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国唯一跨越江南江北的古都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05
手机版

  南京,交通便利,既有秦淮河舟楫之利,又有“黄金水道”长江沟通内外。这座城市可谓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盛。历史上,小江(秦淮河)和大江(扬子江、长江)对于南京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京城的发展与两江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小江时代、由小江迈向大江的时代、大江时代。

  南京城。资料图片

  这一发展历程,正是由偏居江南的“金陵文化”发展为大一统的“南京文化”的历程;是由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发展为跨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的历程;是由江南的地方性城市、地区性政权都城发展为大一统王朝首都的历程;是由江南城市发展为跨越江南、江北的城市,而且是我国唯一跨越江南和江北的古都的历程;是由农业文明社会转型发展为工业文明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历程。

  01

  小江和大江

  都曾是南京城重要军事屏障

  秦淮河称作小江,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三国志》中,据《三国志》记载,吴大帝孙权在京口(今镇江)准备将政治中心迁到秣陵(今南京)时曾经说道:“秣陵有小江百余里,可以安大船,吾方理水军,当移居之。”另外,北齐魏收《魏书》中,也有“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之语,其中的“小江”指的就是秦淮河。秦淮河还叫做淮水、龙藏浦。

  秦淮河。资料图片

  小江和大江形成于何时?民国年间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在1927年发表的《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之地壳运动及火山活动》一文中指出,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距今约一亿年前),以河北燕山为中心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初步奠定了中国东部的现代地貌,形成了宁镇山脉;到了大约1000万年前,秦淮河(小江)和南京段长江(大江)才形成。

  小江堪称南京的母亲河。长度约110公里。从孙吴开始,整个六朝时期300余年间,秦淮河一直是南京城南的一道重要军事屏障,也是沟通南京城内外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据史料记载,建康城南面秦淮河上的浮航——朱雀桥长90步,约135米。我们可以据此推测当年流经建康城南的秦淮河宽度在100米之上。

  大江在古代被视为天堑,是南京的天然屏障。今天的长江(6300公里)南京段河道长度97公里、长江岸线275.51公里,其中主江岸线长190.1公里,下关束窄段宽度约1.1公里以上。在古代,长江的宽度,远远超过现代,所以,江南政权基本上都是倚仗长江天堑以自固。

  02

  小江时代

  南京是地地道道的江南城市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肇始到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的1800余年间,南京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江南城市,而且是一座依偎秦淮河、拥抱秦淮河而成长的城市。

  长江。资料图片

  小江时代的南京城,经历过多个朝代更迭,建城位置均位于秦淮河两岸,始终处在长江南岸。

  南京的建城史始于公元前472年(周元王四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越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越城在秦淮河南,控扼秦淮河入江口,今天中华门外的西街一带。当时越国在“临江控淮”的长干里建造越城(又名长干城,周长二里八十步,周长1228.8米,与“总统府”面积相当)。

  公元前333年,楚国在与越城一水之隔的石头山(今国防园和清凉山公园一带)建立金陵邑。金陵邑在秦淮河北,控扼秦淮河入江口,以长江为天然的军事屏障。

  秦汉时期的秣陵县城位于秦淮河上游,大约在今天江宁区秣陵街道境内,时间长达400年。

  汉末的丹阳郡城,位于秦淮河下游,约今天的通济门外一带。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末年,群雄纷争。占有江南一隅的孙权,在大臣张紘的劝说下,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将治所由京口迁至秣陵(今江宁区秣陵街道境内)。次年(212),改名秣陵为建业,寓意建功立业;并且在秦淮河入江口原来的楚国金陵邑故址上,修建一座石头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地。这两座城池一座在上游,一座在下游,互为犄角。

  俯瞰石头城风光。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公元229年夏四月,48岁的吴大帝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秋九月,迁都建业,此建业不是秦淮河上游的秣陵县城(原建业城),而是在秦淮河下游“V”字形河段的北岸(今天镇淮桥是V字形的最低点)重新建造的一座周长“二十里一十九步”(约3500米)都城建业,由此形成今天的南京主城区,1800年来始终未变。南京依偎在秦淮河的环抱里,创造了璀璨的六朝文化,成为著名的“六朝古都”。

  到了五代十国的杨吴南唐时期,都城南移,将十里秦淮囊括城中,秦淮河成了南京城的一条穿城而过的内河,所以又叫内秦淮河。而杨吴南唐开凿的护城河,在今天南京城墙外的成为外秦淮河。

  明代建立以前的南京历代政权,是一个以长江为天堑、视长江为畏途的时代,同时,更是一个依偎、拥抱秦淮河的“小江时代”。南朝谢朓《入朝曲》中“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之语,堪称是对南京与秦淮河关系最为生动传神的写照。

  03

  由小江迈向大江时代

  南京是商业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

  1368年(洪武元年)1月23日,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同年9月13日,颁布《立南京北京诏》:“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京。”

  南京长江江景。南报融媒体记者 丁劼 摄

  从明代开始,南京的辖区第一次越过长江,成为跨江而治的城市。南京由此成为中国唯一的跨越江南、江北的古都;同时也成为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南方地区唯一的统一王朝的都城。

