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筑城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1-27
手机版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伏桂明、于海、李欣

  11月7日晚,立冬之夜。暴雪袭来。

  次日8时,住在浑南区紫提东郡的李安邦好不容易在风雪中“挖”出爱车,但整整一个小时,还是没有开出满是积雪的小区。由于跟客户中午有约,他决定试试轻轨电车。轻轨来得很及时,可没过几站,就因积雪覆盖路轨而熄火。“车最后还是开了,并没有像抖音说的那样——大家去推火车。”11时,李先生赶到单位,客户那边却传来消息:沈阳启动红色预警了,所以延后见面。

  尽管跋涉3个多小时才来到单位,但论起“受害”程度,李先生坚持认为,14年前那场暴风雪更让他“刻骨铭心”。

  在这次暴风雪中,像李先生这样“硬闯”暴风雪的人极少,但很多人却依然有着李先生式看法:与2007年3月4日那场“大雪封城”的暴风雪作比较,认为本次暴风雪没那么严重和“痛苦”。甚至,雪还没停,就有不少人出去拍大美雪景了,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晒“高颜值”的雪中沈阳。然而,科学的数据搀不了假。经沈阳市气象台统计,此次特大暴雪过程无论是平均降雪量、最大降雪量、24小时最大降雪量,均远超2007年,属190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冬季最强降雪。依据《辽宁省气象灾害评估方法》,此次暴雪天气评估为全市一级暴雪灾害,属最严重级别。

  从2007年到2021年,14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沈阳人面对灾害性的天气如此“从容”和“淡定”?

  1暴雪赴约

  这场特大暴雪其实并不“突然”。

  这几年,沈阳的雪都不大且少。早在2021年1月6日沈阳迎来本年度首场降雪时,辽宁省召开了一个气象类记者会。当时,辽宁省气象局局长王邦中认为,沈阳少雪的第一个原因是全球变暖。另外一个原因是此前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情况”。“未来会有很多的极端天气现象出现。”王邦中还补充了很关键的一句。

  这次,算是最早的沈阳雪情预警。音犹在耳,距离发布会过去仅仅10个月,沈阳便迎来今冬首次降雪,且很“极端”。一个个集中“预警”,要比风雪提前来了至少两三天。在11月5日下午,沈阳市气象台便“预计”了沈阳6日将有一次雨雪天气过程,此后有关风雪的预警便进入“轰炸”状态,大风蓝色预警、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以及不间断的风雪情况动态播报,相应的应急发布、出行提示……通过新闻媒体特别是沈阳发布、云盛京、指尖沈阳及相关新媒体平台精准推送、广而告之。在一段时间内,本地新闻媒体铺天盖地地关注本次暴风雪。以沈阳发布、云盛京两个客户端为核心的新媒体矩阵累计发布相关预警信息、防御常识450余条次,三大运营商预警短信覆盖300余万用户。人们在中街、太原街、铁西广场等商区的户外广告屏上也看到了这样的提示:“几十年罕见的特大暴雪,来了!”

  有网友开玩笑:“暴雪还没成灾呢,倒是暴雪新闻要成灾啦!”此时,沈阳人想不知道都很难——大雪伴随着强冷空气,马上就到沈阳了!

  果然,暴雪如约而至。

  11月7日17时,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22时47分,沈阳市发布了暴雪红色预警信号;23时30分,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应急响应;8日8时,市除雪办启动红色一级(特大暴雪)预警令,明确要求对城市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组织学校停课、与城市运行无关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一级预警期间放假,市民非必要不外出,如必须出行优先选择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

  在市党代会期间和11月6日,市委便开始部署迎战暴雪的工作。9日,全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工作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新伟现场调度各地区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部署更加有力有效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强调:“越是面对大战大考,越要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工作。”

