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木构水闸、东濠涌……广州市第一批水务遗产名录公示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广州两千多年来依水而生、因水而兴,丰富灿烂的水文化源远流长。近日,广州市第一批水务遗产名录进行公示,这也是广东全省首次开展水务遗产评定工作。南越国木构水闸、东濠涌、增埗水厂旧址、西山堤围、广州市黄龙带水库和南沙妈祖信俗,共6个项目入围第一批名录。

  据悉,水务遗产保护工作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原则,在全面有效保护水务遗产、延续水务遗产的历史真实信息和价值的前提下,推动水务遗产活化利用。

  什么是水务遗产?

  水务遗产是指人民群众在长期治水、管水、供水、护水、节水、赏水过程中,特别是在除水害兴水务和水资源利用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文化价值,由市水务部门认定的以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水文化系统遗存。广州市级的水务遗产认定年限一般不少于50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除外。

  水务遗产认定范围为广州市行政区域内,主要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两大系统:物质遗产以水务工程、水务设施、以及设施相关的档案、文书等为主;非物质遗产包括与工程有直接或实质联系的治水理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传统治水工艺、传统水事活动及宗教节庆、传统习俗、知识技艺等及其表现形式(态)等。

  六项公示水务遗产有何特色?

  本次公示的六宗广州市水务遗产项目,5 宗是物质类遗产,1 宗是非物质遗产。

  负责评审水务遗产项目的专家向记者表示,这些项目有三大特点:

  一是项目具有重要水务历史价值,其中具有100年以上的遗产为5宗,有50年且具有较高的革命历史的1宗(黄龙带水库)。项目的历史价值高,体现了广州人民创造历史、追求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这些遗产对广州人民幸福安康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遗产保护较好。本次的物质遗产的保存相对完整,较好地体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对下一步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具有潜在的利用意义。西山堤围项目的历史感很强,周边的文物古迹可以联动,可以指导业主单位进行历史价值的充分发掘,可以打造具有历史感的风景名胜。南沙妈祖信俗具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遗存,且影响力巨大,可以在信俗的具体化、操作化等方面进行再次的细化和探寻。

  带您了解六项公示水务遗产——

  1、南越国木构水闸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位于越秀区西湖路光明广场负一层,是南越国都城南城墙的“水关”(水闸) 遗存。木构水闸遗址是我国城市考古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木构水闸遗址,是2000多年前南越国城市防洪、排水设施的一部分。

  水闸地处秦汉时期的珠江北岸线,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可分为引水渠、闸室和出水渠三部分,水闸在材料的选择、松软地基的处理、技术路线的处理、总体布置、泄流处理、闸室稳定处理等方面,都与现代的建闸标准和要求基本相符,反映出秦汉时期的水闸建造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南越国木构水闸)

  2、东濠涌

  东濠涌位于广州老城区越秀区,北起白云山脚下的麓湖,南衔珠江,全长 4.51公里,流域面积 9.42平方公里,周边住宅、商铺密集。东濠涌古称文溪,原为广州的护城河,是珠江广州段的主要河涌之一,宋代作为人工修建的排水系统六脉渠之一。“东濠”二字真正得名自明代,是古代广州城东的护城河,具有排洪及交通运输等多重功能。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旧时的“六脉”均已不复存在,现唯一仅存的就是东濠涌,一条流经广州中心城区的河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濠涌淤积严重、污染加剧,鱼虾绝迹,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2008年,越秀区对东濠涌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经过整治后的东濠涌,重现水清岸绿。

  

  (东濠涌)

  3、增埗水厂旧址

  清光绪 34 年(1908 年),广州第一间公用自来水厂增埗水厂于西村增埗河岸建成,并开始试运行。厂内建设隔沙澄水池10多个,以直径2尺余铁管引水至长寿寺旧址,并在长寿大街建水塔,容水量782吨,塔高34米,水管总长89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政府进一步扩建增埗自来水厂,并在1959年改称西村水厂。2004年11月开始,市自来水公司又对它进行了加固、外部粉刷和内部装修,将它改造成再现自来水百年历史的展示馆。

  西村水厂遗址展馆目前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有关自来水的展示馆,为砖木结构,真实完整。展示馆内展示着300多件广州自来水发展史上的珍贵实物和图片,是广州供水事业人文、历史、发展的缩影见证。

  

  (增埗水厂旧址)

  4、西山堤围

  西山堤围位于广州市增城市增江街城东南的西山村增江东岸。西山围原称“同和围”,始筑于清嘉庆六年 (1803 年),为土石堤,呈东北-西南走向,现堤高11.2米,长1000米,宽30米,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

  该堤历史悠久,是增城境内最早兴建的防洪大堤,为保护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历史价值。特别是1959年遭受百年一遇、1966年、1968年这三年特大洪水猛烈侵袭,西山人就横下决心,自力更生连续苦战近十个春秋,把昔日的“同和围”加高加厚,变成一条长4.5公里的西山围防洪大堤。

  现如今西山围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一条集防洪、休闲观光于一身的景观堤围。

  

  (西山堤围)

  5、广州市黄龙带水库

  黄龙带水库位于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部。1970年,为了根治流溪河洪灾,广州市政府做出了建设黄龙带水库的规划。1972年12月开始动工兴建,1975年11月竣工,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中型水库。

  黄龙带水库作为广州市水电系统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组织施工的最大的中型水库,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因地制宜,选择附近开采石材,大胆采用浆砌石坝,历经3 年的艰辛建设,铸造出一座造价低、质量过硬的水库,体现了建设者“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品格。

  

  (黄龙带水库)

  6、南沙妈祖信俗

  南沙妈祖信俗是在福建妈祖信俗的基础上融合了南沙地域文化而形成的,经文献及史料记载,最早能追溯到南宋时期。南沙妈祖信俗包括妈祖传说、日常祭祀和神诞祭祀等内容,祈祷风调雨顺、防灾减灾的信念。其传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南沙妈祖信俗以各乡镇、村落中的天后宫庙为载体,其中大量保留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仪式,包括搭炷夜香、祭祀仪式、乐舞、演粤剧、妈祖巡游等内容。已成为当地民众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南沙天后宫将传统妈祖信俗与大型传统民俗文化展示活动相结合,联动湾区各妈祖宫庙,每年都举办形式多样的妈祖信俗文化活动,尤其是每年举办的妈祖诞庆活动,吸引了来自港澳台及周边地区的大量民众前来贺诞,在广东、港澳台乃至东南亚等地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南沙妈祖信俗)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杜娟 通讯员 赵雪峰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全国各省份高考分数线持续发布中……
下一篇:原创冷门国企晒工资:月入3万以上,每天工作2小时,几乎无人离职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