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化学考试大纲(全文)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1-11
手机版

  一、考试性质

  初中化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化学学科学习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化学)》为依据,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落实省教育厅有关中考命题文件的精神。命题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凸显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升科学素养。

  2.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与方法,考试内容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和对学生后续学习有用的知识。

  3.时代性:关注初中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化学学习能力。

  4.开放性: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做到试题形式、思维过程、答案标准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控制主、客观题比例,把握试卷的长度,留给学生充分思维和解答的时间。试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

  四、考试内容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够通过对简单的化学事实(实验现象、模型图表及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推理与判断的能力;

  (3)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初步能力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要素,了解观察、实验等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具有设计简单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二)对学习目标的要求层次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A: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B: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C: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2.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模仿操作、初步学习”到“独立操作、初步学会”两个由低到高水平的要求。

  3.体验性学习目标可有机结合认知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内容进行考查。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科学探究

  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

  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 燃烧的条件

  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 酸、碱的化学性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五、考试形式

  六、试题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

  七、试卷结构

  试题题型比例:选择题约30%,非选择题约70%。

  八、试题示例

  【例1】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 )。

  A.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纯碱

  B.发霉的大米淘净煮熟后继续食用

  C.烹调时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D.过量食用蛋白质、糖类、油脂含量很高的洋快餐

  [答案] A

  [说明]本题考查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纯碱能与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产生CO2,使馒头既松软又减少酸度;霉变大米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素)经淘洗、煮熟仍无法消除;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不能替代食盐作调味品;过量食用蛋白质、糖类、油脂不利于人体健康。

  本题的考点均为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属于容易题。

  【例2】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示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发生了化合反应

  B.过程Ⅱ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该密闭容器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CO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 A

  [说明]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检测通过对简单化学模型的观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

  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条件1===== 2CO2,是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CO与O2分子个数比为2︰1;过程Ⅱ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氧气属于单质;A选项正确。

  解答本题需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用微粒观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解决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例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KNO3 B.H2 C.Cl2 D.NaOH

  [答案] A

  [说明]本题以电解氯化钠水溶液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元素观和质量守恒定律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不会发生变化。电解氯化钠水溶液的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元素观的理解,解题时需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例4】下图是化学实验室里的常见装置和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这种方法的氧气制备装置是 (填序号)。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所需最合适的导管是 (填序号),收集氧气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是 。

  [答案](1)2H2O22H2 O+ O2↑;B (或其它合理答案)

  (2)C;将集气瓶装满水

  [说明] 本题较全面的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侧重检测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初中化学学习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考生可任选一种答题,体现适度的开放性。学生如果亲自动手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则对所需最合适的导管和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有深刻的印象。

  本题考点均是初中化学实验重要的基础内容,属于容易题。

  【例5】 下图是《化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 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请你思考一种粘贴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1)X处贴上的卡片可以是 (填卡片中的化学式)。

  (2)Y处卡片中的物质是一种 (填“酸”、“碱”或“盐”)。

  (3)Z处卡片中的物质与F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4)X、Y、Z处确定后,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 (填序号)。

  ①NaOH ②Zn ③Ag ④Fe2O3

  [说明]本题依托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等化学观,检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卡片上标出的四种物质,由于Fe能与CuSO4和H2SO4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但不能与Ca(OH)2溶液反应,而CuSO4和H2SO4均能与Ca(OH)2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Y处粘贴的是Ca(OH)2,X处粘贴的是CuSO4,Z处粘贴的是H2SO4,且X、Z两者可以相互调换。

  Zn能与CuSO4或H2SO4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而Ag不行;NaOH在溶液中既能与CuSO4也能与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Fe2O3难溶,不能与CuSO4、H2SO4发生反应。

  (2)电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X+C2H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根据上述信息,请从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角度,说说你对乙炔气体的认识(各一条)。

  答:组成 ;性质 。

  (4)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答: 。

  [答案] (1)放热 (2)Ca(OH)2 (3)乙炔由碳、氢元素组成(或其它合理答案);乙炔具有可燃性 (4)密封防水(或其它合理答案)

  [说明]本题以新闻报道《河北秦皇岛:小雨引“燃”一车电石》为试题情景,通过对电石性质探究,考查化学反应中物质能量的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组成、物质性质和应用等知识,检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断电石与水的反应产物之一X为Ca(OH)2。电石不可燃,但是小雨却引发电石着火,因此可推测该反应的另一产物乙炔具有可燃性,且电石与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乙炔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针对电石的这一性质,保存时应采取“密封防水”等措施。

  本题需要学生综合较多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要求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属于较难题。

  【例7】如图是市场充气包装的食品,它使用的是什么气体呢?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

  (1)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且从经济性、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的依据:

  (2)请设计实验,检验上述三种猜想之一的正确性。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3)从获得气体的难易和经济性考虑,若只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最好使用的气体是 。

  (2)答案举例:

  或

  (3)空气

  [说明]此题取材于学生的身边事物,通过对保存食品所填充气体的探究,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考查置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体现了化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要求。检测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及化学实验探究的初步能力。

  该气体可能是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或稀有气体中的一种,空气或氧气不能防腐,只能防止食品被挤压变形;二氧化碳、氮气或稀有气体不仅防止食品被挤压变形且防腐。根据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可设计出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方案,填写相应的实验报告。结合题给信息,从获取难易和经济的角度对保存食品所填充气体做出最合理的的选择。

  本题综合性强,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属于较难题。

  【例8】根据下图所示的信息计算:

  (1)加入的稀硫酸质量为 g。

  (2)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程式:2KOH + H2SO4 K2SO4 + 2H2O)

  [答案](1)24.5

  x = 4.9 g

  答: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说明]本题利用图示的方式设题,考查中和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同时,检测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

  分析图示信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为24.5g。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5.6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得出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0%。

  本题综合考查初中化学有关计算,属于中等难度题。

上一篇:2015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出题走向分析(考前必看)
下一篇:2022上海各区初三作文题和名师冲刺经验:中考满分作文18计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