  明代南京管辖14府4直隶州97县。其中应天府跨过长江,管辖范围包括江南的上元、江宁、溧水、高淳、溧阳、句容六县和江北的六合、江浦两县。

  于是出现了许多歌咏大江的诗篇。著名的有明代著名诗人高启所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明代的南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不仅是当时的商业中心,也是对外交流中心。郑和下西洋利用长江,在龙江建宝船厂,通过长江远航,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龙江船厂遗址郑和塑像。南京市海丝遗产研究中心供图

  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1595年、1598年和1599年三到南京,他评价南京时写道:“在中国人看来,论秀丽和雄伟,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欧洲简直没有能超过它们的类似建筑。……在整个中国及邻近各邦,南京被算作第一座城市。”(《利玛窦中国札记》)

  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大中国志》写道:“在国内外市场上,任何货物,特别是纺织品,只要说是产自南京,便能卖个好价钱。”

  在日本,有大量以南京命名的词汇,如南京布、南京袋(麻袋)、南京钱、南京豆、南京鼠、南京米、南京锁、南京玉、南京棉、南京船等。在清代早中期的日本,“南京人”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南京町一度成为“中华街”(唐人街)的代名词。因此,在谈到南京文化究竟应该叫做什么文化的时候,有人认为应该称为“南京文化”,也有人认为应称为“金陵文化”或“秦淮文化”或“钟山文化”或“古都文化”或“绿色文化”或“和平文化”等,笔者认为“南京文化”最具代表性,它囊括了江南文化、秦淮文化、古都文化等,突破了“金陵”一名的地域局限,展现了南京宏大的气象和内在的自信。

  04

  大江时代

  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

  清代的南京降格为江宁府城,辖区仍然跨越长江两岸,江北两个县未变,江南六个县减少到五个县(溧阳划出)。

  江宁府统七县图。资料图片

  南京进入大江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清朝咸丰八年(1858)中法《天津条约》的签订,该条约将江宁(今南京)列为通商口岸。由于太平天国战争(1851—1864),直到1899年,江宁才正式开埠,下关沿江一带对外国籍轮船开放。外商纷至沓来,一时间,马路、码头、车站、饭店、工厂、银行、邮局、照相馆等如雨后春笋,在下关迅速发展起来。南京从1899年开埠,正式进入拥抱大江时代。

  南京下关车站(南京西站),建成通车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上海北站至南京下关沪宁铁路建成通车后,称为沪宁铁路南京车站,现存建筑为1947年建造,由杨廷宝设计。1912年1月,孙中山由上海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便是经过下关火车站进入南京城的。

  浦口车站,一名津浦铁路总站,又名江口车站,始建于1908年,通车于1914年,是津浦铁路的南端终点,更是民国时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兵家必争之地。

  1908年在江北浦口南门龙虎巷,浦镇机厂开工建设。1911年,在江南下关附近,和记洋行开工建设。1918年,在江南下关大马路附近,江苏邮务管理局(江苏邮政管理局)大厦开工建设。1919年,首都电厂开工建设……当时南京流传着“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的说法,下关一带成为南京历史上最早的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区。它不仅是南京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南京进入拥抱、利用长江时代。

  夫子庙景区。资料图片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开创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个月后辞职。他在辞职后,于1918—1920年间写出了《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其中盛赞道:“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其中还涉及长江的整治和南京沿江地区的建设。这是南京历史上最早对大江(长江)的顶层设计。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古力治制订《首都计划》,1929年12月完成。《首都计划》对南京的定位是政治都市、工商业都市。《首都计划》认为:工业区应分为普通工业区、笨重滋扰工业区等。工业区宜与其他繁盛区域具有相当之距离,并须位于水陆交通便利之地。工业区之地点,今已规定。其在江南方面者,除下关外,另将下关以南由夹江至城墙一带土地划入……其在江北方面者,浦口车站之南部及北部各地,均已预留为笨重工业之地点,其含有毒质或危险性之工厂,及不宜于在南京经营之工业,皆得在浦口发展。

  05

  天堑变通途

  “两江”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风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长江大桥、二桥、三桥以及多个长江隧道的相继建成通车,天堑变通途。南京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多桥飞架南北,长江天堑变坦途。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董家训 摄

  新中国成立后至21世纪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南京依托长江,大力发展经济,长江两岸成为重工业区。

  江北集聚了南化公司(原永利铔厂)、金陵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南京钢铁集团等大型国企,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因此称作“大厂区”,2002年,大厂区与六合县合并成六合区。

  江南仅燕子矶地区就集中了南京化工厂、金陵石化化工一厂、南京化纤厂、江苏钟山化工厂、新联机械厂、南京热电厂、南京电气集团、南京化学试剂厂、锦湖轮胎厂等企业。

  南京在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过程中,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秦淮河和长江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风采。

  南京眼。资料图片

  原来污染严重的工业区、采石场、造船厂等,蝶变为高新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园或滨江风光带。今天,我们无论是漫步秦淮河畔,还是徜徉长江之滨;无论是漫步长干故里、1865创意产业园,还是驱车幕府山下、鱼嘴公园,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叹:小江大江,四季风光美如画;美丽古都,创新发展人人夸。

  (素材来源/紫金山观察 编辑/赵阳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举报/反馈

上一篇:北京四所高校集体搬迁雄安新区,用意何在?雄安大学建得怎么样了
下一篇:刚刚,百色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方案公布!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