  在这样的氛围下,像李安邦这样“闯荡”暴雪的市民着实不多。

  多数人选择待在家里。喜欢做饭的,学着抖音上的厨子煎炒烹炸;喜欢养宠物的,抱着宠物下楼往雪里扔;更多人选择蒙头大睡,以至于网上谈论暴雪时,不少人留言说“睡了二三十个小时有点累”“对这场暴雪完全没感觉”。

  不过,大家谈论最多的还是2007年3月4日那场暴雪。

  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李大为也提到了2007年。在2007年那场暴雪期间,全城开启漫长的步行模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那年,李大为刚入职4年。他说,这14年来,沈阳从只有一个降雪观测点增加到23个,仅在市内就增加16个降雪自动观测点。而对于本次暴雪,他们提前一周便发布此次天气过程,提前两天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并对此次降雪“定量、定时”。

  未知,往往是人们最恐惧的东西。除科学预警外,还有政务信息的全方位公开,这些都最大化保障了人们的知情权,从而完成了对公众的心理按摩与备战动员。这样的“已知”状态,很大程度上让大家对灾害淡化了恐惧。

  这,应该是沈阳人从容与淡定的起始原因。

  2以雪为令

  11月9日早上,李大为给记者发来最新信息——

  截至当日8时,这次特大暴雪平均降雪量已达到51毫米,平均积雪深度34.1厘米;降雪中心位于辽中区,降雪量75.7毫米,24小时最大降雪量61.7毫米,最大积雪深度为41厘米。而2007年那场暴雪,平均降雪量34.9毫米,平均积雪深度27.7厘米;降雪中心位于浑南区(当时还叫浑南新区),降雪量49毫米,24小时最大降雪量40.1毫米,最大积雪深度40厘米。

  9日8时过后,雪又整整下了一天,最终平均降雪量定格在44.4毫米,更是突破了190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两相比较,这是一场百年未遇的暴雪。

  面对如此灾害性天气,没有准备,这场仗是很难打赢的。早知情、早谋划、早处置,是防控自然灾害的前提。在一周前,市气象局刚预测有暴雪可能时,沈阳市环卫、公安、城管执法、应急、交通、城建等部门就开始全面动员。在暴雪来临前4个小时,这些部门又以雪为令、全员上岗,其中2万名环卫工人、5000名交警和2703台套除雪机械已待命街头。7日晚,辽宁慧丰清轩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第二环卫管理所400多名环卫工人,在工作点——市府广场上等待。“从20点开始,先是刮风,然后就是下雨,然后雨变成雪粒子,噼里啪啦的。”所长秦胜利回忆说。不过让他最惊讶的是,到次日凌晨5时,他听到了只在小时候才听到过的“雷打冬”。

  8日,沈阳市除雪指挥部向全体市民发出“以雪为令,边下边扫”的倡议,专业除雪扩大为全城战雪。“我们社区居民累计参与除雪300多人次,大伙儿非常踊跃!”沈河区北站街道山东堡社区党委书记曹红娜说。

  8日深夜,已在青年大街连续奋战24个小时的环卫工人李颖见到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新伟。王新伟拉着她的手说:“谢谢大家,大家都太辛苦了!大家放心,我已经嘱咐有关方面把大家的后勤补给保障好。”暴风雪期间的4天,王新伟每天都到现场查看除雪情况,除了慰问环卫工人,还走到居民家中用手体验暖气的温度,去锅炉房测量回水的温度,去地铁站感受拥挤的人群,在风雪中与交警们共同守护城市交通。后来,他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你们身上的橙色是城市最温暖的颜色”,已被全市环卫工人视为最高的荣誉。

  这一年,沈阳城市工作者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敬意。“10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发出了《致全市环卫工人的一封信》,当时大家就很感动。这代表咱这工作越来越重要了。”说这话时,李颖断断续续在青年大街上工作了90多个小时。

