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新规为中小学生减负,家长期待落到实处,教育部:“减负”并非让学生没任何负担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每天书面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以内;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11月5日,贵州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正式出台。

  据悉,《贵州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方案》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等多个方面和相关具体措施,为全省中小学生减负。

  关于家庭作业

  关键词: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内

  在作业教辅上,严格控制每天的作业总量和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每天书面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以内,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方案》提出,教师不布置机械重复、超越课标规定的作业,不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让家长代为批改的作业,教师要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讲评。严控教辅资料,各地各校要在省教育厅下发的中小学用书目录选订学生用书,一个学科每个版本推荐1套教辅材料供学生选用,除此之外的教辅资料一律不得进入学校。学校不得向学生或家长推荐使用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意的学习类APP。

  关于学生作息时间

  关键词:睡眠不低于8小时

  鼓励各地通过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统一集中教学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普通高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学校早晨开展教学时间,小学生不得早于8点,初中生不得早于7点50分。

  此外,建立家校联动制度,向家长宣传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减少家长的疑虑和担心,增进家长对减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体育艺术活动,培育1-2项体育技能和艺术爱好。保证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8小时。

  关于校外培训

  关键词: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方面,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学科知识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出所在中小学同期进度,不得留作业,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此外,学校和教师不得推荐、暗示或要求学生到校外补课培训,不得将校舍、场地租借给社会办学机构办学,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或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文化课补习班,在职中小学教师严禁到培训机构任教。

  网络配图

  11月6日是《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最后一天。

  “社会群众通过传真、来信、电子邮件发来建议意见计600余人次。”当天傍晚,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将仔细分析这些建议和意见,重点关注意见较集中,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内容,优化方案,“《方案》将于近期正式发布,到时会进行详细解读”。

  10月28日,由浙江省教育厅等部门起草的《减负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重点举措包括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规范考试评价、规范中小学招生等7个方面共33条。其中,“为保障睡眠时间,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经家长确认可拒绝完成剩余作业”等被指“减负一刀切”。

  11月5日,在教育部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浙江的减负33条是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方案,不是执行方案。他表示,减负从来都不是一刀切,合理的学业负担是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不是简单地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业难度,而是要把不合理的负担减下来,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校外超前超标培训等不合理负担。

  “起草方案的初衷是将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经家长确认可拒绝完成剩余作业’,其实已在杭州拱墅区实行一年,效果不错。”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主要是由学校带来的学习任务、成绩排名、心理负担和家长附加的如作业、家教、补习班等学习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当学生面对压力时,如果体验是积极的,压力即为动力;如果体验是消极的,压力即为负担。学生在学校学习就会有学业压力,适度合理的学业压力有助于学生发展,过重的学业负担会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一些区域存在的作业多、培训多、竞赛多、睡眠少、锻炼少、实践少,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中小学学科考试频率过高、试题过难,中小学校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等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现象,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观念,是升学观、就业观、录用观的扭曲及来自社会压力、家长焦虑的层层传导。

  因此,《减负方案》起草基于标本兼治、内外协同、突出重点三大原则,着力形成新的减负治理机制,从校内抓减负向校内校外协同联动抓减负转变,从教育系统单兵作战抓减负向学校与家庭联动、学校与社会联动、多部门联动抓减负转变。在内容上重点实现“三减三增”,即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在领域上重点治理校外培训、竞赛、招生等的违规行为;在学段上重点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在根源上重点深化考试评价改革,树立包容就业观,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

  据介绍,为将减负落实到位,浙江省教育厅将牵头组建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研制区域教育生态评价体系,分析减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求专业对策。此外,还将研制浙江省区域基础教育生态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评价全省及区域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情况和减负成效。从2020年开始,每年对基础教育生态情况进行监测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纳入县(市、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指标。

  网络配图

  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禁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介入中小学招生……5日,记者从重庆市教委获悉,重庆市教委、市发改委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重庆市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多项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小学生每天写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

  《方案》要求,中小学校要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禁擅自调整教育部和重庆市制定的课程计划,严禁挤占品德、艺术、体育、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国家要求开设的专题教育等课程。

  作业方面,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量,摒弃机械性、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90分钟以内。高中要结合实际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执行“一科一辅”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的学习类APP。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

  同时,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学生上午上课时间小学不早于8:30、中学不早于8:00,学生下午上课时间不早于14:00(边远山区学校可酌情调整)。不得强制性要求走读生参加早、晚自习,严禁利用晚自习统一教学。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每天不少于8小时。

  义务教育阶段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

  招考方面,严格规范考试次数,小学只能组织期末考试(考查),初中只能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原则,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开展招生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编班,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快慢班、重点班、尖子班和实验班等。

  家长说

  政策很好,期待能落到实处

  写作业限时、规范不良培训行为,对于《方案》的出台,家长们对此怎么看呢?多数家长对此表示支持,并期待能落到实处。

  “现在的初中生作业太多了,孩子有时做到十二点还做不完,白天根本没有精力认真听课。”一提到孩子的作业,家住渝中区的苏女士忍不住吐槽。她说,除了本身的学科作业,孩子有时还会被罚抄作业,比如把一张试卷抄几遍,“这样的改革很好,如果能落到实处,对学生、家长都是一种解脱。”

  女儿在上初二的骆先生对此也有同感,“最近做作业做到十二点做不完,早上五点又起床继续做,她自己说上课都在打瞌睡,孩子真的太辛苦了。”骆先生说,“这样的政策很好,希望学校能够真正做到。”

  网络配图

  “合理的学业负担是必需的,是激发学生潜力和锻炼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强调,给学生减负是要把不合理的负担减下来,并不是降低课程标准,也不是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

  俞伟跃表示,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兴趣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他们面对同样的课程设置和学科难度,感受到的学习压力也是不一样的。这也使得不同的家长和专家学者对减负的看法不一致,比如有的认为学生负担不应越减越轻,否则会影响国家长远发展;也有的提出要将减负进行到底,才能使孩子能够全面健康成长。“这也说明推进减负工作必须综合考虑各方的诉求,把握好‘度’”。

  在俞伟跃看来,学业负担过重一方面与学校教育教学确实密切相关,比如有的学校办学水平不高,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仍存在教学模式老套、非零起点教学、搞题海战术等问题,不能及时对部分学困生进行帮助辅导,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也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比如社会用人制度仍存在“唯学历”问题会直接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为让自己孩子上好学校,纷纷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以名校的升学率、一本率等升学指标,片面地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这种倾向也会逐级传给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加剧了社会焦虑。

  俞伟跃认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不能简单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程难度,而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有增有减: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校外超前超标培训等不合理的负担,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着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避免出现无差别的全体减负、无目的的盲目减负、不顾实际的强制减负。(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庆玲)

上一篇:区图书馆绘本故事进校园
下一篇:学习类App乱象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