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17个量化指标任务全部完成
新增就业好于预期
2020年,我国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统计显示,2020年就业形势逐季好转、总体稳定、好于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20年就业工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实属不易。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造成严重冲击,新增就业人数大幅下滑。面对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有关部门以空前力度应对空前冲击,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首位。国家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保证企业复工复产,成为稳就业的前提。得益于国家实施的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突破性政策力助市场主体减压,尤其是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这为稳住就业存量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灵活就业的形式日趋多样,在解决劳动者生计的同时,也成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吸纳就业的“蓄水池”。(韩秉志)
重点群体精准帮扶
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持续稳定恢复,各项稳就业政策不断落实落地。2020年全国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
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活动受到限制,企业停工停产较多,就业市场受到明显影响,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度升至6.2%的年内高点。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复工复产复市持续推进,带动就业岗位逐步恢复,城镇就业人员持续增长。步入下半年,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受冲击大的密接型和聚集型服务行业持续改善,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2020年四季度,就业形势进一步回稳向好,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2%,与2019年同期持平。
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我国实施分类精准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各地、各部门出台相应激励举措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推动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就业形势趋于稳定。(韩秉志)
稳岗政策全面落实
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稳就业工作,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全面加强各项就业服务,推动就业预期目标顺利完成。2020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我国坚持对贫困劳动力优先组织外出、优先留用稳岗、优先转岗安置。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点对点”返岗复工协作机制,开通专车专列包机,帮助务工人员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稳岗政策全面落实,设立驻企服务专员,加强用工指导、政策引导,鼓励企业优先留用贫困劳动力。
国家还加大对困难群众就业的帮扶,强化线上就业服务,开通全国统一的线上失业登记、毕业生求职登记等服务平台,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多措并举促进长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经过不懈努力,贫困劳动力务工人数大规模增加,工资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韩秉志)
物价运行前高后低
202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5%,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低于3.5%左右的预期目标。
CPI运行同比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前两个月,受新冠肺炎疫情、“猪周期”和春节等因素叠加影响,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带动CPI上涨较多,同比分别上涨5.4%和5.2%;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猪产能不断恢复,CPI涨幅从3月份开始平稳回落,尽管三、四季度受到季节性、极端天气、散发疫情等影响,个别商品价格出现短期波动,但总体上延续稳定回落态势,全年走势符合预期。
2020年,食品价格上涨10.6%,涨幅比上年扩大1.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20个百分点,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非食品价格上涨0.4%。2020年全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8%,涨幅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的平稳运行,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熊 丽)
直达资金精准投放
2020年,我国及时出台规模性助企纾困政策,以合理适度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我国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原则,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省级财政既当好“过路财神”又不当“甩手掌柜”,推动资金高效精准投放到终端,支持基层落实“六保”任务。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宏观调控方式的重大创新。从2020年实施情况看,直达资金下达速度更快、投向更加精准、管理更加规范,在改进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调控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仅用20天时间,就将九成以上的中央直达资金下达市县基层,省级财政细化下达时间平均只有1周。(曾金华)
财政支出精打细算
2020年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中央部门带头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中央本级支出下降0.1%,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2020年,各级政府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压减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切实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全国一般公共服务、城乡社区支出分别下降1.1%、20%。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要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财力虽然紧张,但民生问题马虎不得。各级政府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关口,集中财力保障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支出。尤其是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5.2%,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公共卫生支出增长74.9%。(李华林)
减税降费持续加力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2020年我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出台实施了7批28项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累计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在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方面,通过“免减缓”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全国5000多万户小规模纳税人中近九成免征增值税,余下600多万户征收率从3%降为1%,2020年1至11月,共计减免增值税911亿元。同时,阶段性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占三项社保费全部减免额的近90%。
减税降费措施有效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大幅提升了疫情防控物资保障能力。在受疫情影响行业中,交通运输、住宿、服务业等减税降费受益面最大。相关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支持了企业稳定岗位和生存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销售收入税费负担率预计同比下降8%;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1144万户,同比增长10.1%。(李华林)
网络宽带提速惠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主要针对企业实施互联网接入宽带和专线降费,并重点向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倾斜,整体上实现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
截至2020年12月底,宽带与专线资费分别下降31.7和18.6%,有效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所有政策中,降成本措施是企业感受最直接、见效最迅速的真招实招。以降成本为突破口,进一步落实惠企纾困政策,不仅有利于企业轻装前行,更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2020年,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宁夏、辽宁、海南等地纷纷出实招,在网络提速降费上下功夫,面向中小企业主动开展多样化专属优惠活动,“小提价、大提速”“小提速、降风险”多效并举,实现提速惠企。(李芃达)
小微金融服务深化
截至2020年12月底,5家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3万亿元,同比增长54.8%,各自增速均超过40%,顺利完成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的量化指标任务。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为此,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和稳定发展。全年银行业累计对7.3万亿元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3.9万亿元,同比增加了1.6万亿元。
