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财智库 | 卫星导航产业深度:进入应用关键期,关注高景气领域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3-02-19
手机版

  

  卫星导航行业概述

  1.1 卫星导航简介

  卫星导航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卫星导航产业是由卫星定位导航授时系统和 用户终端系统制造产业、卫星定位系统运营维护和导航信息服务等方面组成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其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 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卫星导航原理。导航卫星在太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 供导航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 星历数据可以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的三位坐标值,根据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列出方程式即可算出用户机所在的三维坐标值。由于接收机与卫星存在钟差,需要把 它作为一个未知参数。因此,在一个观测点,至少需要同时观测 4 颗卫星,可实时求 解 4个未知参数(即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及 1 个钟差参数),获得较为准确的时间、空间信息。

  卫星导航为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卫星导航能够提供动态厘米级定位、静态毫米级 感知、纳秒级授时的服务,可以为物联网终端提供时空信息的决策依据,帮助它们对 周围环境进行感知,是物联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时空信息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以及各类智能传感器,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推动交通、能源、通信、金融、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创新。

  

  1.2 全球 GNSS 市场广阔

  全球卫星导航市场广阔。根据欧盟航天计划机构(EUSPA)发布的 2022 年《EO and GNSS Market Report(“地球观测”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报告)》,2021 年 全球 GNSS 市场规模为 1989 亿欧元,较 2019 年增长 31.98%;其中设备收入为 484 亿 欧元,服务收入为 1505 亿欧元。EUSPA 预计,全球 GNSS 设备出货量将由 2021 年的 18 亿台/年增长至 2031 年的 25 亿台/年;总保有量将从 2021 年的 65 亿台增长至 2031 年的 106 亿台;GNSS 市场规模由 2021 年的 1989 亿欧元增长至 2031 年的 4920 亿欧 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9.2%。

  

  GNSS 亚太地区市场规模最大。根据 EUSPA 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 GNSS 市场按地 区划分,规模最大的为亚太地区,其次为北美、欧盟等地区,收入分别为 772 亿欧元、 476 亿欧元和 395 亿欧元,占比分别为 39%、24%和 20%。EUSPA 预测 2031 年,亚太、 北美、欧盟仍为全球 GNSS 市场规模前三大地区,亚太市场份额增长,而北美、欧盟 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在所有地区中,非洲及中东地区 2021-2031 年间年均复合增速最高,为 13.90%,亚太地区、南美及加勒比、俄罗斯及非欧盟欧洲国家年均复合增速 均在 10%左右,而北美和欧盟仅为 7%左右。

  1.2.1 美国:

  签署 PNT 行政令,

  发射第三代 GPS 卫星

  总统签署 PNT 行政令。2020 年 2 月 1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第 13905 号行政 命令《通过负责任地使用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来增强国家弹性》(Strengthening National Resilience Through Responsible Use of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Services)。行政令指出天基系统提供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PNT)已经 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隐形技术工具,为包括电网、通信基础设施和移动设备、所有运输 方式、精准农业、天气预报和应急响应等技术和基础设施提供服务。

  由于 PNT 服务的 广泛应用,一旦此类服务中断或被操纵,将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产生不利 影响。行政令旨在确保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PNT)服务的中断或操纵不会破坏其 关键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有效运行。2021 年 1 月 15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第 7 号 航天政策令《美国天基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政策》,为美国天基 PNT 计划和活动 制定行动指南,使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增强系统更好地为美国国家和国土安全, 民用、商业和科学目的服务。

  1.2.2 俄罗斯:

  计划发射新型卫星,

  与中国加强合作

  俄罗斯计划发射新型导航卫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的卫星星座目前包括 27 颗 卫星,其中“格洛纳斯-M”24 颗,“格洛纳斯-K”3 颗。计划 2022 年发射第一颗“格 洛纳斯-K2”卫星,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定位服务,提供的导航信号也更多。根据俄罗斯政府采购网文件,确保 2030 年后格洛纳斯系统导航精度、可用性和完整 性水平的要求,包括高精度绝对导航服务“利用空间系统定位的误差(应)为 0.1 米”。

  中俄进一步加强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合作。2021 年 12 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签署了《2021 至 2025 年中俄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路线图》,进一步扩大两系统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2022 年 2 月,中俄双方签署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国 家航天集团(俄罗斯联邦)关于北斗和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互操作的合作 协议》。

  1.2.3 欧盟:

