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04
手机版

  初三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4.0分)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玻璃碎了B.

  柴梗被折断

  C.

  干冰升华D.

  镁带燃烧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石油

  B. 海水

  C. 可燃冰

  D. 冰水混合物

  3. 缺锌的人睡觉时会磨牙,这里的“锌”是指(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4. 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氨气

  B. 金刚石

  C. 过氧化氢

  D. 硫酸铜

  5.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泥沙

  B. 纯净的冰块

  C. 氯化钾

  D. 植物油

  6.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稀释B.

  取药C.

  称量D.

  过滤

  7. 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胃液(pH:0.8-1.5)

  B. 血液(pH:7.35-7.45)

  C. 胆汁(pH:6.8-7.4)

  D. 唾液(pH:6.6-7.1)

  8.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浓盐酸的挥发性

  B. 活性炭的吸附性

  C. 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D. 溶液的导电性

  9. 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 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原因是冰与水是同一种物质

  D. 宇宙航天需要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10. 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 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 将燃着的蜡烛浸入水中熄灭--隔氧又降温

  11. 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 二氧化碳干冰 CO2

  B. 硫酸铜胆矾 CuSO4

  C. 汞水银 Hg

  D. 氢氧化钠烧碱 NaOH

  1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向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 向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13.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错误的是

  A. 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B. 室内起火马上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C. 煮沸、蒸馏的方法都能将硬水软化

  D. 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14. 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C. 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D.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15. 某纯净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是

  A. C2H2 B. CH3OH C. CH4 D. C2H4

  16. 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NaCl和 MgSO4 的溶解度仅在 t1℃时才相等

  B. t2℃时,MgSO4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C. t2℃时,升温或降温都可将 MgSO4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t3℃时,蒸发少量水一定可使 NaC1 晶体从不饱和溶液中析出

  17.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A. 2O——“2”表示两个氧分子

  B. 2NO——“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C. 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

  18. 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 活性炭净水过程是物理变化

  C. 在实验室,常用的溶剂是蒸馏水

  D. 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9.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

  A. 欲除去K2SO4中混有的少量(NH4)2SO4:取样品,滴加适量的烧碱溶液后加热

  B. 为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可将其加水后滴加酚酞溶液

  C. 为除去炭粉中的CuO,可将其在空气中灼烧

  D. 用稀H2SO4可鉴别NaCl、NaOH、K2CO3、BaCl2四种白色固体

  20. 下列实验操作所产生的现象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 给水通直流电

  B.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将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

  D. 向铁粉中滴入稀盐酸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 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近年来雾霾天气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治环境污染迫在眉睫.下列做法无助于改善雾霾的是

  A. 积极推行油品升级 B. 建筑工地定时洒水降尘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22. 下列方法中能除去溶液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是( )

  A. 蒸馏 B. 加热 C. 过滤 D. 吸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23. 在H、O、C、Na、Cl、Ca六种元素中,选择元素组成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______;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

  (3)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24. 已知几种离子或原子的结构、带电情况及其化合价,如下表所示:

  此表可反映出一些规律,如:“阴离子的电子总数大于质子数”<Object: word/embeddings/oleObject4.bin>你还能总结出: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25. 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6. 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已知甲、乙、丙均为氧化物,丁为红色固体单质,乙为一种有毒气体。

  戊

  

  乙——丙

  

  (1)试推断丁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戊可能是_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

  (2)甲物质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3)写出乙物质和丙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0分)

  27. 某同学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作了以下探究,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请写出能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发生装置选A,收集装置选C,则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8. 如图是何军同学设计的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分析实验:请根据各实验现象,帮助何军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29.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课上,同学们制得了“白色的盐”,小刚很高兴,并大声地说:“我制得了纯净的NaCl。”老师否定了他的说法,并解释说:“同学们制得的白色的盐中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于是,同学们为了得到更纯的NaCl,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若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B中除了含有CaCO3以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滤液乙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填离子称号)

  (5)小刚向滤液乙中,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就进行蒸发操作。丽丽马上制止,并设计实验, 探究蒸发皿内溶液中除了NaCl以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于是,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该溶液中溶质成分为NaCl和Na2CO3。如果用该溶液蒸发结晶,则得不到更纯的NaCl。

  30.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选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提示:BaCl2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

  祺祺:向试管I中慢慢滴入Mg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雯雯:分别完成试管II和I中的两个实验后,接着进行如下探究,请分析后作答:

  (1)雯雯经过分析推断,试管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步骤①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祺祺把沉淀M、N混合后加入AgNO3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祺祺把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则废液缸内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

  31.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呢?称取12.0g蛋壳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并______;

  (2)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空气一会儿;

  (3)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直到______为止(填实验现象);

  (4)再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5)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6)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数据】重复实验,3次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上述数据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______。(填“能”或“不能”)

  (2)若无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定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______。

  (4)请利用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计算该蛋壳中的CaCO3质量分数是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举报/反馈

上一篇:南昌将提升城市出入口区域“颜值”涉南昌西收费站、西外环高速等
下一篇:上海市市管干部提任前公示!这9名干部拟提任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