同时,加大对重点领域小微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支持,出台金融支持抗疫30条举措,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定向支持7600多家防疫保供重点企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
另外,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需要,追加了5000亿元复工复产、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60多万家。(姚 进)
职业培训提升技能
2020年,我国开展补贴性培训2700.5万人次、以工代训2209.6万人。
过去一年,我国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创新开展以工代训,并组织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长江流域退捕渔民职业技能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既提高了劳动者就业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也普遍提升了劳动力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技在手,终身受益。2020年,人社部把技能培训和技工教育作为帮助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组织贫困劳动力培训超过270万人次,技工院校当年招收贫困家庭学生约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下一步,人社部将继续保持相关政策举措的稳定性、延续性,着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常态化技能帮扶机制。(韩秉志)
高职扩招量质双升
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共扩招157.4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大好发展机遇。教育部通过分列招生计划、分类考试评价、分别选拔录取的方式,让更多达到条件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统筹安排高职分类招考计划,重点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适当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招生规模。
不过,高职扩招后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源多元化问题。原来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为主,现在还包括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在职企业员工等。对此,教育部采取了一些措施,精准设置适合扩招生源特点的专业,比如针对职业农民、农村干部设置涉农单招专业等。(李 丹)
专项债发力扩内需
2020年,全国人大批准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75万亿元,经国务院批准后中央财政已分批全部下达各省(区、市)。
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等七大重点领域和“两新一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允许新增专项债券用于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比例由20%提高至25%,有利于更好撬动社会资本,发挥专项债券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积极作用。
统计显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除用于支持中小银行化解风险外,用于交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约占八成,用于生态环保、农林水利、能源、冷链物流等领域约占两成。
总体看,2020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情况良好、符合政策预期,有效发挥了地方政府债券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等积极作用。(曾金华)
预算内投资补短板
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600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24亿元。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短板和弱项,中央预算内投资作用凸显,对医疗应急物资等缺口给予尽快弥补,最大程度推进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设,为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两新一重”投资是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聚焦的内容之一。去年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在“三个加快、两大加强”方面持续发力,加快5G、一体化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交通、水利等领域重大工程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督促指导各地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围绕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使用效益,有关部门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不让项目等着资金;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让土地、环评等要素为项目服务;同时,督促指导各地加快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顾 阳)
老旧小区改造提速
按照计划,2020年我国要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改造任务已经超额完成。
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吹响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速的号角。我国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对于2021年的老旧小区改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合理确定2021年改造计划并有序组织实施,推动建立政府、居民和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的政策机制,探索金融支持市场力量参与改造的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心工程,无论改造速度还是改造模式,都应顺应居民意愿和感受,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提升居民满意度。(亢 舒)
铁路基建加快推进
2020年,铁路建设工作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考验,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新增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已全部到位。
资本金具有杠杆效应,2020年铁路基建投资逆势增长,各项重点工程率先复工复产,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铁路交通建设为人员流动、经济流通带来更大的“带宽”和发展“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19亿元,新线投产4933公里,新开工项目20个。与此同时,铁路科技创新成果突出,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的复兴号全系列动车组投入运营;铁路“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全年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3600列、发送1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3%、80%。(齐 慧)
农田建设稳步开展
只有守住今天的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饭碗。2020年,全国新增8391万亩高标准农田,超过既定目标任务。
我国人多地少,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底线,最根本的要素是耕地,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耕地。在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许多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浆田”变成了阡陌纵横的“万亩田”“吨粮田”“高产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实现节水节电和化肥农药减量,在降低农业投入成本的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实现生态宜居打下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还有助于把先进管理理念、服务体系等现代要素引入乡村,吸引城市精英进入农村和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助力乡村产业兴旺。(乔金亮)
就医负担持续减轻
2020年6月,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税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各地“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截至2020年12月底,各地人均补助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拿出真金白银保障群众的医疗需求,彰显了政府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的决心与努力。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健全医保制度,逐年稳步提高医保保障水平。2013年至2020年,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550元,大病保险从无到有,上千万群众因此获益。
从人均医疗卫生费用、人均预期寿命等各项指标来看,我国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水平较为合理,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信随着医保基金效能的进一步发挥,国民健康水平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还应推进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推动解决异地结算等痛点和难点,保证医保制度高效运转。(吴佳佳)
上一篇:四川撤销本科专业17个,全国撤销518个。被撤销最多的专业是……
下一篇:山顶站岗!12天亏近18%,这家公募基金道歉:请求投资者再给一些时间!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