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28岁弃国籍嫁大25岁美国老头,她后悔了吗?
她,生于书香门第,4岁作诗被刊登在热门报刊,从此成为文坛传扬的神童,与多位知名文人成了忘年交。
她,13岁那年被北大破格录取,写下感怀美文被登上中学教材,还与著名诗人海子成了亦师亦友的灵魂伙伴。
她,大学毕业远赴海外求学,凭借一身东方美人气质获得导师青睐,28岁放弃中国籍嫁美国老头引发争议。
她就是著名诗人、作家田晓菲。
田晓菲,1971年出生在北方冰城哈尔滨的一个书香世家,父母都是文学爱好者。4岁那年因为父亲工作变动,田晓菲跟随父母迁居天津,父亲就职于天津文联,母亲在当地一所学校教书。
由于特殊的家庭氛围,田晓菲从小就受到极为浓厚的文学熏陶,他们一家住在文联大院里,街坊四邻都是出口成章,这里的孩子更是鲜有满地疯跑的,大家的童年都是与书籍为伴。
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田晓菲两三岁就开始识字,并且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接触诗歌,从最初的读和背到后来慢慢尝试作诗。
那时候,无论她写的是什么样的孩童语句,父亲总是以兹鼓励并且适当地给出修改意见,于是田晓菲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写诗,父亲后来也经常拿着她的诗句给同事好友们品读。
4岁那年,田晓菲写了首不错的诗,父亲兴奋地拿给好友看,此人灵光一现问田父为何不尝试将女儿的作品发表,让更多人看到田晓菲的才华。
就这样,田晓菲的这首诗出现在了《天津日报》上,从此田晓菲成了文联大院里家喻户晓的神童,而她对文学的兴趣也越发浓厚,渐渐地便不再与同龄的孩子们嬉笑打闹,总是埋头于诗集中。
与此同时,得益于父母的人脉资源,田晓菲从上小学开始,社交圈子基本都是天津文坛的知名人物。
这些叔叔阿姨很喜欢跟田晓菲讨论诗词、文学,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田晓菲听得津津乐道,遇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还要站出来分说一番,而这些文人墨客也并不当其是童言无忌,反而很仔细地聆听和探讨。
著名作家柳溪就是田晓菲的忘年交,俩人虽然隔着辈分,但是对于文学诗歌在很多领域都有着相同的见解。
同时,对于田晓菲的天分和才华,柳溪也是叹为观止,早早断言这个女孩以后一定大有作为。
除了有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田晓菲父母也给她创建了良好的家庭氛围,他们家每到周末都会组织赛诗会,比赛双方就是她跟爸爸,评委就是妈妈,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游戏激发田晓菲的诗词输出。
当然,田晓菲不只在文学方面天分颇高,其他课程的学习消化能力也非常强,上小学之前母亲就已经把小学课程全都教完,之后又衔接了初中的内容。
所以,田晓菲早早地就学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她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诗歌文学上,十几岁就出版了五本诗集,小学老师更是感叹教不了这个孩子,因为她懂得的似乎比自己还要多。
如此惊人的输出量和让人惊艳的才华,让田晓菲小小年纪就在天津乃至全国文坛上小有名气,也在很多大型文学诗歌比赛上获奖。
此后,在很多同龄人还捧着语文课本被古诗词绕得满头雾水的时候,田晓菲已经沉浸在图书馆里翻阅古今典籍参悟诗歌背后的历史,并寻找其穿越时光的内力。
凭借如此强大的天分,13岁那年田晓菲被北大西语系破格录取,学习英美文学。从此,顶着天才少女的光环,田晓菲成为北大史上年龄最小的学生。
起初刚入学的时候,大家都对神童颇有微词,毕竟古往今来“伤仲永”的故事不在少数,文学本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领域,也有很多人看过田晓菲的作品后评价名不符实,然而面对扑面而来的舆论压力,田晓菲虽然只有13岁但心智却相当沉稳,不听不问不回复,一心只读圣贤书。
年复一年,田晓菲用卓越的成绩堵住了悠悠众口,也成为了教授的得意门生。大三那年适逢北大90年校庆,为了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之情,田晓菲结合自己13岁破格被北大录取的经历,写下代表作《十三岁的际遇》。
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温婉悠扬,轻吟浅唱,都是少女对北大的热爱,对文学和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因为文章写得真情实感,充满哲思,后来还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
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尤其对于她这样一个满腹才华的文人来说,名和利一点都不难,但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实属不易。
田晓菲酷爱诗歌,但是进入北大后由于专业课程的压力让她不能像从前一样纵情诗海,再加上和周围同学年纪相差也大,慢慢地她内心越来越苦闷,也希望找到同道中人。
正好这时,她的才华受到另一位著名诗人的关注,他就是查海生,也是诗人海子。海子也是年少成名,15岁便进入北大,但阴错阳差地学了法律,认识田晓菲的时候他已经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
海子的诗在当时极具代表意义,唯美的浪漫主义诗句点燃了无数青年对于理想和自由的向往,那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即便是多年之后读来依旧能让人仿佛听到波涛拍岸,如生命般自由无拘无束。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原本就是田晓菲的偶像,得知他关注自己的时候,田晓菲激动不已。随后,她找到海子,把自己的诗拿给他看,希望你能得到一些指导。
但她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此之前海子已经读过她的一些作品,也对她青睐有加,于是便鼓励她不要放弃,并断言她一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在海子的鼓励下,田晓菲一边应对繁重的专业课程,一边笔耕不辍地写作,每当有了得意的作品就拿着去找海子,俩人如同伯牙子期一般,成为了亦师亦友的灵魂伙伴。
