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中华·百年赤子心》第六集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1-22
手机版

  「本文来源:中国侨联」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团结动员广大侨胞做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推动者,由中国侨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策划出品,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支持,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与中央电视台“华人故事”栏目统筹拍摄制作的反映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紧紧追随中国共产党的主题纪录片《追梦中华·百年赤子心》已在CCTV-4陆续播出。

  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赤子心》

  第六集《侨智星辉》

  27:351

  接到回国邀请时

  50岁出头的黄大年正在英国

  一家地球物理公司任研发部主管

  半年多后

  他辞去了工作

  妻子关掉了诊所

  他们踏上了回国的航班

  回到了17年前他出发的地方

  这也是当年地质学家李四光

  冒着生命危险

  辗转回国后工作过的地方

  黄大年

  地球物理学家

  “我觉得对我来说很简单,因为简单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就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他需要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回来参与这个建设。”

  回国七年

  他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

  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封锁

  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

  2017年初,夜以继日工作

  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的黄大年

  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家人

  和为之奋斗的事业

  年仅58岁

  他曾在入党志愿书中这样写道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

  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

  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2

  他是中国第一位留学海外的藏族工学博士

  也是国内外知名的真空紫外发光材料专家

  被誉为会“发光”的教授

  他是兰州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王育华

  王育华出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

  上学时,由于家境贫寒

  他随时面临辍学的可能

  在他打算放弃读书时

  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政策

  开始对少数民族孩子给予教育补助

  王育华

  兰州大学教授

  “初二的时候,有了特殊的照顾,有了30斤粮票,一斤到两斤油票,这之后不仅彻底解决了自个儿的生活问题,还有时候剩下来给奶奶,给老人们能带回一点儿去,所以那时候就总想一定要不忘本,要有报恩这块心。”

  1989年,王育华考入兰州大学

  攻读材料学硕士学位

  几年后,因成绩优异

  他被公派赴日本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他婉拒导师的挽留

  和日本各大公司的高薪聘请

  回到母校兰州大学

  从一间20平方米的实验室

  和1万元的科研经费起步

  继续投身发光材料的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

  他在兰州大学建立了特色研究方向

  稳定和培养了教师队伍

  研发出了多种新型发光材料

  提升了“中国造”照明

  和显示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3

  2020年5月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

  以封面照片的形式

  向全球宣布了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克隆出

  小麦抗赤霉病的主效基因

  并阐明其抗病机理

  这是孔令让团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孔令让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

  “我是60年代的人,所以对于我来讲,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耳濡目染,看到我们这个粮食的确不容易,所以我大学的第一志愿报考的山东农学院,就是今天的山东农业大学。所以我对小麦还是情有独钟,对小麦科研工作还是很有感情的。”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小麦赤霉病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流行暴发

  造成严重减产

  同时导致面粉严重污染

  我国是小麦赤霉病受害面积最大的国家

  攻克小麦赤霉病难度巨大

  因为小麦种质资源中可用的

  主效抗赤霉病基因非常稀少

  要在几万、十几万个基因里

  找到抗赤霉病基因好比大海捞针

  有科学家甚至断言

  小麦赤霉病基本不可治

  2008年,孔令让回到祖国

  率领母校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

  向攻克小麦赤霉病发起冲击

  2016年,仅在基因克隆中

  孔令让就带领科研团队

  总共分析了2.5万株实验小麦

  并将重复性的DNA扩增实验

  做了至少30万次

  经过反复摸索

  他们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掌握了攻克小麦赤霉病的“金钥匙”

  4

  上世纪30年代

  航空工程学家杨彭基赴比利时留学

  后回国参与祖国建设

  52年后的1985年

  他推荐自己的学生张卫红

  远赴欧洲攻读博士学位

  1998年的一天

  杨老先生的一封信

  再次改变了张卫红的人生轨迹

  张卫红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那个时候国家也在倡导西部大开发,所以我老师(杨彭基)跟我说能回来不,能回来的可以考虑这件事情。”

  第二年,张卫红放弃了国外

  相对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回到阔别14年的祖国

  从此扎根母校西北工业大学

  致力于航空固体力学与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

  他率领科研团队解决了多个

  航空航天型号研制中的设计和制造难题

  为推动中国新型空天飞行器设计

  与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这些科研成果被应用于运20运输机

  C919大型客机等国之重器

  从优化材料结构等方面

  为中国航空事业提供了

  智力支持和创新成果

  无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还是火热的和平建设时期

  一代又一代的归侨科学家

  以他们的智慧与心血

  赤诚与奉献

  成就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奇迹与辉煌

  也在侨界矗立起一座精神丰碑

  《追梦中华·百年赤子心》纪录片已于2021年10月2日开始播出,每周一集,敬请收看。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2全国高校解读:哈尔滨工业大学
下一篇:【经验分享】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日研中心考研初试感想与经验分享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