  伽利略走向全面运营

  2021 年 12 月 5 日,伽利略系统成功进行了第十一次发射,已部署 28 颗卫星, 并计划于 2022-2025 年内继续进行四次发射,完成第一代伽利略卫星的发射,增加星 座弹性,提升全面运营能力。此外,欧盟委员会(EC)已与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 (Thales Alenia Space)、空中客车防御和太空公司(Airbus Defence& Space)分 别签署了一份涉及 6 颗卫星的新合同。这 12 颗卫星将成为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 的第二代卫星(G2),第一颗卫星计划于 2024 年底发射升空。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些卫 星能够有效改善伽利略系统信号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并认为“这将是未来十年数字化 时代军事及安全用途的关键”。

  1.2.4 英国:

  寻求独立的 PNT 计划

  英国政府脱欧后一直在寻求独立的 PNT 计划。2020 年 10 月,英国航天局推出“天 基 PNT 计划(SBPP)”,探索研究可替代 GPS 或 Galileo 的卫星导航系统方案。此外, 英国航天局还正在资助一个测试项目——英国天基增强系统(UKSBAS),目标是增强 英国脱欧后在 PNT 领域的能力,可以将地面定位精度从几米提升到几厘米。

  1.2.5 日本:

  增强区域卫星导航能力

  2021 年 10 月 26 日,日本成功发射 QZSS 星座中的一颗新卫星 QZS-1R,将替代星 座中的第一颗卫星。日本政府内阁办公室正试图在 2023 年左右在目前的四颗卫星的基础上增加三颗卫星,从而来建立更安全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覆盖亚太地区更 广泛的区域。

  1.2.6 韩国:

  2035 年前建成区域导航系统

  2021 年 11 月 15 日,韩国金富谦总理审议批准了“韩国卫星导航系统(KPS)研 发项目推进计划”等一系列航天计划。根据“KPS 计划”,韩国将投入约 3.7 万亿韩 元(约合 200 亿人民币)。KPS 系统将在 2035 年前建成,由 3 颗静止轨道卫星和 4 颗 椭圆轨道卫星共 7 颗卫星组成,能够在距首尔 1000 公里半径的区域内提供独立的定 位和导航信号,服务区域内的定位误差小于 1 米。

  1.2.7 印度:

  发布卫星导航政策草案

  2021 年 7 月 29 日,印度航天部(DOS)发布《2021 印度卫星导航政策》草案, 旨在通过制定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国家政策来指导政府有效开发、运行和维护自主控制 的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增强系统,进一步推进其“自力更生”计划(Atmanirbhar Bharat)的实施。

  

  1.3 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关键阶段

  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全球数字化发展 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 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2020 年 7 月 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目前北斗系统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北斗规模应 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1.3.1 “三步走”完成北斗导航系统建设

  “三步走”完成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我国于上世纪 80 年代提出建设卫星导 航系统的设想,并结合我国在不同阶段技术、经济发展实际,设置了三步走战略。北 斗卫星导航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服务中国到服务亚太、再到全球组网的发展历程。

  1.3.2 我国卫星导航行业产值持续增长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持续增长。伴随着北斗导航系统“三步走”建设和应用拓 展,我国卫星导航行业产值持续增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2022 年发布的《中国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总体产值已达到 4690 亿元,较 2020 年增长 16.2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 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 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 12.28%,增速略高于 2020 年,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 31.00%,达到 1454 亿元。

  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 长 18.20%,达到 3236 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 69.00%,占比进一步 提高。2011 年至 2021 年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20.95%,近年 来相对增速略有下降,但绝对增长相当可观,行业仍处在快速增长周期。

  1.3.3 产业政策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北斗产业化被列为“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之一。2021 年 3 月 13 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在 第九章“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一节“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中提出,“深 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将北斗产业化列为重大工程之 一。

  1.3.4 下游市场需求旺盛

  卫星导航下游主要可分为行业市场、大众市场、特殊市场。卫星导航可以提供 精确的空间、时间基础信息,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 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下游可以分为行业市场、大众市场、特殊市场,行业市场又可 细分为交通、气象、测绘、农业、林业、医疗、物流、电力等应用场景,特殊市场包 含防灾减灾、消防、公安、司法等领域,大众市场主要集中在导航定位应用。卫星导航市场需求旺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 空间段、地面段建设完成,定位、授时精度均有明显提升,带来存量更新换代需求。二是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增量需求,需要配备卫星导航模块的物联网终端、可穿 戴设备、无人机等终端出货量增长。三是新兴应用发展带来的需求,如北斗+大健康、北斗+石油石化、北斗+数字施工等。

