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一晚一支笔暴肝16篇作文的“传奇”,现在的孩子已经无法复制了?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2-12-05
手机版

  2019年,有个新词成了热搜常客——恐辅症。

  500

  尤其是到了寒暑假,不辅导作业时,父母和孩子其乐融融,相看两不厌,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

  一旦到了辅导作业环节,正如网友所说,“孩子先把我气哭,我再把他训哭。”家长捶胸顿足、涕泪双流着辅导作业的名场面,数不胜数。

  500

  有报道称,根据线上调研数据,绝大多数父母给孩子辅导作业时会“情绪崩溃”。

  这种“鸡飞狗跳”基调下的家庭辅导,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是一种煎熬。

  500

  而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从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之后,这一年多,“恐辅症”早已隐退于热搜了。

  眼下,9月已至,各地学生都已经收假返校,热搜上也一直没有出现什么“亲子大型名场面”。父母和孩子之间,竟然已经能够其乐融融过完整个假期了。

  除了家庭和谐,还有一个重大改变,估计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

  今年7月初,中国人民大学的刘逸楠、王若壁、陈占明三位学者,发表了一项关于“双减”的研究成果。三位学者结合专业资讯网站、搜索引擎关键词搜索量等数据,通过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共19个月的数据捕捉,分析后发现,“双减”政策落地后,青少年抑郁症状减少了78.6%。

  结合我自身在北京朝阳的观察来说,工作日下班之后以及周六日,小区内玩滑板、打羽毛球、踢毽子、丢沙包等活动的小朋友以及陪同的父母,比1年前更多了。

  兄弟姐妹比较多的人应该更能体会到,同辈群体文化的形成,更利于少子家庭儿童的身心健康。

  500

  可以说,“双减”落地这一年,不论是宏观数据还是微观生活,变化都是显著的。这绝对不是一句“减少作业”就能概括的。

  那么,“双减”政策,到底改变了什么?

  01

  有这样一系列报道,让我这样一个从小被作业笼罩、收假前靠一支笔猛肝的90后看了十分羡慕。

  500

  2022年的暑假,河南郑州二七区陇西国际城小学二二班肖依辰,和往年一样来到奶奶老家。今年他要完成的作业竟然是:搞清家里一件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这是双减之后,学校布置的第一期暑期德育作业。和以往作业不同,新的作业并没有特别规定。不限制老物件是什么,也不限制背后的故事主题。

  根据肖依辰家长反馈,接到任务之后,孩子对家里一切老物件都充满兴趣,每天问东问西。

  500

  “这个钟表呀,是奶奶的嫁妆,在咱们家已经40个年头了……”

  在听完奶奶的讲述后,肖依辰觉得,“寻找老物件的过程,不仅仅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更在与奶奶的互动中品味到了幸福的滋味。它不仅代表着时间,还代表着我们一家人的感情。”

  而肖依辰的父母则表示,“在寻找老物件的过程中也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和家人之间的感情,听到奶奶讲钟表陪伴了我们三代人时,突然领悟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家人感情常伴的珍贵。”

  一件老物件,是一份作业。却不再是亲子之间的“鸡飞狗跳”,也不再是父母与孩子为了西游记插画中究竟是4个人还是2个人辨得面红耳赤,而是一起重温家庭历史、情感共鸣。

  500

  或许是中国人情感表露普遍比较含蓄,缺少这样的机会。老物件作业,已经成为肖依辰所在学校二三年级最受欢迎的假期作业之一。

  另外深受郑州当地学生和家长欢迎的作业还有:需要和父母一起去野外采摘药材并且最后要用立体卡片呈现药材名称、功效的“本草纲目”;让孩子动手给妈妈一个惊喜的“为妈妈设计珠宝”;让孩子动手做凉拌菜的“凉拌一夏”……

  500

  不同省市的作业,也都各不相同。

  比如,在致力于打造“国际湿地城市”的海口市,一项集生物、地理和美术学科知识为一体的自然笔记作业,当地学生就很喜欢。

  学生自己在湿地公园观察动植物,自己上网查资料,老师不作指导。最后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画出自己眼中的大自然。

