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博士考博上岸经验分享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2-12-04
手机版

  

  一、考博道路的艰辛探索

  本人的考博之路比较曲折,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内部外部环境变化也好,报考学校的招生情况也好,个人的努力程度也好......恩格斯同志曾经在《致约·布洛赫》一文中曾提出“历史的合力”理论,指出任何事情在历史中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本人的考博历程也是各种因素的“叠加”构成的历史。先说一下本人的考博历程:

  2018年应届毕业,第一次报考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一门专业课没过线。

  2019年,因本人从事党建相关工作,报考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中共党史专业,跨专业初次报考,英语、专业课均过线,但由于该年度按照所有考生总分成绩从高到低入围复试,本人没有入围,即使后来资格复审后又有几名同学放弃复试资格,却也没有递补复试(如果当时的复试政策是按照初试报名导师下进行统一排名,本人也能入围复试。命里该着的话,咱也别为难自己)。

  2020年的情况则更为复杂,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再次发生重大调整,跨一级学科考生需要发表核心期刊至少1篇,本人的核心期刊当时已经发出用稿通知,但由于编辑部那出现变故,文章未能在简章中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发表,导致本人的申请考核资格与跨一级学科报考的资格被终止。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只能选择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报考,当年又赶上疫情线上考试,当时我的英语18分(15分过线),专业课总分43分(两道题总分70分,一道题35分),专业课出了一道资本论的题目和市场经济的题目,本人资本论那道题目得了20分,市场经济得了23分,但复试通知出来后却按题目划分数线,要单个题目分别过21分........我只能说,当时幸好自己有工作,没考上的话继续工作大体还能够接受。

  到了2021年,由于有了2020年的前车之鉴,以及目睹了中央党校博士招生这些年来政策年年变的情况,事实证明今年党校博士招考的政策又变了(报考限定你硕士出身的专业)。同时,当时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现状的改善愿望十分强烈(经常加班,和配偶异地、过于思念,而且疫情原因,单位设置相对不合理的出京审批制度,加上部门领导在这些问题上过于较真,过多人为设置障碍),本人也更加坚定了读博的愿望,选择报考多所学校(清华大学,人民大学,西南大学,社科院,中央财经,北京理工,中央党校,北航),这里除了社科院之外,都是申请考核。本人的数学功底不是很好,并且结合个人的兴趣点,除了党校之外其他学校基本报的都是马基本、马发展、党建之类的专业,后来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航的材料申请直接没过,中央财经和西南大学的材料入围了,由于和党校、社科院的时间冲突,只好放弃,北理工复试被刷,社科院笔试一门专业课没过线,最后党校英语过线,专业课几乎低空划过。由于本人硕士是党校该专业的,因此入围面试后相对会有一些优势,同时报考的导师也不是很热门,最后终于被录取。

  二、英语、专业课相关备考体会

  说实话,本人也并非学霸,毕业工作之后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工作、生活之上了,并没有应届生那样充裕的时间。我只能说,在党校疫情发生之前的英语线下考试,确实对于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弱的同志是一个拦路虎,纵观历年真题确实有很多国际政治相关的专业词汇充斥于各大题目之间,如果你的目标是冲击10000以上左右的词汇量,那么也对你的高度的学习热情点赞!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同志的英语水平也就在6级上下,甚至基础不好的也就4级左右的词汇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人的英语水平也就是6级左右的词汇量,而且是大二时候过得,这些年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运用英语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大家的英语水平其实真的差不了多少!根据本人这4年来对党校考博英语的实战经验,大家在补英语基础的时候,应该尽快尽早巩固自己的四级词汇水平,如果六级词汇水平能够滚瓜烂熟,那么去做党校的历年真题,至少能保证大部分题目和选项能够看懂,再结合刷一遍20年左右真题,熟悉答题套路和能够运用一定的技巧的情况下,过线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想冲高分的同志就按照专业四级专业八级的水平去看吧,如果实在专业课不用复习,且时间很充裕的情况下建议这么做)。切记:这是英语过线可能性的开端。