  当前我国卫星导航市场正处于存量更新换代需求、传统市场增量需求、新兴市 场新需求叠加的发展机遇期。特殊市场以更新换代需求和新兴市场需求为主,行业市 场以新兴市场需求为主,大众市场以传统市场需求和新兴市场需求为主,需要企业提 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创新场景解决方案,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2. 卫星导航行业产业链及竞争格局

  2.1 卫星导航产业链

  2.1.1 卫星导航产业链可以分为六个环节

  卫星导航产业链可以分为六个环节。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 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是主要的标准制定机构。产业链从上游至下游分别 是芯片和部件制造商、终端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增值服务提供商、最终用户、PNT 信息使用者。

  标准制定机构:导航卫星、增强系统、接收机等都依赖于统一的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完成精确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定位、授时服务,卫星导航产业链 内各级制造商需要遵循相关标准进行生产。卫星导航标准制定机构有中国卫 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美国国家天基 PNT 执行委员会等。

  部件制造商:主要指制造卫星导航设备所需的基础器件如射频芯片、基带芯 片、天线、模块等的厂商。如和芯星通、华大北斗、华信天线、Garmin、uBlox 等。

  终端制造商:主要指基于芯片、天线、模块等基础器件,生产接收机等卫星 导航终端设备的厂商。如华测导航、中海达、Trimble、Leica Geosystems 等。

  系统集成商:主要指将软件、硬件集成为应用系统或解决方案的厂商。如联 适导航、普适导航、航天恒星、Trimble 等。

  增值服务提供商:主要指增强服务提供商、PNT 信息平台提供商等。如中交 兴路、千寻位置、星舆科技、HERE Technologies 等。

  最终用户:主要指大众消费者、行业用户等。

  PNT 信息用户:主要指利用 PNT 大数据信息的用户。如物流管理平台用户、 车辆监管平台用户等。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卫星导航产业链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一是行业标准影响 力更强,这是由于卫星导航设备需要遵守统一标准从而实现信息交换等,市场参与者 需要及时跟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生产制造符合标准的产品。二是增加了 PNT 信息用户环节,除最终用户外,众多 PNT 信息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产生创新应用,如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智慧交通管理平台等。

  

  2.1.2 我国已拥有较为完整的卫星导航产业链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较为完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卫 星导航产业链,涵盖了芯片、天线、板卡等为主的上游,终端集成、软件平台等为主 的中游和运营服务、解决方案等为主的下游。根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 展白皮书》,2021 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产值占比为 9.32%,中游产值占比为 43.39%,下游产值占比为 47.29%,下游产值占比最高。

  

  2.1.3 基础器件迎自主可控机遇

  卫星导航具有自主可控要求。卫星导航作为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开拓创新应用,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自主可控是重要要求。卫 星导航设备中天线、芯片等基础器件主要决定接收和处理信号的能力,对于可用性、 精度、连续性、完好性、首次定位时间、抗干扰、抗欺骗等关键指标具有重要影响, 也是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国内企业积极开发北斗三号芯片。早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过程中,国内多家企业 积极预先开发北斗三号芯片,抢占技术高地。2017 年 9 月,华大北斗正式发布全球 首颗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 SoC 芯片——HD8040 系列产 品。其后多家公司也在射频芯片、基带芯片、抗干扰芯片、一体化芯片等取得突破。

  目前我国支持北斗三号信号的芯片已形成产品矩阵。北斗星通、华大北斗、海 格通信等均发布了多款芯片,包括一体化芯片、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等多种类型,芯片制程已发展至 14nm,28nm 工艺制程的 Soc 芯片已实现量产。

  最新一代 22nm 工艺北斗三号芯片已量产出货。2020 年 11 月 23 日,北斗星通旗 下企业和芯星通正式发布了最新一代全系统全频厘米级高精度 GNSS 芯片——和芯星 云 NebulasⅣ。这一芯片在厘米级高精度定位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工艺迭代演进 到 22nm 的同时,首次在单颗芯片上实现了基带+射频+高精度算法一体化,可实现实 时厘米级和处理后毫米级精度,信号覆盖全系统全频点,可满足车规级要求。芯片尺 寸及功耗仅为上一代高精度芯片的 1/4 及 1/5,满足大众应用需求同时更好满足智能 驾驶、无人机等高端应用需求。对比国际上大多使用的 40 纳米工艺定位芯片,该芯 片具有部分领先优势,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2021 年底该芯片开始量产出货,预计 2022 年将完成市场侧的产品换代、规模出货。

