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记忆!景园小区,下沙腹地最后一个“城中村”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文:东杭州城市研究院 雷哥

  每一座城市,都有记忆。

  钱塘的记忆,存在于伴随土地而增长的那些数字:

  横双竖单,文学纵横;观十五、左十四……

  有如一串串密码,将逝去的岁月尘封其间。

  回溯往昔,经开区已然而立。

  三十年故事的起点,就在这里:

  2号大街1号路口,数字的元点。

  1号路,是界线,也是起点。

  大围垦时代自此而始,数十万军民从这里出发,向东挺进,围涂造地。

  元成村以东到智格村的那条土堤,便是今天的文渊路—1号路。

  今日的白杨街道,彼时仍是一片滩涂。

  吾角与印象城有如时代的巨像,守护着奔流的光阴。

  向西,便是下沙的“武林-湖滨商圈”,城与湖、轨道与高楼、活力与希望,于彼交织。

  很少有人会留意,在驶入繁华与璀璨的前一刻,会错过下沙的最深刻的一块印迹——

  从左下角红色的矮楼开始,自北向南,沿着1号路西侧,一直到6号大街,这片长约1公里、宽约100米,面积不过0.1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竟保留着为数不多经开区时代的“遗迹”。

  景园,是个一听就带有回迁、安置意味的名字。

  有人说,它是下沙最后的“城中村”;

  有人说,它是下沙的“老大难”,二十年想动而不能;

  有人说,它曾是下沙最接地气的地方,是下沙的“九龙城寨”;

  还有人说,与其拆了,不如留着,也好让后来者看看下沙从前的样子。

  怀着“朝圣”之心,我来到景园。

  狭窄的道路,一侧是自建房,一侧是破旧的宿舍楼:

  

  旧楼之间,或许是那些怀揣大城市梦想之人的栖身之所:

  

  临街是各色店铺、小旅馆,还有童年时常见的外侧廊梯:

  

  小区里行人不多,偶尔有身着棉睡衣的大叔大婶经过,信步中透出几分悠闲,几分笃定,大约印证了此间隐居着众多土豪的传言——家中有屋又有田,方能气定又神闲。单是一年房子和店铺的租金,就能全家衣食无忧。

  再者,这里最早的住户,多是几十年前下沙农场的职工,妥妥的第一代围垦人。他们缔造了这片土地,骨子里流淌的,是“此路是我开”的豪气。就像北京四九城皇城根儿下的各位“叔爷”,甭管他住得是平房旧屋,吃得是下水卤煮,那股子发自内心的自信从容,是后来者无从媲美的。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狭窄的老街,竟走出几分淡定与洒脱来。

  宁静之中,孕育变化。

  离开北区,站在4号大街与1号路口回望,下沙商贸城遥遥可见:

  

  这处与钱江小商品市场、四季青服装市场同龄的市场,和身后数百米外的高沙农贸市场一样,都见证了1号路的繁荣与兴盛。

  是的,又是1号路。

  从德胜快速路以北的元成,到高沙小区、高沙农贸市场、高沙商业街、下沙商贸城、景园小区……沿着文渊路—1号路自北向南,你能看到一整个下沙的记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经历了上一个三十年的繁华与辉煌后,它们,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正如狭长的景园小区,也难阻挡4号大街一路向东,一分为二。

  走过十字路口,南区被绿色的围网包围,对面是建设中的万科新盘:

  

  眼前的这个转角,曾是很多人初来下沙的必经之地:

  

  在1号线只到文泽路的那些年,人们时常在高沙路下车,走一段路,再换乘公交去沿江。怎奈来去匆匆,还未曾领略下高沙商业街的风采,它便只剩下远方那串模糊的大字:

  

  老巷的尽头,是拔地而起的高楼:

  

  光阴似水、春风如沐,下沙的中心,正在如火如荼中迎来新生:

  

  路的尽头,我看到了传说中的“景园大神”。(出于隐私保护,此处略去配图若干)

  寒风中,他们仿佛在等待什么,又像是将要失去什么。

  三年已逝,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毅然摘去口罩,大口呼吸。

  有颓废,却不颓丧。

  有瑟瑟,却不畏惧。

  时代如洪流。每一个人,似砂砾般微小,却不卑微。

  对于偌大的下沙而言,区区0.1平方公里的景园不过是身后一处小小的遗留地;可对于众多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奋斗过的人来说,景园,还有同样有着“城中村”界面、面积更大的高沙小区,都是生命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提升改造后的区口广场(西向东):

  

  已不是曾经的模样:

  

  从路南侧的河道大致可以推测,这张老照片拍摄角度为东南朝向西北。横向道路为6号大街,纵向道路为1号路。右上角那个小小的圆形,大约是曾经的城建文化广场喷泉。

  十字路口左上角那几排简易的房屋,或许就是景园小区的雏形。房屋背后更远处,今天的金沙阳光与景苑小学,仍是大片农田。左侧(西南方向)的土地,已有开工的迹象。

  如今,面朝钱塘江的方向,彩色的城建文化馆,依旧藏身于绿树与高楼间:

  

  未来,它或许还会为这片美丽的土地重新增光添彩。

  而身后的景园,不论拆与不拆,不论是公园还是河道,不论生活在这里的人会去向哪里……我们生活的地方,都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

  沉寂多年后,下沙围垦老区,终将重新苏醒。

上一篇:初二学生:6月28日,深圳生地会考开考!
下一篇:全国财政赤字9000亿元 积极财政继续发力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