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怎样建成我国的数字乡村?
“1.0是传统农业,2.0是机械化农业,3.0是咱们今天讲的数字农业或者智慧农业,4.0就是指未来的智能农业或者无人作业。”在6日举行的新京报夏季峰会上,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发表了“从全球视角看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主题演讲,他介绍,在今天,数字技术正在快速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在未来,无人农场、数字乡村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全球趋势 数字技术改变农业模式
新京报:数字技术发展迅速,从农业角度看,目前发展的趋势如何?
李道亮:从全球角度看,主要有几个趋势,第一,农业从业人员不断下降,美国在100年间,农业从业人员从全部人口的70%,下降到2%。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最少的以色列,农业从业人员只有0.5%。而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目前是20%。第二,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也在下降,社会越发达,农业产值的比重就越小,同时,农作物产量、农业产值会增加,但比重却变得越来越小。第三,农业相关产业快速崛起,开始的时候,农业是一个专门从事粮食、肉、蛋、奶、茶等农产品生产的行业,发展之后,它就会向加工、流通、旅游等新业态发展,融合一二三产业。还有一个趋势,就是机器逐渐代替人。
新京报:机器替代人和数字技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李道亮:过去一说农业,大家都知道苦、脏、累、差,但这种生产方式在不断地改变。从全球来看,农业生产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变化,第一是规模化,规模化必然需要机械化才能完成劳动作业,所以又实现了机械化。在机械化完成之后,开始对机器进行数字化改造,然后向精准农业发展,通过精准使用水、肥、药、饵这些生产资料,降低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业装备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个互联的系统,实现了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之后,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始派上用场,机器换人也就成为了可能,使得更少人可以承担更多的农业生产工作。
新的农具 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新京报: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帮助有多大?
李道亮: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装备化的改造,一些农业发达的国家,农业的生产效率发生重大的变化。举例来说,一个农场主雇上3到5个工人,就可种植五千到一万亩耕地。从设施农业来讲,一家三口,雇佣30个劳动力,一天可以产70吨西红柿,大约经营200亩的温室。从设施畜牧业来讲,夫妻两个人养2万头猪,如果是养鸡的话,可以养20万只鸡,基本实现了无人化的管理。它从鸡的饲喂、鸡舍的环境控制、鸡蛋的捡拾等方面,这些方面都不需要人的参与。还有养鱼,夫妻两个人一年可以养500吨鱼。
新京报:在乡村建设、乡村生活中,数字技术如何体现?
李道亮:生产方式的改变,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首先,在欧洲、美国等地,计算机成为农户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家庭使用计算机上网的比例接近100%。我国的手机普及率非常高,在乡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早已经普及,但计算机使用量还是比较低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差异。第二,数据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如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种子、化肥、农药、生产技术、价格、各种管理和决策,它的依据都是数据,而我们国家目前还是以经验为主。
新京报:在农业生产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数字技术有何作用?
李道亮:数字技术在乡村和城市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是发达国家,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就越小,居住在乡村,同样可以享受和城市差不多的各种服务。所以,城市和乡村,实质上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而已,其他方面没有很大的差异。
待解难题 我国数字乡村仍有挑战
新京报:我国数字乡村的发展,目前还有哪些差距?
李道亮:第一,我国大国小农的状态还将长期存在,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仍有瓶颈,当前我国农户平均每户的经营规模,只有8亩地,这么小的规模,很难运用现代技术。第二,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等都相对较低,国外1个农民通过机械化完成的工作,我们需要100个农民。我们的资源利用率也只有国外发达国家的一半,也就是说,同样的资源,我们产量只有别人的一半。举例来说,1亩水面,传统的养殖,只能养1吨鱼,而用上先进的技术,同样的面积,同样的深度,产量可以达到50吨。第三,靠经验、靠体力的传统农业,还可能造成环境的负担。有一些农民,总觉得只要多上化肥,就能多打粮食,其实不一定是这样。并且过多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可能导致土地、河流、湖泊污染。这些都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新京报:你之前提到机器换人,在人的方面,数字技术有何前景?