  多家单位产品入选北斗三号推荐名录或招标名单。2020 年 9 月,中国卫星导航 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北斗三号民用基础产品推荐名录(1.0 版)》,共收录了 RNSS 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双频多系统高精度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多模多频宽带射频芯 片(全球信号)、多模多频高精度天线(全球信号)、多模多频高精度模块(全球信号) 等 5 类 24 款产品。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2 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陆续 公布了北斗全球系统高精度基础类产品第二阶段招标结果,分别有六家单位中标多模 多频高精度天线(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宽带射频芯片(全球信号)、多模多频高精度 模块(全球信号)。

  北斗导航元器件出货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 书》,截至 2021 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超过 2 亿片,季度出货量突 破 1000 万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 12 亿台/套(含智 能手机)。2021 年国内厘米级应用北斗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的总出货量持续增长, 达到 120 万。掌握核心元器件技术的卫星导航企业将具备竞争优势。当前世界受疫情冲击、 俄乌冲突等影响,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紧张。卫星导航作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其自主 可控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掌握核心芯片、天线等自主 研发能力的北斗导航厂商将更加受益于行业发展。

  

  2.1.4 解决方案日趋丰富

  卫星导航厂商推出丰富解决方案。卫星导航应用不断深入,终端厂商和系统厂商 基于自身核心技术和产品,推出针对各种场景的应用解决方案,覆盖测量测绘领域、 定位增强领域和精准农业、数字施工、安全监测、智能驾驶等多个融合创新应用领域, 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和卫星导航应用渗透率。

  传统测量测绘领域涌现新兴解决方案。华测导航、中海达、南方测绘等测量测绘 领域领先企业在解决方案环节也显示了竞争优势,除基础测绘解决方案外,在新兴的 三维激光测量、无人机测量、海洋测绘等领域可以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头部企业均拥有地基增强方案。卫星导航行业企业关注快速增长的高精度市场机 会,而定位增强服务是高精度卫星导航应用的基础,头部企业均拥有地基增强方案, 中海达、合众思壮、千寻位置等企业也可以提供覆盖范围更大的星基增强解决方案, 南方测绘则在室内数字化、室内定位导航等领域可以提供解决方案。

  卫星导航企业也在安全监测、数字施工、精准农业、智能驾驶等创新融合应用 领域提供场景解决方案。从公司覆盖领域来看,华测导航、千寻位置场景解决方案较 为丰富;从覆盖某个领域的公司数量来看,安全监测、数字施工、智能驾驶、精准农 业领域有较多公司提供解决方案,而智能机场、智慧巡检、智慧电网、智慧矿山等应 用领域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2.1.5 运营/应用服务产值占比提升

  全球卫星导航服务收入增速将明显高于设备增速。根据 2022 年 EUSPA 发布的预 测,全球卫星导航设备收入将由 2021 年的 484 亿欧元增长至 2031 年的 870 亿欧元, 年均复合增速为 6.04%;全球卫星导航服务收入将由 2021 年的 1505 亿元增长至 2031 年的 4052 亿欧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10.41%。全球卫星导航服务收入增速明显高于设 备增速,其市场占比也将从 2021 年的 75.67%提升至 2031 年的 82.32%。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产值比重也呈现了下游运营服务环节占比提升的趋势。根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报告,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基础器件、基础软 件、基础数据等,中游主要包括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下游是基于各种技术和产品 的应用及运营服务。2017 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上下游产值占比分别为 11.27%、 51.92%、36.81%,而 2021 年变为 9.32%、43.39%、47.29%。上游产值由于具有核心 技术支撑,议价能力较强,占比下降较少;而下游产值随应用场景和规模扩展,占比 出现较明显的增长。

  卫星导航产业上游、下游附加值相对较高。卫星导航产业具有相当程度的 IT 制 造业属性,符合微笑曲线规律,即上游的基础部件、基础软件等环节具有核心专利、 技术壁垒,附加值相对较高;中游的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环节偏组装和制造性质,附 加值相对较低;下游运营服务环节附加值相对较高。因此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产 值占比下降较缓慢,下游产值占比明显提升。

