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茶学名著,带你回溯过往的茶事时光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著作是陆羽所著的《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八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 。《茶经》全书分三卷、十章,合计7000余字。其内容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陆羽用《茶经》系统地叙述了茶的名称、茶树形态、生长习性、产地特点和种植要点,阐明了茶叶对人的生理和药理功效,论述了茶叶采摘、制造、烹煮、饮用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器具、茶叶的种类和品质的鉴别。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自此“茶”这一概念有了规范和章法,这才有了茶道一说。所以说茶文化始于唐朝,也是自此才开始有更多的人对茶投入研究。

  

  唐代奠定了将茶事活动与儒、释、道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中国茶道精神基本框架。将茶道精神与自然山水相联系,强调茶人在大自然中抒发心志,以宽广、包容之心去接纳万物,注重天人合一。(煎茶法)

  唐代著名茶书有:陆羽《茶经》,作于765年;张又新《煎茶水记》,作于825年前后;温庭筠《采茶录》作于860年前后;裴汶《茶述》,作于8世纪;苏廙《十六汤品》,作于900年前后;毛文锡《茶谱》,作于935年前后。

  

  宋代茶文化空前发展,甚至出现皇帝亲自参与、主持、带领群臣品茗、斗茶,饮茶之风盛行,一时无二,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宋代茶文化继承唐人注重精神意趣的文化传统,把儒学的内省观念渗透到茶饮之众,又将品茶贯彻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点茶法)

  宋代著名茶书有:蔡襄《茶录》,作于1051年;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作于1064年;黄儒《品茶要录》,作于1075年;赵佶《大观茶论》,作于1107年;唐庚《斗茶记》,作于1112年;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作于1121-1125年;赵汝砺《北苑别录》,作于1186年;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作于1269年。

  

  元朝时期,北方民族虽喜茶,但似乎更爱酒,同时也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廉洁、磨练自己的意志。

  可能是由于常年的南征北战,也可能是由于志向是星辰大海,在元朝时期并没有留下太多对茶的知名著作。

  

  明朝时期,形成饮茶方法史上重大变革,朱元璋体恤民艰,诏令“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从此我国茶叶生产由团饼茶为主转为散茶为主,有力推动了芽茶和叶茶的蓬勃发展,并将煎、点茶法改为随冲泡随饮用的方法(近似于现代的潮州工夫茶),既不失礼节,又不会因为繁文缛节而显得玩物丧志,这一举措改变了我国千古相沿成习的饮茶法。

  明代著名茶书有:朱权《茶谱》,作于1440年;顾元庆《茶谱》,作于1541年;田艺蘅《煮泉小品》,作于1554年;陆树声《茶寮记》,作于1570年前后;徐渭《煎茶七类》,作于1575年前后;张源《茶录》,作于1595年;屠隆《茶说》,作于1590年前后;许次纾《茶疏》,作于1597年;罗廪《茶解》,作于1609年;闻龙《茶笺》,作于1630年前后。

  

  清朝时期,形成了更为讲究的饮茶风尚,海外交通发展,国际贸易兴起,茶叶成为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康熙23年,清朝廷开放海禁,我国饮茶文化和茶叶商品传往西方。茶文化也开始成为小说描写对象,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记载了各种饮茶方式、名茶品种、古玩茶具和讲究的饮茶用水,是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记述和描绘最全面的。

  清代著名茶书有:陈鉴《虎丘茶经补注》,作于1655年;刘源长《茶史》,作于1669年前后;冒襄《岕茶汇钞》,作于1683年前后;陆廷灿《续茶经》,作于1734年。

  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茶书有: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作于1934年;朱美予《中国茶业》,作于1936年;吴觉农、范合钧《中国茶业问题》,作于1937年;胡山源《古今茶事》,作于1941年。

  封建时期茶人们的开疆拓土,为茶文化的发展立下了不世之功,

  民国时期茶人们的潜心钻研,为茶文化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结前人经验,站在先辈奠基的雄厚文化基础之上,我们后人是获益匪浅的,也更加有义务地将我们传统的茶文化进行传播与弘扬,与茶同往同行,幸哉乐哉!

  举报/反馈

上一篇:哈尔滨工业大学创业投资与管理MBA项目(深圳班)林晨陪你考研
下一篇:台湾高校今年首招大陆高考生 云南师生:有吸引力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