  李成,14年前是老环卫处的办公室主任。

  2007年那次降雪,他在除雪指挥部里整整待了8天,前3天是出不去,后5天是忙得出不去。所有道路交通全部瘫痪,公交车和一万多辆出租车全部停运;3万多辆汽车抛锚,深陷在沈阳大街小巷的雪地里;数万人在暴风雪中艰难跋涉。说起当年,他感慨万千。那时沈阳扫雪的车辆很少,可出动的500辆除雪车里,有412辆推雪车、167辆融雪剂撒布车。“推雪车很简陋,就是车前面安个推雪板。”李成记得,当时最缺的就是运雪车,想方设法租了些,但还是不够,后来又找一些企业借铲车、货车……

  14年过去了,作为材料组组长,李成整理的“账面”已经非常富裕了。这次面对烈度更大、时间更长的暴雪,沈阳出动了26000名环卫工人,现代化滚刷车、吹雪车2300多辆,就连在人行道上除雪的小型车都有800多辆。在最关键的运雪上,他自豪地说:“现在光我们这些环卫企业,仅运雪车就有两千多辆。”

  如此“账面”,保障了城市主干道的安全通行,也保障了公交的正常运行。

  沈阳地铁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11月9日一早,沈阳地铁各条线路首班车时间提前至5时30分,比正常工作日提前半小时,最大限度缓解了市内交通压力。在暴雪期间,沈阳地铁还创造一个记录:11月8日,客流强度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排在深圳、上海之后;此后的3天,客流量更是屡次破纪录,170多万、160多万、150多万。4天的客流量,都在150万人次以上。早晚高峰时,地铁进行了“限流”,有时乘客们要在站外等候;在站内,也是人挨着人。

  战雪期间,沈阳抓好冬季供暖,提前储备煤炭,备齐抢险队伍,确保全市人民温暖过冬。沈阳市商务局提前组织三大批发市场加大储备,易储蔬菜库存达到2.3万吨,降雪期间日交易量保持在2000吨以上,全市蔬菜供应充足。

  广大公安民警、辅警迅速投入到道路交通疏导管控、安全隐患滚动排查等应急处置工作中,共计救援车1713辆次。在这次特大暴雪中,辽中区是中心点,积雪深度达41厘米,降水量81毫米,为全市最高。

  8日夜间,辽中区辖区内省道102线81公里处至92公里区间约10公里双向路段出现车辆拥堵,京沈、辽中环线高速封闭,滞留大型货运、客运车辆500余辆,滞留人员800余人。3辆从鲅鱼圈返沈旅游大巴滞留在拥堵的车队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车上全是老人,年龄最长的一位已经92岁。无独有偶,承载着283人的6辆从朝阳、北镇返沈的旅游大巴也滞留在辽中区六间房镇境内,食物、饮水、取暖等一系列面临的困境冲击着每个乘客的身心。南北夹击、形势火急,辽中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兵分两路火速救援。“抓紧安排疏通交通,做好物资保障、人员救护,全力保障安全,决不能出现人员伤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市领导纷纷作出指示。辽中区委、区政府及于家房镇、六间房镇的相关部门与时间赛跑,全力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公安、应急、城建、交警、交通等部门通力协作,全力疏通道路;沈阳警备区、辽中区人武部迅速行动,调集力量保驾护航……经过14小时连续奋战,救援通道打开了、浓情的歌声唱起来了、回家的心情开朗了。在辽中南高速口,游客们一边吃着区里送来的热腾腾的盒饭、红彤彤的寒富苹果,一边唱着:“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

  9日12时30分,最后一批滞留乘客踏上了回家的路。“组织有力,行动坚决;继续强化战斗状态,确保全市安全运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新伟对此次救援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关于“雪中路通、雪停路畅”的部署要求,市除雪指挥部关于“以雪为令、边下边扫”的倡议,为这场战役定下了基调、也取得了实效。沈阳的应急保障工作,收到了央媒集体点赞。