  

  下游运营服务潜在市场空间较大。除各环节附加值存在差异外,各环节的潜在市 场空间也存在差异,带来了下游产值占比提升的趋势。卫星导航产业赋能其他行业、 领域,其应用产生的价值往往大于自身价值,因此下游运营服务潜在市场空间也大于 上游和中游。行业内头部企业纷纷进入运营服务环节。行业内涉及终端环节的主要企业如北斗 星通、海格通信、合众思壮、中海达等,自身或成立专门子公司,推出高精度定位服 务,进入运营环节,提升高精度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推动下游应用发展。此外卫星导 航下游客户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吉利科技、四维图新等,也在积极布 局高精度定位服务,促进融合发展。

  2.2 卫星导航产业竞争格局

  2.2.1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竞争格局分散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整体呈集中度较低的局面。根据 2022 年中国卫星定位导航协 会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 2021 年底,业内 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 90 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 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 8.7%左右。行业整体呈集中度较低的局面。 头部卫星导航上市公司市占率较低。以披露清晰的卫星导航相关收入的上市公司 为例,2021 年华测导航、中海达取得 10 亿以上卫星导航产业相关收入,分别占行业 总产值的比例为 0.41%和 0.38%,分别占行业核心产值的比例为 1.31%和 1.24%。

  2.2.2 行业内企业大多采取纵向延伸策略

  行业内企业大多采取纵向延伸的策略。由于卫星导航行业下游较分散,行业内企 业横向并购的整合往往较为困难,规模效应不明显。因此行业内企业大多采取纵向延 伸的策略,通过收并购或自主研发,进入上下游环节,提升供应链能力,提升整体核 心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经营业绩。 多家头部企业形成覆盖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布局。多家卫星导航行业的终端制造 商和系统集成商,抓住北斗三号系统建成开通、高精度需求有望快速增长的机遇,开 始自主研发卫星导航芯片等基础器件,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目前上市公司中已有多家 企业形成了覆盖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布局,如华测导航、中海达、海格通信、北斗星通、振芯科技、华力创通、合众思壮、司南导航,但生产经营重点环节仍有所差异。

  

  2.2.3 未来行业集中度或将提升

  卫星导航行业集中度呈提升趋势,

  有利于规模较大的头部公司发展,

  主要有以 下四个原因:

  一是政策支持培育骨干企业。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规模效应 较弱,存在部分环节重复研发、建设的问题。2022 年 1 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大众 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完善产业生态,扶持企业做 优做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此外,2021 年 8 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 于开展北斗基础产品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建立实施北斗基础产品认证制度,营 造有利于北斗基础产品发展的良好环境。基础产品认证制度有利于优质产品的销售和 推广,有助于骨干企业的发展和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二是卫星导航行业技术门槛正在提高。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的空间段、地面段完成 建设,可提供更加精确的空间、时间信息,对卫星导航信号接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根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高精度应用明显呈现泛在化 和规模化趋势,2021 年相关产品销售收入达到 151.9 亿元,同比增长 37.59%,北斗 三号系统建成后高精度市场产值增长明显加快,拥有领先的核心芯片、天线等基础器 件技术的企业将更好受益于高精度市场的增长。

  

  三是运营服务产值增长对相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卫星导航市场下游占比呈增长趋势,应用场景、领域不断扩展,要求企业具有更加快速的服务响应能力、更加 广泛的销售维护能力等。销售网点、服务网点的建设成本需要足够的业务收入规模覆 盖,提高了市场的参与门槛。

  四是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完成融资,强化竞争优势。2020 年至今,多家卫星导航 行业头部企业如北斗星通、中海达、华大北斗、华测导航等,完成数亿元融资,进一 步推动产品研发和场景应用,强化竞争优势,有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巩固行业地位。

  2.2.4 行业或将诞生芯片龙头和应用细分龙头

  芯片供应紧张,芯片环节有望产生龙头。受新冠疫情、国际政治军事冲突加剧等 影响,国际供应链形势紧张,芯片产能出现瓶颈。芯片生产资源将优先向头部企业集 中,规模较小、毛利率较低的企业将很难生存,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将更快实现集中, 产生卫星导航芯片龙头。行业逐步将进行差异化竞争,有望产生细分龙头。卫星导航下游应用行业、领 域较为广泛,但各个细分市场规模较小,企业往往需要覆盖多个细分市场,无法专注。但随着卫星导航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结合,下游产值持续较快增 加,细分市场的空间逐步扩大。这将推动行业参与者进行差异化竞争,有利于应用细 分龙头的产生。

