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 薛亚利:长安 "赛诗会" 走出的总编辑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1-26
手机版

  原标题:人物故事 | 薛亚利:长安 "赛诗会" 走出的总编辑

  乡村"赛诗会"走出的新闻人

  薛亚利生长在古长安十里樊川的寺坡村,自小爱学爱写。少时在潏河边放牛、放羊,经常手不释卷。《三国演义》、《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就是在草丛中、树荫下通读的。

  

  | 少年薛亚利 |

  上世纪七十年代,寺坡村由于农田基建、科学种田、农村文化工作搞得好,是闻名省内外的先进典型。党支部书记赵世贤曾当选党的十一大代表。薛亚利在村里担任团支部书记,带领团员青年连续夜战给附近县办工厂挖引水渠,用数千元收入办起了青年文化室、图书室;勉强中学毕业的他担任主编,办起了全市首家村级油印小报《寺坡新声》,连续出版数十期;在村领导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寺坡村广播站,集采写、编辑、播音于一身,及时播出《寺坡新闻》;他们还协助党支部、村委会多次组织“农民赛诗会”,让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诗歌多次登上了《西安日报》文艺版。吸引刘文西、李爱琴等文艺名家多次到村里采风。由于青年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他的照片登上了《陕西青年》杂志的封面。

  

  | 1975年《寺坡新歌》油印报第一期 |

  

  |西安日报当年选登的"赛诗会"诗歌 |

  年轻有为,工作出色,薛亚利随后被调到杜曲公社工作,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广播宣传和通讯报道工作。这期间,他借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广播电台的做法,让 “杜曲新闻” 、“科技新花” 、“樊川文化” 等节目似春风吹拂“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樊川,杜曲公社广播站因此名扬长安。

  “长安社队企业上了人民日报啦”

  不久,风华正茂的薛亚利被选调到长安县社队企业管理局。从乡间到县城,工作环境的变化激发了薛亚利强烈的求学欲望,他同时攻读西安电大汉语言文学和中国农函院经济管理两个专业。随后五年间,下乡等车的站台、出差的火车和飞机上、陪母亲看病的病房、耕种责任田时遇到的下雨天、节假日的少陵原坡,处处都是他学习的课堂。功夫不负有心人,薛亚利通过了31门课程的考试,获得两个大专毕业证。被评为全国首届自学成才优秀人物。

  

  |寺坡政治夜校登上当年的西安日报 |

  学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他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1981年,我国迎来国民经济大调整,社会上有关社队企业与国营大企业争原料、争能源、争市场,是应继续扶持发展,还是应该砍掉的争论愈演愈烈。一天下午,县社队企业管理局局长成德言急匆匆驱车赶到寺坡村,对正在家里打家具准备结婚的薛亚利说,因形势和工作需要,局里安排你到大兆公社进行实地调查,摸一摸社队企业生存状况真正怎么样,到底有没有发展前途?薛亚利当即放下手中的木工活,二话没说就坐上局长的车到了少陵高原上的大兆乡。接下来的一个半月,他吃住在乡里,走村穿寨,出入30多家村子和社队企业,风雨无阻,生病发烧局长打电话让他回单位休息,也被他谢绝了。白天调研,晚上整理资料,研究分析,常常忙活到深夜。

  

  |学者型记者薛亚利 |

  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篇《社队企业在调整中也大有可为》的深度报道顺利完成。该调研报告,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了社队企业不光是国有大企业的补充,而且又有自身的不少优势,在当前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社队企业仍大有可为。这篇极具说服力的文章在陕西省委《调查研究》上一经发表,人民日报随之在头版头条加编者按配社论刊登,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文中的建议和意见被写入中央关于大力发展社队企业的决定之中。

