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攻克世界级难题,这个小伙却说别叫他“天才”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1-03-04
手机版

新华社合肥3月2日电(记者徐海涛、陈诺、金剑)一面是“想法大胆”“方程重要”“结果罕见”,另一面是14岁读大学、23岁获博士学位、26岁解世界级难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陈杲在网络上火了。他发表的论文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评价,而他本人也被网民盛赞为“拥有最强大脑的天才”。面对这样的评价,他、他的父亲以及博士生导师发表了“不同”看法。

本人:我不是天才,一本书“用三年读三遍”

解出J方程和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用数学突破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杨振宁等人的量子力学模型间架起“一座新桥”。这个新闻一出,有网民笑称,自己还在读懂标题的阶段。

对陈杲的成果,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数学新进展》审稿人用“大胆的想法”表示赞许。

“大胆”,源于对权威的质疑。两年前,陈杲觉得数学界很有地位的两篇论文的结论“看上去有些矛盾”。“其中一篇论文认为某个命题是错的。但我发现,只要把条件稍微改动一点点,这个命题就变成了对的,和另一篇论文的结论也就融洽了。”

这个发现,成为陈杲此次重大突破的“关键一步”,也打通了困扰相关数学领域多年的一个“堵点”。

“大家都说这个命题是错的,你却说它是对的,这就很大胆。”陈杲说,其实它就处在对和错的边界,变一点点就对了,“真理向前跨出一步就是谬误,谬误向前跨出一步也可能就是真理。”

2月28日,陈杲(右)在中科大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金剑摄

这一成果让陈杲上了“热搜”,网友戏称看到了“世界的参差”,陈杲是“别人家的孩子”,更是数学界的“天才”。

“我不是天才,天赋是有一点,背后有很大的努力。”陈杲说,他阅读了很多数学界的顶尖成果,比如《四维流形的几何》这本书用“三年读了三遍”。

“第一遍是读懂书里的每一个字,第二遍是开始理解作者的思路,第三遍是提炼出最大的难点和关键的创新。”陈杲认为,要提炼出前人思想中“最本质的东西”,与自己的思考融会贯通,“把真理换一个角度和场景看看,可能就能找到创新。”

父亲:聪明的孩子也需要自律、自学、自立

14岁进入中科大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学位,25岁成为博士生导师……陈杲的履历堪称耀目,而他的双胞胎姐姐也是一位“学霸”,今年从海外一所著名高校博士毕业。

他们的父亲陈钱林,曾担任国内多所知名中小学校长,他的家庭教育经验也引起外界的关注与好奇。

“陈杲不是天才,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但聪明的孩子多得是。智力是基础,如果习惯不好也会浪费天分。”陈钱林说,他把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简单归纳为“自律、自学、自立”,自律是把自己管好,自学是要在学校教学之外留一点自我学习的空间,自立是要激发孩子的远大理想。

他重点提到了自学,陈杲从小形成了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在十几岁就上大学、出国留学的阶段,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能力,为陈杲的成长提供了持续动力。

2009年,陈杲在中科大少年班。(受访者供图)

陈杲认为,父亲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成长有“正相关作用”,“自律、自学、自立”让他受益匪浅。

导师:我喜欢他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

陈秀雄是国际知名数学家,也是陈杲在美国的博士生导师。在他看来,陈杲这次解决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难题,这个研究极具“想象力”。

“对数学研究来说,某种意义上想象力就是生命。”陈秀雄说,陈杲这次解出的两个方程,学术界知道的人很多,但能同时把两个貌似很遥远的东西放到一起看,他是第一个。

2019年,陈杲(右)与同学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受访者供图)

17岁,陈杲进入了陈秀雄的研究团队。“他的求异思维特别强,很多孩子是求同思维,追求标准答案,他不一样。”陈秀雄说,在他的团队里,特别强调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会一样别人不会的东西”,给其他人提供不同的想法,保证不断有新的思想进来,陈杲的“想象力”与此非常契合。

对自己此次的成果,陈杲一再强调,只是对前沿学术的“一点推进”,希望外界不要做过度解读。

“在陈杲的成长路上,遇到过很多学术大师,他知道深刻的思想是怎么产生的,也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陈秀雄说,陈杲的谦逊,其实是对自己的信心。

上一篇:长沙市26.1万党员群众收看新春“第一课”
下一篇:26岁教授攻克世界难题冲上热搜!其父分享家庭教育心得…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