  

  3. 重点关注军事用途、智能驾驶和自然资源应用

  卫星导航服务众多行业、场景。卫星导航赋能众多行业、领域,与物联网、云计 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融合,场景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应用范围广泛。根 据千寻位置总结,时空智能产业生态覆盖无人机、摄像头、农机、手机、测绘接收机、 汽车、高精定位终端、车载定位终端、可穿戴设备等终端,涵盖自动驾驶、车联网、 智慧港口、智慧矿山、无人机航测、城市大脑、测量测绘、地灾监测、智慧巡检等数 十个应用场景。

  

  经过统计和梳理,我们将卫星导航应用主要分为六个领域:

  1)军事用途。主 要包括个人/车载导航定位终端、使用卫星导航作为制导手段之一的武器、无人系统 等。

  2)农业。主要包括农机自动导航、农产品溯源、畜牧业管理等应用。

  3)自然 环境。主要包括资源监控、地灾监测、应急响应、测量测绘等应用。

  4)测量测绘。主要包括传统的工程施工和新兴的数字孪生应用等。

  5)交通。主要包括前装/后装 车载导航定位终端、用于特殊车辆监管的定位终端、智能驾驶等应用。

  6)消费电子。主要用于满足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的导航定位需求。我们认为应重点关注军用市场、 交通领域和自然资源应用。

  

  3.1 军用市场迎升级换代机遇

  3.1.1 军事领域卫星导航重要性凸显

  卫星导航是实现联合作战的基础。现代战争环境下,需要依靠多军/兵种联合作 战,形成多维战场空间综合优势,从而推动胜利实现。实现联合作战的基础是拥有统一的高精度时 间、空间体系,从而执行联合防空、反卫星、反导弹等高要求任务,否则会严重影响 联合行动的效能。北斗导航具有定位、授时的功能,可以提供高精度时空基准,是提 升联合作战能力、完成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关键基础。

  卫星导航可以提高战场指挥能力。卫星导航实时高精度定位,能够提供人员、装 备的精确位置及移动情况,从而使指挥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把握现场动态,实现知 己知彼,更好地进行指挥决策。(报告来源:央财智库)

  卫星导航可以为武器弹药精确打击提供条件。远程精确打击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特 征,其制导方式有寻的式、遥控式、惯性、地形匹配、卫星定位、复合制导等方式。各种制导方式都存在一些缺陷:寻的式往往只能适应短距离攻击和特定目标;遥控式 和惯性制导则会因为距离增加而精度下降;地形匹配需要有预存数据进行支持。而卫 星定位具有不受距离影响、不易受诱饵迷惑的优点,通过与其他制导方式形成复合制 导是目前的军事技术主流。美国陆军战术导弹 ATACMS、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 JSOW、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JDAM 等均采用了包含卫星定位的复合制导方式。北斗导航也将为 我军的武器弹药精准打击提供条件。

  3.1.2 军工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全球安全需求明显增长。近年来,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主要国家出现军备竞 赛趋势,国际安全体系和秩序受到严重考验,全球安全需求明显增长。根据斯德哥尔 摩和平研究所数据,2021 年全球军费为 2.11 万亿美元,创下 1988 年以来的最高值, 同比增长 0.72%;2014 年乌克兰危机以来,全球军费支出持续上涨。俄乌冲突刺激全球军费支出。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 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发生军事冲突。受俄乌战争的刺激,北约内部多个成员 国宣布上调军费占 GDP 的比例,北约也正式批准在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 洛伐克四个北约东翼国家增设战斗群。4 月 16 日,日本安全保障调查会呼吁日本防 卫费向北约成员国军费开支目标看齐,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 2%,且在 5 年内达成。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2020 年 10 月 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在国防领域 要求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确保 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2027 年成为我国国防建设 2035 年、2050 年外,又一重要 时间节点,形成了短、中、长期接续的发展目标,将指导和推动十四五期间装备需求。根据财政部 2022 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2022 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为 14504.50 亿元,同比增长 7.02%。

  