  40年立足长安发展,好评如潮

  长安社队企业在全国出名了,各地纷纷组团到长安参观学习,县政府专门为此成立了接待办,一直持续了约两年。

  1987年,长安县委准备复刊停办了20多年的《长安报》,县委几个领导异口同声点名薛亚利担任副社长、副总编辑。进入报社,薛亚利如鱼得水,尽情遨游。

  学习方面,他继续报考了新闻本科。三年中的星期天和节假日听课风雨无阻,从不缺席。有时因酷暑天晚上加班学习或写稿过久,大腿压出六七个黄水泡,走路钻心地疼,也没退缩。顺利完成18门课程学习获本科文凭,被评为优秀学员。他的毕业论文《毕生与人民共命运》,在西安市庆祝记者节大会上交流引起强烈共鸣。

  

  | 挑灯夜思长安报|

  业务方面,他以我国名记者穆青、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文学大师孙犁等为榜样,以“首席记者”要求自己,带头深入基层采写鲜活新闻。采访中突遇大雨,车坏途中,他推着自行车深夜步行十多里;遇到大雪封山,就借宿山民家中……他采写的作品130多次获得全国、省、市新闻奖、征文奖。他的专著《耕耘在长安大地》、《风雨长安情》、《金灿灿的谷穗》相继出版问世。《加快长安发展九论》、《长安10村调查》、《五论弘扬长安楷模精神》等重点作品屡屡在全国荣获一等奖。1991年西安市人事局破格将薛亚利转为国家正式干部。1996年他被破格评定为高级新闻职称。1998年由副总编升任总编。2000年当选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华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等荣誉纷至沓来。2005年,他被中国作家协会接收为会员。

  

  |西北人才报长篇报道薛亚利的成才之路 |

  2001年,薛亚利调查撰写的系列评论《实践“三个代表”加快长安发展一至九论》荣获全国金奖,进京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世纪大采风颁奖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铁木尔·达瓦买其等为金奖获得者颁奖。由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中国文联常务副主席高占祥,中国作协副主席张锲、邓友梅等名家组成的评委会,评价薛亚利这组评论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作者立足长安,数十年长期深入生活,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结果,是长安大地给予他的丰厚回报。认为他的作品主题选得好、立足点高、问题抓得准、开掘得深,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比如“严把生态关”、“小城镇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等观点,不光对长安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而且对全国县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陕西日报2015年有关薛亚利的报道 |

  从一个放羊娃成长为学者型记者、党报总编辑,他的新闻之路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跟踪研究薛亚利风雨人生十年的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李立刚,后来撰写出18万字的学术专著《论报人薛亚利》,该书2015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陕西日报、中组部党建网和百度学术网等数十家媒体纷纷报道,在社会上引起热议。最近,该专著荣获第八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图书金奖。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庄子曰:“好学为福也,犹飞鸟之有羽翼”。2005年,年过五旬的薛亚利又开始了读研之路,在全班同学中年龄最大的他,写的作业、笔记和复习资料就有45本,总计65万多字,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如期获得了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薛亚利走出的成才之路,艰难又曲折,同时又充满昂扬奋进的旋律。近年来,其影响进一步扩大到国外。2013年,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聘任他为荣誉院士和客座教授。2015年瑞典皇家艺术学院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两位院长分别为他发来专函表示祝贺!希望他为中英、中瑞人民的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 大学课堂上的薛亚利教授 |

  近年来,退休后的薛亚利并没有在家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而是应邀进了西京学院,出任新闻传媒系教师,开始了杏坛育人的新征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短短几年间,创新性的教学工作和数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又使他被学校媒体誉为教学名师。衷心祝愿好朋友薛亚利续写人生精彩,让老来故事像他那帅气的名字一样,充满活力,再谱华章。

  

  薛亚利

  长安寺坡村人,70年代组织成立了寺坡村广播站,屡获媒体报道扬名长安。80年代其“长安社队企业经济”调研成果备受央媒关注。此后担任《长安报》总编辑,笔耕不辍,服务长安发展40年。退休后聘为西京大学新闻传媒系教授,开始杏坛育人新征程。

  来源:影世欣闻 图文/ 张波

  责任编辑: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上七单元测试卷(可打印)老师反复强调需要掌握的方法
下一篇:余光中:一首《乡愁》,两岸泪流!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