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射洪,竟然还有人“代写书信”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射洪太和中学对面的邮政银行营业厅外有一张旧旧的小桌子多数路过的人并不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的熟悉这里的人才知道这里有人在“代写书信”说到“代写书信”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很陌生但在那些教育并没有普及的年代这个行业还挺“火”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写信”已经成为许多人的记忆在射洪其他地方可能也没有这样的“小桌子”了经询问得知这里有一位老先生姓张名文清,今年71岁自1999年起就在这里“上班”了01“写信”缘由1950年,张文清出生于盐亭城关镇,父母都是单位职工,也只有他一个孩子,家里分得了住房,从当时普遍的条件来看,是相当幸福的家庭了。人有旦夕祸福。几年后,父亲被打为“右倾”份子。1960年,一家人迁到了射洪柳树镇,父亲在某学校找到在厨房做饭的工作,后来又因为反映了“杀耕牛”的事情而丢掉了工作。于是,一家人又搬到了洋溪镇某乡,投靠一位伯伯,才居住下来。但因为是“独姓人”,难免常常受到了当地人的排挤,当时张文清年仅10岁。

  童年的张文清(左)和父亲文革时期,父亲又被“批判”、“斗争”,张文清也没有畏惧,找机会上访,一家人辗转又得以回到柳树镇。1974年,张文清终于到柳树某大队上当了知青。但由于父亲的政治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又被人反馈、调查。当知青的10年间,他参加了“农村工作队”,但“招工”、“参军”都去不了,他一直有个从军梦,也未能如愿。他不甘心,就找到相关部门问“为什么我不能参军?”,得到的答案是父亲的问题没得到解决。1983年,他心一横,上了北京。终于,在政府的帮助下,父亲的问题得到“平反”,办理了“退休”。

  当知青时的张文清(左一)生活还得继续,上有老下有小,张文清开了一家“馆子”。天有不测风云,张文清的“馆子”发生了一次火灾,当时的一位副县长调查了他的具体情况,便“特事特办”解决他的工作问题。在射洪通用机械厂工作后,又落实了当知青时的工龄问题。在射洪通用机械厂工作近10年,下岗潮来临,张文清也“下岗”了,他觉得自己没技术、没手艺,一时也找不到工作。后来他又仔细一想,只有当知青时在“农村工作队”学到的“写材料”的技能,又看到街上有人在“写信”,于是办理相关手续后,他也开始正式“写信”。

  张文清在“农村工作队”的奖状02“业务”升级谈起那些年,张文清说常常从早忙到晚,一封信5毛、1块不等。而近些年,找他写信的人基本没有了,只有一些需要写“材料”的人,才会找他帮忙。曾经有几年,张文清在一个法律服务所接受过培训,学到一些司法程序和法律知识。儿时经历的苦难让他很同情弱势群体,因此他也帮助了许多求诉无门的群众,帮他们“写材料”,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由于年代久远,第一次为谁代写的信件已然记不清,但是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有几件。

  张文清“写信”的“许可证”某村民由于自家的自留地被乡上作为垃圾池,但后来又撤销了。自留地却因污染而不能使用,因此要求乡上赔偿,但是并没有得到,就找到张文清作为他的法律代理人,帮助他找到相关部门解决了此问题。2000年时,某镇组织村民到新疆去捡棉花,并与老百姓签订了合同,约定吃、住、往返车费全包,但是回来后有人反馈工资、车费都没有兑现,找了很多地方都没办法。后来找到张文清,于是他就协助他们走法律程序,直到问题得到解决。某村民当年参加修渠时,放炮的冲击导致其双目失明,与家中70岁的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困难。于是他的兄弟就请张文清帮忙写材料并提交到相关部门,后来有专人来核实,解决了他们的低保、住房等相关问题,多年后那位村民的兄弟还来找张文清表示感谢。

  张文清和多年未见的朋友随着政府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机制的不断完善,找他“写材料”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张文清笑着说:“我现在这个年龄是‘活月份’了,当年许多同事同学都‘走’了,能帮多少帮多少了”。这么多年来,张文清从帮人写“家书”到写“材料”,都缘于一颗回馈社会的热心肠,他还免费帮助一些残疾人、弱势群体,许多知道他的人都说他是“大好人”,就连他多年前认识的朋友听了他的故事后,都连连称赞。03法律爱好者听闻这里是帮忙写材料的,一位阿姨说:“有人找我帮忙找您,好几次来找都没找到,今天终于遇到了。”于是张文清把联系方式给了那位阿姨,说:“我有时办事去了,不一定在这里,可以打电话直接找我”。两位00后的小妹妹路过,很惊讶现在还有人帮忙“写信”的,连连摇头说没听说过。

  张文清桌上的书籍现在写一份材料远不止大半天,还要找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写,要保持清晰的思路,而且还要帮忙提交资料,当然也要收取一定费用。由于熟悉这样的“业务”流程,找他的人基本都是口口相传,他说:“事情办好了才会有人找。”他本着合情、合理、合法原则,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在张文清的“小桌子”上,整齐地放着关于“法律”的书籍,他说:“我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和法律相关的东西,就连看电视都是看法制频道。”“活到老,学到老。我是个法律爱好者,因为法律在不断完善,我也要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好这个事情。”找张文清咨询的很多都是基层的老百姓,他们遇事不知道怎么办,而张文清结合专业的法律知识,就能很好地回答相关咨询。04知足常乐“现在我的生活很满足、很幸福了,享到孩子的福,还常常带我出去旅游。”说起现在的生活,张文清很知足,所以有些找他帮忙的人即便费用出不够,他也不计较,该办的事情还是要办好。“代写书信”多年,张文清深有感触,尤其帮助弱势群体解决了实际问题时,感觉很欣慰、高兴,他说:“在我们那个年代,人们的文化程度,法律意识还不怎么明显,许多弱势群体还处在有理说不出来,苦诉无门,找律师价太高,有缘找到我能伸张正义,解决了他们的难点,他们內心满足,我也深感做了件好事而欣慰。”现在,“写材料”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很多问题在社区等地方就能及时解决,所以张文清有时也会去当“调解员”、“委托代理人”,帮人化解矛盾,或是找到相关的部门、按程序办理就能很好地帮人解决纠纷。

  张文清和家人旅游时的合影从“写信”到“写材料”再到“调解员”,张文清“业务”范围在变化,但这种“变化”也折射出我们这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变化。由于教育的普及,几乎人人都能读书写字,“找人代写”几乎不存在了;由于信息化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及时就能实现沟通,“写信”这种交流方式,也是寥若晨星;由于国家各项制度完善,政府工作落实,“写材料”也越来越少了。从苦难中过来,也受到父亲的影响,张文清更是觉得需要坚持“正义”。改革开放,给了他机遇,政府帮他一家解决了问题,他特别感恩:“感谢共产党,感谢邓小平。”虽然已是“古稀”之年,早已达到“退休”年龄,但为了坚持“正义”和发挥“余热”,张文清仍坚持着“代写书信”,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出一份力,也为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各位网友在射洪还有哪些比较有“历史”感的行业呢?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篇:不让“抢跑”宁愿转学: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究竟何时是个头?
下一篇:博山区开展幼儿园游戏化建设观摩会提升办园质量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