  3.1.3 军用北斗将迎来存量替换和渗透率提升机遇

  北斗三号系统及终端具备部分性能优势,要求更为严格的军用市场将迎来存量 替换需求。军事用途中,对卫星导航系统及终端的可用性/精度/连续性/完好性/首次 定位时间/抗干扰/抗欺骗等重要指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于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空间段部署卫星数更多,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器件,具有覆盖面积更广、 精度更高、可用性更强、抗干扰更强、卫星寿命更长等优势。为提高定位装备的可靠 性、准确性,提升战场感知、协同作战等能力,支持北斗三号系统的新型装备将替换 原有装备。

  

  受益于国防信息化建设,北斗导航装备渗透率将提升。北斗导航模块或装备能 够提供作战单元准确的空间位置和统一的时间信息,是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基础支撑, 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2021 年 9 月,中央电视台 报道了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兵佩戴陆军新配发的单兵综合系统,支持北斗定位,能 将敌火力点位置、配置传送至营指挥平台,指挥员也可以掌握每名官兵、每台装备的 实时位置。

  军用北斗三号装备已进入竞标入围阶段。海格通信 2021 年年报披露,其多款北 斗三号基带/射频/抗干扰芯片和组件成功进入机构用户《电子元器件合格产品名录》, 多款北斗三号通用终端及设备竞标均顺利入围。

  3.1.4 卫星导航与遥感等结合,

  提升作战信息化能力

  卫星导航与遥感等结合,提升作战信息化能力。在国防军事领域,随着装备、 指挥系统等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除实现基本的导航定位功能外,卫星导航与航天 遥感、航空遥感、传感器、雷达等技术结合,构建二、三维一体化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平台可以实现特种环境中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统一汇聚、时空关联、组织管理、共享分发、融合分析、可视表达、辅助决策等功能,支持特种领域各层次的应用扩展,在 预警探测、情报侦察、规划指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作战信息化能力。

  特种领域地理信息应用需求旺盛。在国防信息化的推动下,特种领域的地理信息 需求旺盛,中科星图、航天宏图、超图软件、世纪空间等领域头部企业均推出了相关 产品和服务。以特种领域积累深厚的中科星图为例,公司特种领域(包含航天测运控)营收从 2017 年的 1.71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6.48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39.45%。此外,2021 年 12 月中科星图、航天宏图分别披露了签订与特种领域业务相关的销售 合同,金额分别为 5.07 亿元和 2.79 亿元。

  

  3.2 智能驾驶等推动交通领域需求增长

  3.2.1 精准化管理推动监管终端升级和推广

  交通运输领域参与者对时空信息均有大量需求。交通运输领域的监管部门、企 业平台、驾驶员、客户等相关参与者,天然对交通工具的精确空间、时间信息具有需 求,特别是针对两客一危、重载普货等专业车辆。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重点营运 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和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对超 700 万辆道路营运 车辆进行监管。通过信息采集和监管,增强了全行业动态安全监管能力,降低了违规 行为发生率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了我国综合交通管理效率和运输安全水平。

  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字交通 “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构建交通新型融合基 础设施网络、部署北斗、5G 等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网络等主要任务,北斗终端均会发 挥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道路营运、邮政、民航、海事等领域。

  北斗导航在交通运输行业已有规模应用。《2022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 展白皮书》显示,目前全国超过 780 万道路营运车辆、4 万多辆邮政快递干线车辆、 47000 多艘船舶应用北斗系统;长江干线北斗增强系统基准站和水上助导航设施数量 超过 13106 座;近 500 架通用航空器应用北斗系统。

  北斗机载设备市场规模约 4 亿元。目前北斗标准化工作和适航认证审查正在推进 中,已有航天恒星、华力创通等公司产品获得了 CTSOA 证书。北斗在民航领域的应用, 一方面拓展了北斗应用市场,另一方面民航导航要求将推动北斗技术的发展,并带动 一系列相关技术的进步。全球领先的 GPS 生产制造商 Garmin 官网上,集成了不同功 能的 GPS 导航仪价格为 4995 美元至 16995 美元不等。根据 2021 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 公报,截至 2021 年末,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 4054 架,通用航空在册航 空器总数达到 3018 架。按照北斗导航仪单价 6 万元计算,北斗机载设备市场将达到 4 亿元。

  北斗导航助力智慧机场建设。机场运营管理涉及人/飞机/车/物等分散对象,业务 复杂性日趋增加,安全方面挑战愈发突出。卫星导航为智慧机场提供基础的高精度时 空信息,建立起包括空中交通管理、机场及数字化场站的指挥调度系统、基于人/车/ 物的移动资产和信息管理等“数字化机场”综合应用及各种工程。