  当地老师在采访报道中表示,“没想到,没有老师的监督,学生们也能认真完成作业,我们选送了一些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比赛,共2名学生分别获全国二、三等奖,还有4名学生获全国赛优秀奖。”

  500

  除此之外,有些同学自学拍摄视频、剪辑,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还学会一项技能。

  江苏盐城市景山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嘉蔚和同学们来到学校“爱心暑托班”,参加橄榄球社团训练;河北滦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张一冉在家中学习制作美食,完成劳动作业……

  这些作业如此天马行空,还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不只是把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救出来,更重要的是“双减”政策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过去长期存在的“课内教育+课外辅导”的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教育主阵地回归学校。

  为了保证孩子在校内的学习质量,教育相关部门也想尽了办法。

  一年来,教育部大力实施国家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遴选了2422节部级精品课。并升级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截至7月中旬,已有课程教学等十大板块优质资源3.4万条。

  500

  这些课程将全部免费提供给中小学校使用。

  与此同时,作业管理方面也发生重大改变。

  一年来,教育部门坚持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各学校精准分析学情,强化作业设计研究,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

  比如浙江嘉兴市海盐县沈荡中学强化年级组、学科组联动,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的比例结构;山东潍坊市潍城区永安路小学为学生量身定制“配方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基础类、拓展类、创新类三类作业……

  据教育部统计,这一年来,各地各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

  500

  与此同时,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有91.7%的教师参与提供课后服务,基本满足了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超过90%,有力促进学生学习回归校园。

  02

  想必很多学生和家长也已经意识到,过去总因“老师生病”而被文化课占用的体育课,也在重新回到“c位”。

  2022年8月25日下午5点,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操场上,一片热火朝天。

  500

  训练口令声、欢呼声、哨声此起彼伏,不知情的话还以为在举办运动会。

  其实,这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体育课,只是种类比过去多了一些。

  为此,北京市朝阳区整合了区内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辅中心和100余家社会大课堂单位,提供了篮球、足球、轮滑、健美操......第一批总计多达200项体育项目。

  500

  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心仪的体育项目。

  在20多公里之外,一直贴着“鸡娃”标签的海淀区也在上演类似的场景。

  北京市人大附中体育组副组长殷现飞表示, 放假前,全体学生都收到了详尽的体育锻炼指导,针对全身运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腰腹运动等一一都分别进行了拍摄视频,同学们可以据此进行科学锻炼。

  此外,殷现飞还和同事带领体重超标、体质较弱的同学组成跑团,在公园空地组织晨跑。

  随着跑团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有600多人。“我们还开启直播,鼓励无法来到现场的同学也跑起来。” 殷现飞说。

  体育老师刘禹表示:“将内容选择权交给学生,有助于孩子们从兴趣出发参与运动,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500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则不规定锻炼项目,同学每日运动后打卡,老师开学后对记录进行归纳总结,再给学生提出个性化的锻炼建议。老师甚至成了健身教练。

  由于是兴趣驱使,各地体走向户外、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孩子也变得越来越多。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的一家健身游泳俱乐部教练表示:“7、8月份一直是学习游泳的高峰期,今年报名的孩子尤其多,假期课程排得满满的。”

  除了游泳、篮球、跑步等传统项目备受青睐,冰球、橄榄球、桨板、飞盘等所谓“小众项目”也日渐受到青少年欢迎。

  500

  据某体育器材总经理介绍,2009年时北京只有40多个孩子打冰球,如今在北京市冰球协会注册的青少年球员已有7000人左右。

  作业负担减少之后,孩子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锻炼身体上。

  03

  令人们没想到的是,当学习之外的活动变得更充沛,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少后,孩子的学习动力非但没有丧失,反而变得更主动了。

  来自江苏的读四年级的张雨萌,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暑假开始前,她妈妈打算让她提前学习五年级的课程内容,爸爸也打算让她在学科上再下点功夫。

  500

  但双减的到来,让父母改变了想法。

  他们决定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她来决定自己的暑假计划。

  结果张雨萌的行为,出乎了父母的意料。

  她给自己制定了一张详尽的暑期计划表,除了完成假期作业外,每周二、四、六安排了素描和写作课。其他的时间,还给自己安排了阅读和体育锻炼。

  张雨萌将其总结为两个字——兴趣。

  她说:“我喜欢画画,对素描也产生了兴趣,我喜欢挑战新鲜事物,没学过的都想去试一试。”

