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客户端:青海民大: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流民族大学建设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导向鲜明、意义深远。青海民族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民族院校和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流民族大学建设。

  “青海民族大学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珍视人才,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聚焦新坐标,把握新论断,锚定新目标,落实新任务,开创新局面,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陈永祥表示。

  陈永祥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作为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强党建与人才队伍建设相融合,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把牢人才工作政治方向。

  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也是民族高等教育一切工作的主线和“纲”。作为民族高校,要坚决扛起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使命,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要务,以提升人才整体规模和质量为关键,以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为目标,构建“稳才、育才、引才、用才”新模式,为各类人才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教书育人、理论研究、咨政建言打造平台、提供机遇、创造环境。

  作为地处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办学的高校,创新型人才稀缺、人才资源流失、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青海民族大学发展的突出短板。为此,陈永祥认为,解决学校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必须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破题。

  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要求,切实扛起主体责任,用好人才工作自主权,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聚焦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激励等重点环节,创新优化政策制度体系,明确人才引用需求,夯实人才工作基础,汇聚人才智力,鼓励人才敢于担当、勇创事业、干成事业。要以激发学院办学主体为目标的校院两级体制改革、以扩大学院用人自主权为目标的人才聘用机制改革、以加强“高精尖缺”人才编制保障为目标的人才管理模式改革、以构建业绩分类评价为目标的职称标准改革、以推行能上能下动态岗位管理为目标的聘任权限改革、以突出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为目标的考核评价分类改革、以推动各类人才“帽子”“称号”回归学术本质为目标的人才使用导向改革、以探索建立与成果转化效益挂钩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等为发力点,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优化薪酬分配,持续实施暖心工程,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努力实现人才发展支持体系更加健全、人才评价制度更加科学、人才保障机制更加完善的目标。

  “‘良禽择木、凤栖梧桐’是社会规律,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就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育工作体系。”陈永祥说,要用好国家对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红利,用好国家级人才计划和省级人才计划对高层次人才的凝聚作用,用好青海省有关特设岗位设置管理政策,实施“一院一策”“一事一议”人才政策,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育体系,加强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和高端平台载体建设,探索建立人才驿站机制,提升对“候鸟式”人才、“银发”专家的吸引力度和交流频率,发挥好学校“首席科学家”“双聘院士”“终身教授”吴天一院士等大师级人物引领带动作用,吸引更多高精尖专家加盟,助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要拓宽教职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实施终身学习计划、管理人才提升计划、高技能人才筑基计划等,鼓励教职工开展学历提升和访学研修,常态化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打通管理人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通道,加强实验员、其他专技人员以及工勤人员等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人皆可成才”的新局面。要加大国内外人才交流合作,制定更加积极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制定更加灵活的国外人才引进机制,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内外合作高校联合培养、访学研修、短期培训,提升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通过引育并举,早日建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

  据了解,近年来,在教育部的统筹推动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海民族大学与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形成了“3+9”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体系,一批又一批的对口支援干部人才拿好“接力棒”、跑出“接力赛”,克服高原环境带来的种种不便,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带来了新思维、新举措、新变化、新突破。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做到育得出、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流民族大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为人才强国建设和‘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民大力量。”陈永祥表示。

  (编辑 焦德芳 张铭艺)

上一篇:为何三本大学生考研成功的很少?考研复试时会被歧视是真的吗?
下一篇:202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BA创新创业大赛 上演巅峰对决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