李道亮:我们面临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现在一线劳动力平均年龄55岁,基本上是部分50后、60后,大部分70后是主力军,80后连5%都不到,90后不到1%,再过30年,80后就70岁了,我们必须要解决未来谁种地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同样需要依靠现代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智能设备等。
未来农业 走向农业4.0时代
新京报: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李道亮:从农业的发展看,未来首先要实现规模化、组织化,只要有了规模化,那么农民的收入就会提高。比如一个人就种8亩地,种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富裕。但如果一个人种1000亩地,或者至少种300亩地,这时候的收入就会变得相对可观。其次,实现机械化,在机械化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做到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然后再实现网络化,网络化之后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不同数据之间的共享会让生产更精准。完成了网络化之后,基于数据化的人工智能就会成为可能,这时候农业智能装备或者机器人就可能出现,那么机器换人就可以得到彻底的实现。
新京报:你曾写过农业4.0和无人农场,农业4.0和无人农场有何关系?
李道亮:如果说农业1.0是传统农业,那么2.0就是机械化农业,3.0就是当前的数字农业或者智慧农业,4.0指的则是未来的智能农业、无人作业或者无人化作业的生产方式。无人农场就是对4.0情况下,农业生产方式系统的描述,无人农场并不是这个农场一个人都没有,而是生产环节没有人,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管理、销售、服务这些环节上还是有人的。
数字乡村 技术带来未来生活
新京报:你认为,应该怎样实现未来无人农场的愿景?
李道亮:第一,数字乡村的前提必须有数字化的基础设施,网络进村、宽带入户,普及计算机,使农户有可能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进行现代化的生产、管理、生活。第二,要加强农业的数据中心建设,耕地、耕作的品种、产量、各种数据要一张图,建立农业的大数据平台,使数据成为农业决策的重要资源。第三,加强农业机械、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改造,我国现在大田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0%,但设施农业、畜牧业目前还是50%,水产30%。所以加强机械化,同时在机械化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改造。第三,大力鼓励生产经营单元,如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实现生产单元的网络化。第四,鼓励农村的经济的新业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新京报:未来农业之外,农村、农民生活如何实现现代化?
李道亮:数字技术在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方面也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数字化加强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其次,通过数字化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比如农村的医疗、金融、缴费,生活方面的营养、健康、卫生等,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体系建设,提升这些方面的服务水平。第三,以信息化推进乡村的绿色发展,如通过信息化技术监测,加强农村的废弃物的管理,加强农村厕所的改革、治理,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等。
文章来源:新京报。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内容旨在提供行业资讯、学习交流,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正、删除!
中国农业大学规划官方信息看这里!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看这里!
上一篇:在职攻读硕士在职研究生毕业有学历吗?
下一篇:升本院校|已有22所院校公布2022年河南专升本招生情况!(更新中)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
- 德州市社保中心组织开展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活动
- 郁亮关于房地产的最新判断
- 新sat写作多长时间
- 中超最新积分榜:山东泰山稳居第2,距离榜首只差5分!三镇升6
- 拒绝教师“躺平”,湖北一地出招
- 九江市人社局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逢八秩晋五·续摇篮华章 ——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学术讨论暨摇篮课程成果分享活动
-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交流座谈
- “重礼兴乐”涵育师生家国情怀
- 上汽大众途观L(Tiguan L)和探岳怎么选?看完这篇就有答案
- 我省严禁艺考考点院校参与应试培训活动
- 深度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 十年大手笔!江苏高校同绘丝路画卷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 大量编内!福建多家好单位招人!
- 首届川渝“巴蜀杯”中学生排球联赛开赛
- 平安产险重庆分公司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五进入”活动
- 湖南娄底: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 明年起,江苏开设6类艺术类省统考
- 我真的很棒——合肥市荣幼教育集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 快看:首列车亮相,郑州这两条地铁新进展来了!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淄博打开农民增收“新密码”
- sat阅读填空题的答题方法
- 主题教育|枣庄市司法局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高效推进
- 昆明市工会驿站普惠日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