  专业课备考,本人确实和很多大神一比要差五条马路,而且本人硕士还是学这个专业的,也不怕各位同志笑话我,这4年里本人有2年是因为专业课不过线而失败的,而且工作之后,本人平时工作内容和马克思基本原理、党建专业相关性更大,毕业工作后3年期间这些专业的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而本专业的水平却一直止步不前,这点确实得承认每个人对专业课的禀赋不同,可能有的人对这方面专业兴趣很大,看一遍几乎就能过目不忘,就像本人19年跨专业考党建专业,一次就能过线且分数不低,哎。总体来讲,考博专业课和考研的要求大不一样,考研专业课只要你基本理论答对了,并且相关扯得比较多,150分你至少120多以上,而考博不是,它需要你在答题过程中体现你对这个学科理论体系的深度掌握,否则你的专业课很难及格,即使侥幸及格了,以后在读写博士毕业论文也是个难题,淘宝店“博雅考研考博”有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考博真题解析,答案质量很好,对于我备考起到很大帮助,如果大家对于政治经济学备考还是一头雾水的话,可以参考一下。

  三、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如果像有些应届毕业生,大半年进行高强度的复习,那么这些同志很专业,本人可能跟不上他们的步伐。如果是和我一样一边有工作一边考,没有大量的时间复习,英语的话一定要在考前做到4级词汇滚瓜烂熟,6级词汇做到90%以上都认识。诸位如果刷过历年真题会发现,英语作文如果结合自己的模板,并熟练运用4级词汇的话,至少能保证30—40分钟内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如果是语法错误不是很多,20分满分的作文至少能保证得12分以上(保命分),阅读理解和翻译,在掌握6级词汇的基础上,就算你翻译的驴唇不对马嘴,一个个蹦词儿,只要踩住了得分点那么就有分。专业课再次自黑一下,自己比较水,如果你对经济学专业特别的感兴趣,看最新的经济热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啥的),肯定会锦上添花的,实事求是的说我这点做得不够,可能也是对纯空洞的经济学热点没那么深的兴趣,那么就对历年真题中的涉及经典理论(资本论比较)的几个大块做一下总结,至少脑子过一遍,只要出题不偏有话可说。

  四、复试过程回忆

  本人当时的复试成绩也不靠前,当时也没抱太大希望,仅仅是顺其自然的心态,工作之余听一听CGTN的英语频道磨磨耳朵,专业课几乎是仅仅扫了一遍参考书,有的时候也感觉挺乏味的。

  复试的时候自己报考的导师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参加面试,当时是一共5位老师,2位复试秘书老师共同对你进行面试,我当时被分到第一组,听说一共有3个组,第3组全部是定向生,第1,2组是非定向。从后来的面试结果上看,尽管报考导师没有参加面试,但复试组最终还是会征求报考导师的意见,至少这次复试占的权重还是挺大的。

  本人那组的复试感觉气氛相对常规轻松,当时主持面试的是教研部的一位副主任,由于本人是当场的最后一位,从镜头上能看出有一位老师疲惫的睡着了。看我是往届生,先是让我做一下5分钟之内的上学、工作和发表文章的经历,简要介绍完之后,一位老师针对我发的一篇文章进行提问,问题也比较宏观,大概是介绍自己为啥写这篇文章以及叙述下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专业课回答完之后,一位老师看我的工作经历和党校相关,也简单问了问我的考博动机啥的。最后是问一道英语面试,我的口语不咋好,也是结合资本论的宏观体系瞎扯一扯,英语口语面试由于不设置及格线,最后基本上老师们也就给个差不多的分数了。由于我报考的导师也有其他考生上线,最后结束前主考官老师问了我服不服从调剂,我当然回答了“坚决服从组织分配”,他笑了笑后就结束了。

  五、对后继同志的忠告

  恩格斯同志曾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类似的,考博事业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面临着“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

  四大考验具体体现在:

  1.身体负荷考验:就拿英语科目来说,考博英语做一套题,至少需要2-3个小时,20年的真题做一遍,即使是应届生有寒暑假的充裕时间,也要差不多2个月。这仅仅是英语一科的复习状况,专业课呢?