  仅11月9日一天,央视便在《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三个栏目聚焦沈阳迎战暴雪情况,充分肯定了沈阳“昼夜不间断除雪,力保主干道畅通”。同一天,《人民日报》刊发《暴雪检验应急保障能力,辽宁从容对答》,点名表扬了沈阳市应急管理局、沈阳供电公司、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等相关部门的提前部署与及时应对工作。11月12日,《人民日报》又刊发报道《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雪——沈阳全市动员保民生》。还有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网等推送多条作品链接,纷纷为战雪中的沈阳人点赞。

  央媒如此高频次为沈阳点赞,并不多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这次迎战这场暴雪中,沈阳在应急保障方面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3精细齿轮

  在一场暴雪面前,一座城市的各项应对更像绣花一样精细。

  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不只体现在人员坚守、设备更新上,更体现在管理模式和制度上。2021年,沈阳市通过实施“路长制”管理模式,推行城市管理制度“标准化、设计化、法治化、网格化、社会化、智能化”,让城市更有品位,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11月7日的暴雪红色预警信号,也启动了沈阳战雪的城市齿轮。这天晚上,市城管执法局局长石国琦一直坐在市除雪指挥部的大屏幕前准备着。在市城管执法局统一安排下,沈阳各区县(市)环卫部门早在10月20日就完成了现有除雪机械设备的调试及人员培训,完成了推雪板、滚刷等主车安装和调试。10月25日前,“人马刀枪”全部落实、登记造册。11月1日,各企业已储备不低于3场中雪使用量的融雪剂。

  为了保证除雪质量,市除雪指挥部派出7个督查指导组实地检查各区除运雪情况,利用“一网统管”系统对全市主次干道除雪情况进行轮检,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办。这个“一网统管”是今年沈阳推进城市精细化工作的新产物,通过市政、园林、市容、环卫等行业数据汇聚、系统互通、业务协同,实现一图汇聚9.6万路视频资源、232.86万个部件设施等数据信息,实时在线展示城市运行态势(各路段除运雪情况、路面恢复情况等);一屏指挥调度市、区、街道、网格管理责任主体(各区环卫扫雪责任体系),推进问题处置的协同联动。

  “一网统管”聚合了22个市级单位、378个区级单位、99个街道、1047个社区、4784个路长和市民百姓(各级问题都可及时反馈),促进全民共治共管;一体化线上线下管控,条抓块保,理顺条块间权属关系,建立起除运雪交办转办督办的闭环管理流程。“一网统管”让此次除雪更有针对性。几天下来,数处除雪效率低、清运雪速度慢、清理不彻底的重点区域、路段不但被快速发现,问题还马上得到了解决。

  “城市管理本来就是个科学化行业,三分靠制度七分靠执行。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走。”石国琦说。今年以来,沈阳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在各行各业里都强调工作精细化,强调科学性。就拿除雪作业来讲,市城管执法局完善了除雪手册,这份手册长达150多页,核心明确、精准,那就是必须出动各种除雪设备“边下边扫”,强调除雪以“多清除浮雪,少清除压实雪”为原则……精到极致、细到极致。

  与14年前相比,这座城市的应急指挥信息网实现全部贯通,指挥响应效率大幅提高;建成满足“全灾种、大应急”指挥调度需求的应急指挥一张图;搭建高效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全市上下实行领导24小时带班制度,确保各类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各级应急值守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及时收集、整理、报送信息。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30分钟内以电话方式、1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在暴雪面前,这座城市庞大的工作机器实现统一指挥,上下畅通,紧急调度,忙而不乱。暴雪过后,“沈阳发布”客户端推出一组沈阳“高颜值”雪景,网友们纷纷点赞称并留言:“所谓岁月静好、温馨浪漫,是因为他们在默默付出。”“沈阳效率好高,所有道路都是干干净净的。”“开车出门,意外的通畅,惊叹于这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正是城市治理的进步,沈阳才无惧天灾。沈阳市城市精细化工作模式与全方位实践,成为全面推动战雪工作的内核驱动力。在这场战役中,全市各地区、各单位、各行业几乎无一缺席。