1989年,即将毕业的田晓菲面临着是否要出国留学的两难选择,如果留在国内可以继续攻读硕士,之后按照父母的期望留在大学任教,但是她也很想出去看看,毕竟自己大学的专业是英美文学,如果没有踏上那片土地又如何了解国外的文化历史,如何解读他们的文学作品。
然而就在此时,田晓菲突然得知一个惊天噩耗,自己的良师益友海子终究还是没能在理想自由和现实生活之间找到平衡,选择了卧轨自杀,让一切归零。
海子的离世让田晓菲一时之间陷入深度迷茫,她无法理解一个对文字诗词如此有感情的人怎么会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如果海子都无法释怀,那么自己写诗又是为了什么,伯牙已去子期碎琴,而田晓菲也因此放下纸笔,最终她决定离开这个伤心地远赴美国求学。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田晓菲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的全部课程,20岁就拿到了硕士学位。
在这两年时间里,田晓菲也一直在思考海子的离开,文学的力量,写作的意义等等一系列困扰她和海子的问题。
然而随着她见过的人越来越多,经历的事越来越复杂,田晓菲似乎开始明白海子的选择,而她要做的是另一种选择。
封笔两年后,田晓菲重拾纸笔继续写作,此后的作品与她在少女时代的作品相比明显成熟了许多。
与此同时,田晓菲又向哈佛大学发出求学申请并顺利通过,随后她进入哈佛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但她此时并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在哈佛遇到一份别样的情缘。
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田晓菲的导师名叫斯蒂芬·欧文,是一位酷爱中国文学的美国老头,他还有一个中文笔名:宇文所安。
宇文所安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父亲是个物理学家,他则从小就博览群书,少年时代便对中国文化情根深种,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受聘进入哈佛任教,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也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宇文所安第一眼看见田晓菲的时候便被她身上神秘的东方美感所吸引,而田晓菲也被他一口流利的中文所震惊,她没想到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竟然能听见一个外国老头讲一口地道的中文。
在哈佛的那些年,宇文所安与田晓菲亦师亦友,他们经常一起探讨中国文化,聊中国历史,同时田晓菲的诗词功底也让宇文所安更是对她另眼相看。
其实在此期间,宇文所安早已对田晓菲有了别样的情愫,但碍于双方的师生关系,加上自己比田晓菲大了25岁,害怕田晓菲会拒绝甚至影响到她的学业,于是一直压抑着心中的情感。
直到1998年田晓菲博士毕业,成为哈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毕业生,宇文所安才终于鼓起勇气约她去爬山并向她表白。
然而,面对宇文所安的陈情,田晓菲着实是吓了一跳,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将近七年,但是田晓菲从没想过宇文所安对自己会有别样的感情,当下不知如何面对的田晓菲匆匆把另一个追求者搬出来做了挡箭牌,之后仓惶逃开。
殊不知宇文所安当了真,之后又找到田晓菲详细罗列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劣对比,列表画格地跟田晓菲分析起来。
但这却引起了田晓菲的反感,在她看来感情是不能用公式表格去分析对比的,这让宇文所安慌了神,他慌忙道歉并再次向田晓菲剖白心意。
静下心来的田晓菲悉数俩人多年过往,发现自己对这个美国老头的确非常欣赏,特别是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理解与自己不谋而合,俩人无论在生活上还是事业上都有着很多共同的想法,田晓菲也渐渐意识到似乎自己早已爱上了这个男人,只是被现实蒙蔽了双眼而不自知。
然而,当田晓菲跟家里挑明这段感情的时候,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都是传统的中国父母,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女儿找一个比自己大25岁的美国老头做丈夫。
但是他们也了解自己女儿的性格,只要是她认定了的事情,哪怕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更何况天高皇帝远如今女儿在美国自己在中国,就算飞过去把她抓回来恐怕也是来不及的,于是便默认了两人的关系。
1999年,田晓菲跟宇文所安在美国纽约举办了一场浪漫的婚礼,这一年田晓菲28岁。同时,她放弃了中国国籍跟随丈夫加入美国籍。
这一消息在国内文坛引起不小风波,当时众说纷纭,有人说她对不起北大慧眼识珠的教育,有人说她只是为了拿到美国绿卡才跟宇文所安结婚,甚至有人开始怀疑她的品行和能力。
对于这一切,田晓菲和宇文所安都选择不予回应,他们安安静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2000年,田晓菲回到哈佛任东亚语言与文学讲师,2006年就成为了哈佛教授,此时的田晓菲不过才35岁,她的人生才是真正地赢在了起跑线上。
婚后,田晓菲和丈夫宇文所安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扬,田晓菲说这是她作为北大学子的责任和担当。此后,她便慢慢消失在公众视野。
直到2016年,她带着丈夫一起公开亮相国内,此时田晓菲已经45岁,岁月已经爬上她的面庞,已经开始呈现老态,众人又开始猜测她的婚姻出了问题,认为她放弃国籍嫁老头,终究是错付良人。
实际,夫妻结婚以来一直都琴瑟和谐,共同进步,一同研究中国文化,这大概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了吧,跨越了年龄和种族,只追求灵魂的共鸣。
上一篇:24考研避坑指南,让你“赢在考研起跑线”(学长学姐血泪教训)
下一篇:2022北大法硕(非法本)复试前十名经验贴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