  2.精神压力考验:对于很多全职备考的同志来说,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它贯穿于备考的各个过程,这些压力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都是咱们考博路上的绊脚石,稍有意志不够坚定,就会产生各种打退堂鼓的想法。

  3.物质基础考验:备考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花销,如买参考书和学习资料、联系导师以及师兄师姐的必要往来开销等等,如果是在校生且没有任何收入,确实这些花销并非可以完全忽略的。

  4.人际关系考验: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定向生还是非定向生,对于咱们的选择,身边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如果处理不好,再加上自身又非常在意人际关系和别人看法的人的话,这些因素就可能会成为咱们考博路上的一个绊脚石。

  “四大危险”具体表现在:

  1.能力不足危险:考博不仅考我们对学科专业的理论水平,更考察对学科体系的深度把握,并非像考研一样简单背背参考书就能及格,所以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是无法达到考试的能力要求的。

  2.闭门造车危险:从这几年党校的情况看,党校的政策是一年一变的,曾经两年前也传出不招定向生的一些说法,今年又变成了限制硕士专业前提下的全面申请考核...........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也要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一些考试方面的消息,尤其是像我一样涉及过跨学科报考的一些情况,防止因政策壁垒造成前期花费大量时间备考却又不能报名的情况发生。

  3.精神崩溃危险:尤其是从去年的疫情爆发以来,考试的工作进度被人为拉长,对于大部分非常看重考试结果的同志们来说确实会经历十足煎熬的过程—考试的形式如何变?考试的题型变不变?申请材料能不能过,不过我不是白看了?........如果在每一个节点我们都患得患失,那么折腾几次之后真的就会小心脏受不了的。

  4.单位掣肘危险:这方面的危险主要是来源于非应届生,对于定向生即在职博士考生来说,报考是需要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脱产一年学习的证明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单位来说,除了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团校以及高校的教研部门老师(他们有寒暑假,绝大多数还不用天天坐班),其他单位都是需要正点上下班的(甚至不加班就很不错了),而且很少有单位愿意开具这个证明(本人曾经和一位主管人事的领导交流,说这样做会被认为员工可以随意一年不上班,除非你有特别的硬的关系去压单位领导,否则没人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同时,即使你是报考的是非定向,在面试之前会让你出具一些需要盖章的材料(这一点党校的政策就比较烦人,有一些学校相对比较人性化,确定拟录取后才让考生提供,比如北理工),倘若你考试失败,又让单位知道了,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对考生自身不利。

  最后,对于报考博士的动机建议方面,我主要针对三类不同的人群,进行分情况讨论:

  1.应届硕士毕业生:最好的年华,最充裕的时间,最好能够一步到位直接通过硕博连读或申请考核考取博士,毕业后再考会有方方面面的压力束缚着你的手脚,要珍惜在校的清静、自由时光尽力备考,一举拿下。

  2.往届生报考非定向:要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就本人举例来说,我厌倦了没有假期,天天不正点上下班且经常加班的工作环境,再加上遇上一些让人压抑的顶头上司,情况就可能更加糟糕。我考博的初衷就是想通过读博,去一些相对自由的工作环境去工作。同时,在报考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让单位知道,需要出具材料的时候最好能够让一些关系可靠的同事帮你保密、帮你从中协调,并尽量缩小知悉范围,以防报考失败在单位继续工作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本人的一位师兄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已经确定入围面试,在找单位盖章填政审调查材料的时候就被一些二逼领导百般刁难和阻挠,后来还好他复试过了。这样没有格局的人都当上领导也是醉了,和一个要走的人过不去.........)

  3.往届生报考定向:如果有了解党校这些年招的定向的考生可以发现,他们大部分来自于地方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团校、高职院校等单位。如果是想以后一心搞研究,而且是应届马上毕业选择工作的同志,也建议你们选择到上述那些系统去工作,实现学中干、干中学,只有那些单位会(大概率,有的单位要天天坐班的就够呛了,要看领导是否是有格局还是小心眼了)因工作需要支持你去读博。

  综上分析,考博不仅是对考试水平的竞争,而且是对每个考生综合各个方面的竞争,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每位准备考试的同志需要研究的课题。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科大博士失联后死亡:6年未发一篇论文 常打游戏
下一篇:大专毕业设计的查重,要求和流程!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