  4信念如炬

  14年间,城市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积少成多、积小为大,渐成巨变。

  这场众志成城的大型战役,是14年城市巨变的试验场,更是沈阳精神与力量的试金石。沈阳和沈阳人民经受住了巨大的考验,战胜了百年一遇的城市灾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刚刚闭幕,此次战雪行动更是圆满完成了对沈阳推进现代化城市治理、精细化城市管理的一次全方位检阅。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看到了全市上下“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的城市精气神儿。

  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沈阳要力争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一千亿元、人口规模突破一千万人。宏伟的目标和蓝图,必然催生拼搏进取之情,鼓舞全体沈阳人的斗志,唤醒沈阳人建设城市的热情、热爱家乡的豪情。刚刚参加市党代会的党代表们马不停蹄、斗志昂扬,带着市党代会的满怀豪情,立即投入抗击暴风雪的战役中,与千万名基层党员干部共同筑起风吹不垮、雪压不塌的战斗堡垒。市检察院、市法院、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卫建委、市营商局、市国资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城乡建设局等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投入到清扫积雪工作之中。市残联组织联系残疾人5000多人次,市公安局全城搜索救助流浪乞讨、无家可归人员。还有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以雪为令、迅速行动。在党组织引领下,大家拧成一股绳,保证了全市企业正常生产供货。

  心中有光则不畏严寒,信念如炬必消融冰雪!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将党旗插在遍布市区的清雪除冰阵地上,与全体市民一道齐心协力、踏破冰雪,坚决夺取防范应对低温暴雪天气战役全面胜利!鲜红的党旗、党员徽章,“红黄蓝绿紫”的制服、橙色的雪铲、黄色的路灯和每一位战雪者脸上凝结的霜花……这些,都成为战雪语境下最美的风景、最强的力量。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看到了“你我他”的主人翁意识,看到了“你我他”在城市治理体系的精准定位,看到了正打造中的一个城市命运共同体。

  为了广泛发动市民,市除雪指挥部于8日早上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号召“以雪为令、边下边扫”“非必要不外出,出门使用公共交通”“沿街商铺自扫门前雪”“党员干部参与小区除雪”和“私家车不停大马路”;9日再次倡议,号召“自己动手、清扫家园”“送一杯热水暖橙行动”和“开展除冰溜子行动”。在市委宣传部、网信部门和市属媒体推动下,在全市产生强烈反响,市委组织部、妇联、团委、红十字会等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市政府各部门纷纷发出行业倡议。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迎战风雪工会暖心”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紧急拨付500万元,专项用于慰问环卫工人和执勤交警。盛京使者、盛京义勇等城市志愿者们挺身而出,身上的红马甲与飘落的白雪花互为映衬。一位网友留言道:“这个倡议非常好,没有过去那种强迫的口吻,没有过去那种不扫雪就追究责任的提法,非常人性化。不说了,响应政府号召——自扫门前雪。”

  几乎所有人都为这座城市行动起来,哪怕是送一杯热茶。一个人民至上的城市,自然不缺人民的支持;城市是每个人的主场,而每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看到了沈阳这座城市及其人民的自信。

  我们回到了一个初始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沈阳人认为这场暴雪没有2007年的那场大呢?结论是:一是那场暴风雪确实留下了“痛苦”记忆,二是本次暴风雪确实留下了“幸福”体验,三是在艰险之中多数人能够乐观面对、从容应对。细细梳理,大家发现,无论是沈阳人民还是这座发生巨变的城市,其实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心:暴雪再大再强,沈阳必将战而胜之!

  这是前进的自信、前进的力量!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秉承着来自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澎湃动力,进一步锤炼了城市的精神,收获了振兴的信心与发展的信念。从这场胜利开始,我们将相互塑造、彼此成就,共同创造沈阳的美好未来。

  一个有信念的城市,未来可期。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上海落户:落户上海选择什么方式最快?
下一篇:从大学巨擘到群雄逐鹿,南开大学的百年创业史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