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们喝彩!上海师大这些项目荣获“知行杯”大赛佳绩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1-26
手机版

  2021年“知行杯”

  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

  全市60余所高校

  近8000支实践团队

  11余万人次参加大赛

  上海师大七个项目从数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知行杯

  本次“知行杯”大赛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主题,我校共有7支优秀团队入围决赛,这七支队伍聚焦党史教育、非遗保护、乡村振兴、生态文明、青年教育等重点领域,知行合一,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形成了颇具意义的实践成果,把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贡献力量。

  今年暑假,我校立足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和工作实际,以“百年薪火永赓续,社会实践扬新帆”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打造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实践团队总数464个,参与总人数共计4000余人,鼓励我校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挑重担、展自我、敢为先,书写青春华章。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竞赛展风采,知行创佳绩

  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优秀项目吧~

  一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弘扬百年光荣传统,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开发与理论宣讲

  项目简介

  该项目立足党的初心之地,通过理论梳理、文献调研和实地走访,开发了 12 个围绕党的初心之地上海的党史专题系列课程,依托上海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区域化党建共建街道社区、“爱心学校”(暑托班)等平台,帮助青年学生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是如何成为一座红色历史深沉却又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多元城市,解读党与上海这座城市这百年之间的“核心密码”。

  该项目在党史专题课程开发完善后,制作相应课件和微党课,并开发研制配套的党史学习教育教具,立足学生党团支部、学生生活园区、师大基础教育集团附属学校等重要阵地,根据不同宣讲对象的特征,通过线上线下、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好音频、视频等新媒体,声情并茂地讲好党的故事。

  二等奖

  对外汉语学院

  礼赞百年,“普”语“黔”行

  ——基于贵州红色文化传承的仡佬族地区推普

  教学设计与实践

  项目简介

  该项目是以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贵州龙潭五年的推普爱心支教活动为基础开展的。针对贵州当地普通话推广现状,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团队原创设计的红色文化推普讲义的形式,以当地小学生为代表的少年儿童为受众,开展了基于贵州红色文化传承的仡佬族地区推普教学设计与实践。

  爱心推普支教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国家与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平台,配合当地方言特色及环境特点,目前推普教学课程设计围绕红色历史、红色遗址、红色人物、红色建设四大主题,已经完成原创推普讲义的编写,部分故事已经在当地的龙潭小学进行了试点教学,学生反馈良好,项目开展五年以来推普效果显著。

  该项目不仅为当地的教育振兴献上了师大人的一份力量,更锻炼了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等奖

  教育学院

  青少年饭圈文化现状研究及其教育引导

  ——以时代少年团粉丝群体为例

  

  项目简介

  该项目以极具代表性的时代少年团组合粉丝群体以及其身边符合引导者身份的群体作为调研对象,尝试回答和解决“青少年饭圈群体的追星现状与引导者群体的现有认知”、“青少年饭圈群体与引导者群体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有效地通过教育引导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青少年饭圈文化正向培育”这三个关键问题。

  该项目倡导能够以一种更为成熟、客观、理性和包容的态度去看待饭圈,并对青少年饭圈群体追星行为和引导者的角色责任定位加以审视,为青少年粉丝理性追星和饭圈文化的良性发展提供可能的建议,最大限度降低畸形部分的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促进正能量的饭圈文化对于青少年的正向指引作用,形成饭圈亚文化正向辐射主流文化的新局面,建立核心价值观正向输入饭圈新格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志合山海,师心传承

  ——新时代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与发展路径探究

  

  项目简介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该项目立足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聚焦“扶智”第一线的乡村教师群体,采用质性研究、文献分析、实地考察、访谈对话等方式对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出发,紧密结合思政专业特色,实地探究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境遇,深入发掘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调研发现,乡村教师仍然存在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度都不够理想的问题,项目在此调研结果基础上,综合阐述影响因素,理性探究背后原因。

  该项目在“知”的理性分析基础上,以当代大学生的力量推动“行”的脚步。结合自身专业提出对策建议,助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专业优势进行成果宣讲,面向师范生进行师风师德的宣传,引领未来教师从“教书匠”变成“大先生”;面向社会带动大众了解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破除对乡村教师的误解,提升社会认同,以亲身实践助力乡村教师、乡村教育的更好发展。

  美术学院

  长三角地区古镇非遗美育课程调研

  与教学实践研究

  ——以江浙沪16个古镇为例

  项目简介

  该项目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角度切入,旨在建构长三角地区古镇“非遗”中小学美育课程体系,解决现有“非遗”课程中目标不清晰、内容碎片化、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不科学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实证为支撑,扎根江浙沪古镇的“非遗”调研,生动诠释“非遗”传承的中国方案,以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前瞻探寻“非遗”学校美育新路径,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向世界讲好中国古镇故事。

  该项目调研考察了江浙沪三个省市16个古镇、29所中小学与非遗工作坊,研发出21个古镇非遗主题、共计88课时、凸显“五育四性”特征的非遗美育课程与学材,并在学校与社区进行课程推广,举办了展览,有效落实国家“非遗进校园”的方针,推动长三角地区古镇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影视传媒学院

  “慢享崇明,漫野狂欢”:基于青年群体视角下的

  乡村旅游新品牌建设

  ——以崇明后花博时代为例

  项目简介

  该项目着力将处于“后花博”契机中的崇明为切入口,探究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旅游品牌年轻化案例。团队成员投身于花博会志愿服务、深入当地,并通过500份调研问卷从17个维度对常居上海的青年群体进行相关调研,发现崇明旅游存在对青年吸引力有限、新媒体有效宣发不足、品牌缺乏辨识度等问题。

  团队以崇明旅游资源中的“生态+狂欢”为吸引点,以“后花博”为核心,形成“慢享崇明,漫野狂欢”的年轻化品牌概念,融合非遗文化元素,设计出15个产品创意方案,并打造有配套的营销提案。

  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调研、完善产品方案和对策,探析崇明旅游的年轻化新品牌建设,为“盛世花开,蝶变崇明”奉献师大青春力量!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心向“蓝图”,协同守护,遥感助力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居民

  PM2.5暴露风险研究

  项目简介

  该项目以调研和探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蓝天保卫之最美蓝图”为主题,紧扣当前国家战略导向和生态环境热点话题,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借助卫星遥感监测手段与大数据平台,综合遥感、地理信息、生态、环境等学科专业技能,将遥感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以评估示范区PM2.5暴露风险以及居民对生活的大气环境满意度与需求为切入点,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居民PM2.5暴露风险和影响因素的调研活动。

  项目前期通过遥感调查,对PM2.5污染和人群暴露风险时空格局进行了宏观分析和暴露风险时空格局进行了宏观分析,并在2021年7月10日-7月30日实地调研走访了4个主要的PM2.5高暴露风险区域——①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盈浦街道,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③吴江区盛泽镇,④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魏塘街道,以发放问卷和采访记录的形式,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及源头治理分析。以期为示范区的“蓝天保卫之最美蓝图”出谋划策,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师大学子将继续砥砺前行

  不负使命,不负韶华

  创造属于SHNUers的绚烂青春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供稿:团委

  校对:刘藏藏

  编辑:融媒体中心

上一篇:云南大学MBA项目 入选2022年度中国商学院最佳MBA项目TOP100、新媒体
下一篇:上海残疾应届大学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98%,连续3年达100%“一人一档”制度帮扶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