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医八年制】带你了解仁济风湿病学科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风湿科介绍

  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创建于1979年,是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作为国内最早的风湿病学科之一,科室拥有全国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风湿免疫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风湿和免疫专业)、内科住院医师和风湿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多项荣誉,在国内外均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学科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白塞病等风湿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 30 多年的持续探索,使得广大风湿性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高,死亡率显著下降,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科室拥有床位数116张,年出院人数超过5000人,疑难危重患者比例超过70%,年门诊量接近20万人次,连续5年为国内门诊量最大的风湿病专科。学科综合实力强,辐射面广,医疗技术水平高,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水平已走在国际领先行列。

  在上海市风湿病研究所、仁济医院自身免疫病研究中心、中澳个体化免疫学中心的平台基础上,学科规划和建设了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样本库、生物信息学平台等风湿病临床研究关键技术和公共数据平台。近5年承担省部级项目41 项,其中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自然基金 1 项、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3 项、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核心创新团队1项,总研究经费超过6000万。团队成员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近130篇,5分以上 SCI 论文72篇,包括在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Medicine、Immunity、Nature Communication、Blood、PNAS、PLoS Genetic、Annual of Rheumatic Diseases、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 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受邀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上做大会发言。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澳洲国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科开展了一系列全国及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药物试验,参与制定了多个国内及国际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指南。作为上海市风湿病临床质控中心,全面负责指导和管理全市风湿病的临床诊疗规范。

  

  导师介绍

  

  沈南: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杰出荣誉教授。

  Email: nanshensibs@gmail.com

  现任上海市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风湿病学研究所所长、中澳个体化免疫研究中心共同执行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 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在国际上多本重要的学术期刊上担任编委和副主编。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期刊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Medicine、Immunity、Nature Communication、Blood、PNAS、PLoS Genetics 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8890次。担任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权威教科书DUBOIS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elated Syndromes(8 edition)副主编。获得美国风湿病学会颁发的狼疮领域最具权威性 Edmund Dubois纪念奖。2015-2019年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风湿病学领域唯一入选者)。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6项,获得发明专利8项。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以系统统性红斑狼疮为代表的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分子诊断及靶向性治疗研究。近年来通过功能基因组学、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等多种策略在SLE关键性致病通路的研究中取得显著进展:1)率先发现I型干扰素通路异常激活是狼疮病人的主要分子表型,在此基础建立了用于评价狼疮临床亚群分类及疗效评价的新的生物标记物分析系统;2)系统性阐述Ⅰ型干扰素通路过度活化对狼疮免疫病理损伤的细胞及分子机制;3)揭示红斑狼疮Ⅰ型干扰素通路异常激活的遗传机制;4)阐明了miRNA在狼疮关键致病通路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吕良敬: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Email:lu_liangjing@163.com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常务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上海市风湿病研究所副所长,美国Cedars Sinai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上海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常委,中华风湿免疫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委风湿病分会血管炎学组委员,上海市风湿病学会委员,上海风湿免疫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委会委员。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专家,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司法鉴定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家、工伤康复医学专家。“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委,“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编委,“上海医学杂志”编委,“医学参考报风湿免疫频道”编委,UpToDate中文版临床顾问,亚太地区风湿病联盟(APLAR)狼疮研究组成员,Asian Lupus Nephritis Network (ALNN)成员。

  研究方向:主攻方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等重大风湿病精准化防、诊、治、管的策略研究。承担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120多篇,SCI收录46篇,2项成果写入国内外指南,参编指南5部(国际1部、负责1部)。作为参与人获中华医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在风湿病疾病并发症的预警和防治方面,主要成果包括:①感染目前已成为SLE最主要的死因,如何提早预测感染、尽快鉴别感染与疾病活动是个难题。我们建立了一系列SLE重症感染的预警模型,并改进了SLE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方法,相关结果发表SCI论文10篇,获得一项上海市发明金奖,部分成果写入2020年《念珠菌病诊疗专家共识》。②糖皮质激素迄今仍是救治SLE的关键药物,而激素抵抗及激素副作用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发现可通过靶点干预逆转SLE的激素抵抗,结果具有潜在的重要临床意义(ART 2012,获特邀专家点评)。我们还构建了激素纳米载体药物,可精准递送激素至病变器官,减少其全身的副作用,已申请专利。③SLE等自身免疫病合并妊娠可导致疾病严重活动,甚至患者死亡,此外,孕妇也易发生流产、死胎等妊娠不良事件。我们建立了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的前瞻性队列,提出了精准免疫干预方案,使妊娠成功率达97.1%,目前注册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iLIFE)展开了验证,并受邀执笔编写相关指南2部,临床实践中已帮助超过1000名患者圆了“妈妈梦”。

  在风湿病创新性治疗探索方面,①从事1.1类中国创新药物-艾拉莫德治疗RA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发表论著6篇,首次证明其为RA新的改变病情药(A&R 2009),促成该药在全球首发上市,并被写入亚太RA治疗指南。其后又进行了在SLE的应用尝试。②在国内率先完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已证实该技术具有优越的临床应用潜力,发表SCI论著2篇,并进入国内首批卫计委备案项目。在风湿性疾病实效研究和患者管理方面,针对RA等风湿病的疾病负担、干预评估及生活质量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以中国医疗卫生系统为研究视角的首个RA的疾病实效研究模型。还是风湿互联网平台的先行者之一,微信公众号“风湿病医患交流平台”创立5年,关注的患者>2万名。在团队的努力下,每篇平均推送量已超过3000,探索了风湿病患规范管理和教育的新模式。

  原标题:《【交医八年制】带你了解仁济风湿病学科》

上一篇:2021成人高考成绩查询入口汇总——考生们收藏起来了!
下一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3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几深教育】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