  现在,她每天会按照计划表执行,和妈妈微信打卡。上午八点多起床,十点看书,下午练习素描,和小伙伴打球,空闲时期还会去图书馆。

  500

  当孩子不再奔波于补课班后,对“书”的看法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她在这儿经常一天看完两三本书,前两天和我聊‘孔门十哲’,还给他们分成了三类,是从一本漫画国学的图书上学到的。以前是逼着背《论语》,现在每晚都要和我讲孔子。”

  王女士说,开学就上初二的女儿往年这个时候都是排满的课,一个假期光补课就要花费上万元,孩子不开心,家长花钱花精力还不讨好。“在图书馆看书,家里连空调钱都省了。而且还有专门的老师筛选书单,互动讲解,孩子主动性特别高。”王女士很满意这个不一样的假期。

  过去是给书都不读,现在是自己找书读。

  不只是某一地,全国的孩子都在刮起一场“读书场馆热”。

  来自重庆图书馆的最新数据显示,该馆7月到馆人数超过2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到馆较平日明显增多;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也掀起阅读“热”,7月接待人数超过1万人次。

  500

  石家庄市图书馆新、老两馆日均接待少儿读者2000人次,少儿图书的借阅量也达到日均3000册次,人流量也比平日成倍增长……

  过去孩子们在内卷的环境下,被迫拼命补课,提前学在当时年龄段不需要学的东西。但过早的学,让他们只是为了学而学,学完就忘。

  如今不再被强迫学习的孩子,反而懂得自己去找东西学,让学习变成了一种主动式的探索。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教育和学习回归本质,真正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过去,学习主要是为了考试,为了选拔。如今,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能力、自律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一种培养人格手段。

  500

  尤其处在高速变化的时代,任何具体的技能、专业,在20年、10年甚至5年后,都可能会过时。

  只有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主动进行实践的学生,才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尾声

  17年前,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火遍互联网,掀起了激烈讨论。

  500

  文章讲的是一位农村子弟,通过学习和努力,最终成为了上海都市白领的故事。

  但近些年,许多家长担心由于各种补习班兴起,补习费用越堆越高,普通家庭越来越难负担,像这样“小镇做题家”逆袭的一幕,也许再也不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出现了。

  这种担忧,人之常情。

  正因如此,我认为“双减”一定要执行,并且要越来越严,绝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阻力而有所妥协。因为,此事关乎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

  双减之前,在焦虑的漩涡之下,每个人都无奈被卷进去,形成一种“剧场效应”,大家都站起来,那也只好跟着站起来。

  500

  导致学生和家长一边嘴上痛斥“题海”,一边为“题海”推波助澜。

  双减这一年,教育主阵地回归学校,学科教育回归正轨。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均有效减轻,学生的睡眠、运动、实践时间普遍增加,德智体美劳更全面发展,家长也更加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目前的成果,的确来之不易。

  毕竟,“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体,涉及众多部门职责。

  仅就培训乱象的管理来说,就不是一件易事。

  过去一年多,教育部一方面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等部委全面强化学科类培训监管;一方面还会同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文件,对实行政府指导价、预收费监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培训材料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明确具体规定。

  500

  同时还构建了全流程监管体系,定期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

  攻坚克难,任重道远。

  然而,“双减”一年来,改革实践已充分说明: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双减”一年来,一个共识已然形成:“双减”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显示了党和国家坚决治理教育乱象的决心和信心。

  【参考资料】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一年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人民日报

  《炒菜、洗碗都可以 海南中小学生过暑假有很多特色作业》北青网

  《“双减”一年,聚焦郑州暑假》郑州教育局

  《民生论谈丨“双减”这一年 教育正逐渐回归校园本位》中国经济时报

  《2019最令家长崩溃十大行为:北京家长辅导作业最烦心》新京报《研究显示:“双减”一年,青少年抑郁减少、父母焦虑症状上升》中国青年报《大象深稿|郑州“双减”一年》大象新闻

上一篇:直面网课问题,给全国3.8亿家长的首次在线家长会要开了
下一篇:机电新青年②|王志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