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武汉如何应对毕业潮?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01
手机版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除了对各行各业造成冲击外,也影响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届大中专毕业生。4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率中央指导组赴武汉大学调研,研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千方百计把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说到中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北上广”,其实,武汉才是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截至2019年,武汉全市境内共有84所普通高校,其中全年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13.8万人,本专科在校生更是高达96.9万人,二者加起来的数量已经超过百万,让武汉成为了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也正是因为如此,此次疫情严重的武汉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为此,4月3日,人民政协报民意周刊与人民政协网合作,利用“假如我是委员”小程序策划了一期线上访谈节目,邀请武汉的5位嘉宾,围绕“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难”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希望能为大学生求职、就业、创业提供思路,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访谈嘉宾:

  杨道远: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副校长

  熊军: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王鹏: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

  王赤:武汉市江岸区政协委员、武汉市江岸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

  王意:武汉市江岸区政协委员、武汉市创业服务协会会长、武汉市青年创新科技服务中心主任

  疫情之下,如何提振毕业生就业意愿

  有研究表明,重大灾情会使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有10%左右的人可能会产生心理的疾病。青年大学生尤其是面临着就业压力的毕业生作为敏感的群体,这个比例会更高,且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下降,而是会在疫情结束之后的3个月到半年中达到高峰。因此,作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副校长,杨道远这段时间最担心的,就是疫情对学生就业和择业心态产生的消极影响。

  杨道远所在的学校曾在今年2月份组织过一次网络招聘会,当时有83家单位参加,总共提供了3715个岗位,但学生的应聘成功率只有3.2%。同样是在2月份,学校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毕业生保持着积极就业心态的比例,只有31%。“这些数字都表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不强,有一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失去信心。”杨道远谈到,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就业形势不好,就业机会少,但只要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各方的共同努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如果学生形成了消极的心态,那么再大的外力帮助,可能都难以发挥作用。“所以作为学校来说,帮助毕业生调整心态,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对于不少毕业生出现的就业畏难情绪,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熊军分析,这主要是由于湖北地区的高校目前还没有复课、复学,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工科类大学生因为无法到实验室实验,从而导致毕业论文无法完成,进而担心影响毕业。“无法毕业就无法就业。再加上出国留学的途径不畅,对选择职业的期望无形中起到了挤压作用,心态焦虑也就在所难免。”熊军认为,在此情况下,纠正毕业生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毕业生如何建立信心,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王鹏建议,除了坚定团结一心,克服困难的信念,从心理上更好地去调节,同时也要放平心态、面对现实。比如近几年,年轻人对工作环境、起薪要求普遍提高,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在就业时,心理预期可能需要适当调低,先就业再择业。

  多方齐发力,让大学生就业之路走得更宽广

  据统计,今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74万人,比去年增长了近5%。而对于湖北省来说,整个省内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4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近8%;武汉市高校毕业生今年大约在32万人,也比去年增长了5%以上。一方面是毕业生数量的增长,一方面是因疫情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使得今年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对此,无论是学校、企事业单位还是相关政府部门,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努力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杨道远介绍,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责任主体,应该努力有所作为。比如,他所在的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就采取了及时准确掌握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定期组织大型网络招聘会,积极开拓就业资源,实行包干式精准就业服务,做好就业指导和心理的疏导等措施,帮助学生就业。

  作为提高就业率的关键一环,企业目前能否顺利复工,已经成为了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了解,武汉规模以上制造型企业以及商贸流通企业,复工率已经超过了84%;但小微企业,尤其是占到武汉市社会经济超过6成的服务业企业,复工情况还不容乐观。而且即使复工,不少企业仍然会面临现金流紧的问题,并表示会减岗以减少企业压力。对此,王鹏表示,作为给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部门,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一方面会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前期的调查摸底,做到精准施策;另外一方面,目前金融机构已经按照中央的指示在陆续出台针对疫情的一些特殊政策,但很多企业不知晓。下一步将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使其尽快落地,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尽快吸纳就业。另外,王鹏还谈道,在给中小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无法很快地将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这就需要一个中间的培训和过渡环节。”王鹏说,不久前,就有一些教育学院和培训机构主动与他们联系,愿意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提供线上培训,帮助企业做好岗前培训,也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除了学校和企业,武汉的相关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措施,从各个方面帮助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比如,鼓励企业更多的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要求国企拿出60%以上的新增岗位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吸纳毕业生的中小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加大事业单位招聘力度;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此次疫情期间,可以看出社区工作非常重要。今年,武汉准备在每个社区招募1至2名高校毕业生,总共可提供2000个以上的岗位。”熊军介绍,除了社区,支农、支教、支医、扶贫的“三支一扶”规模也将扩大,并将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希望能将毕业生吸引到基层。

  自主创业须有新思路

  除了应聘就业,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学之城,武汉的创业氛围也非常浓厚。在疫情发生之前,武汉就非常重视学生就业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创业学院,给予大学生实习和创业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通过创业来推动就业。为了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留下来,武汉从2015年起就启动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目前已留下了108万名学生,让江城不仅成为了全国的创业之都,也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之一。

  虽然之前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创业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但面对今年这一特殊情况,武汉市江岸区政协常委、武汉市江岸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王赤表示,大学生创业中,很多人都习惯于依靠原有的生活环境,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来进行创业的。而此次疫情之后,可能市场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疫情过后,针对创新创业的新措施,会一如既往地免费提供大学创业工位、房租补贴和创新项目资助。提供一对一创业导师帮扶,利用社会优质科技资源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

  “这次疫情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将会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说起未来一段时间最具潜力的创业项目,武汉市江岸区政协委员、武汉市创业服务协会会长,武汉市青年创新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王意认为,受关注的行业可能会是健康、养生、医疗、保健、在线教育以及人工智能、远程办公等新技术应用,这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王意所在的武汉市青年创新科技服务中心是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公益组织。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王意认为,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大学生如果这个时间段去从事创业工作,很有可能会增加创业的失败风险,但也不是说就不能创业,而是要转换新思路,关注新的创业方向。王意指出,此次疫情暴露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但也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改革方向。未来,政府可能会在公共卫生、应急救灾、动物保护、志愿服务、学生托管等方面,加大社会服务购买的力度,作为毕业生,可以考虑相关公益方面的创业项目。

  王意还提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志愿服务和志愿者服务队伍迅速健全起来,相关公益事业也得到极大发展。武汉经历此次疫情之后,社区服务、心理援助等公益项目将会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重点,如果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话,可以去尝试。除此之外,线上办公、线上教育行业也是王意推荐大学生创业的方向。“2003年非典期间,同样是因为隔离,京东和淘宝等电商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像今天我们这样的线上访谈,也是因为疫情而产生的新的办公方式。”王意认为,当社会面临重大危机时,新的行业往往会伴随着解决方案的提供应运而生。有志于自己创业的大学生不妨从这些面多思考,从中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

  记者:奚冬琪

  编辑:魏芯蕊

  审核:周佳佳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上海高考成绩今日18时开启查询,“一网通办”“随申办”查询通道同步开通!
下一篇:全国初中联赛总决赛落幕 长沙明德男篮首夺总冠军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