暴力色情等少儿不宜的内容,在购买和送孩子礼物时,也要特别注意避免不良内容。

  给孩子看经过筛选的适合的节目,而不是随意看。在给孩子播放视频之前,注意查看一下所看视频内容的评价或评级。

  家长可以先筛选或者下载出一系列适合孩子观看的节目清单,然后再让孩子选择里面的节目,或者在电视的儿童节目板块中让孩子点播。

  尽量选择一些制作精良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这些节目内容可以是关于社会交往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和学习语言的等等。

  

  如果孩子接触到暴力动画,怎么办?

  有些带有暴力色情恐怖血腥色彩的节目可能孩子们普遍在观看,比如奥特曼打怪兽,但是我们依然建议尽一切可能避免让孩子看到与暴力有关的节目和画面,即使孩子非常想看,家长也要能够坚定地拒绝孩子。

  当孩子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这些内容后,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重新树立正确认知,避免心灵收到扭曲和伤害呢?家长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和孩子沟通:

  明确规则,说出感受

  当孩子不可避免地在媒体上看到暴力画面后,家长应该在第一时间和孩子展开讨论。

  一方面要坚定而明确地告诉孩子:暴力是不可以接受和不被允许的,也往往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告诉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暴力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当孩子看到《猫和老鼠》中汤姆和杰瑞互相撕打的情形时,可以告诉孩子,当爸爸妈妈看到孩子打架的时候内心的感受:如果你和别的小朋友这样打斗,爸爸妈妈会很心疼、焦虑、担忧、着急、生气……

  

  正确认识“暴力”

  学龄前的孩子没有现实检验能力,不会区分现实和想象,也不知道节目中都是演的或者假的。

  一些节目孩子看了之后会有些疑惑,此时父母应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在自己了解的范围内,尽量给予正确的回答,不要有搪塞、敷衍的态度。

  

  孩子们很容易不带思考地吸收和认同或者模仿暴力,有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暴力画面很厉害或者很有趣。

  比如觉得老鼠杰瑞拿着锤子砸在汤姆猫脚上的时候可能看起来很好笑,奥特曼把怪物的头砍掉的时候很勇敢很厉害。

  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和观念

  家长要引导孩子对于暴力的批判性思维,不妨提出一些问题举例让孩子去联想,鼓励孩子一起去思考,让他们对于暴力有更立体和全面的认识

  可以问问你的孩子:“你觉得有人受伤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如果真的有人受伤了会怎么样?那个人为什么要伤害别人?有没有其他办法解决问题呢?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做呢?”

  家长们应为孩子做出每周看电视的计划,挑选适合的节目或视频,并跟孩子一起看,而不要把看电视、看动画片变成让自己脱身的方式。

  节目完了就关掉电视,做好表率,不沉迷于电视;千万不要让电视成为保姆,多和宝宝进行其他亲子活动,比如搭积木、讲绘本。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得到怎样的印象”,"教育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只有为孩子提供一个清朗的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健康阳光的童年,孩子才会向着更全面,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 央视公益宣传片:杜佳楣《星星的希望》

上一篇:一级学科117个!我国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出炉
下一篇:【重要通知】宁夏新东方技工学校2023年春季报名全面开启!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