  3.2.2 智能网联车催生高精度定位需求

  当前汽车产品正迎来新四化发展趋势,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其 中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对于车辆的位置、时间信息均有特定要求。特 别是以自动驾驶为重要发展方向的汽车智能化,对车辆实时位置具有高精度的要求, 是其进行路径规划等决策的重要基础。位置感知可分为绝对位置感知和相对位置感知。绝对位置即是在一个时空参考 坐标系上的位置,常见的表示方式如经纬度。而相对位置是指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位置。两种位置感知通过其他信息的辅助和技术处理,可以获得车辆的绝对位置和相 对位置信息,从而作为自动驾驶的决策基础,因此也衍生出了不同的感知技术路径。

  目前有三种基础位置感知技术路径。

  三种基础位置感知技术路径分别是:

  1)卫 星导航定位;

  2)惯性导航定位;

  3)环境特征定位。

  三种路径各具优势与劣势,卫 星导航定位具有成本低、精度高的优势,但依赖于卫星信号的接收;惯性导航定位具有不依赖外部信息、不受环境干扰的优势,但误差会随距离增加而积累;环境特征定 位可使用自动避让等决策的所需传感器而实现,相对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但较容易 受环境光照、天气以及环境特征更新频率等影响。

  

  结合自动避让、自动泊车等其他功能需求,目前有三种主要的自动驾驶方案。一是纯视觉方案,以特斯拉为代表;二是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使用视觉摄像头、激光 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卫星导航模块、惯性导航模块等多种传感器,这一 方案被大多数公司采用;三是车路协同方案,将部分自动驾驶功能转移到路端,是百 度看好的技术路线。

  三种主要自动驾驶方案中均不可缺少高精度卫星导航。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中, 位置感知功能大部分由高精度卫星导航+高精度惯性导航的组合导航支持,组合导航 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互补,减轻了单独导航时的卫星信号遮蔽或误差积累等问题,增加 了系统冗余度。在纯视觉方案中,车辆自身并不必须使用卫星导航,但其进行环境特 征比照基础——高精度地图的制作,需要使用卫星导航、惯性导航、激光雷达/视觉 摄像头等传感器。在车路协同方案中,车辆位置可由路端设备通过相对位置确定,但 在路端基础建设不完善的地区,仍然需要依靠卫星导航进行定位。

  国内多家卫星导航行业公司积极开展车载高精度定位应用探索。国内多家卫星 导航行业公司抓住自动驾驶领域应用机会,发布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与车企进行深 度合作。华测导航已被指定为哪吒汽车、吉利路特斯、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的自动 驾驶位置单元业务定点供应商;中海达完成多款量产车型的定点测试,并与国内多家 重点车企和 Tire1 供应商展开深度技术合作及交流;北斗星通完成车规级芯片设计并 开发了多款车载应用模组产品,高精度车载业务实现 6 个项目落地;司南导航推出了 车规级高精度芯片及模块解决方案,并助力上汽集团示范运营全球首次“5G+自动驾 驶重卡”。

  3.3 自然资源领域建设需求旺盛

  自然资源领域具有调查监测、空间规划、确权登记、监管执法等业务需求,高精 度的时间、空间信息是基础。高精度卫星导航与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技术深度融 合,提升测绘测量的精度、覆盖范围、采样效率等关键指标,提高自然资源领域的感 知、管理、应用能力,推进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在地灾监测、资源监控、实景三 维、应急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3.1 持续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我国山区较多,地形复杂,构造发育, 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广泛。受强烈地震和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影响,近年我国地质灾害处 于多发态势。根据自然资源部统计,2021 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 4772 起,造成 80 人死亡、11 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32 亿元。(报告来源:央财智库)

  

  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2018 年 10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 害防治能力总体还比较弱。会议强调,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要坚持改革创新,推 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等;针对关键领域和薄软环节,部署了自 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等九项重点工程。

  研发地灾监测预警普适型设备。自 2018 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联合 20 余家单位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型设备研发与试用工作。北斗高精度接 收机、雨量计、固定式测斜仪、裂缝计、土壤含水率传感器、气象传感器、高清摄像 机等多种传感器融合,对灾体隐患点的地表变形、深度变形、地表裂缝、地下水位、 降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在智能网关进行边缘计算后,将数据上传云平台,进行远程 在线实时监控、分析和预警。

  开展地灾监测预警实验试点。2019 至 2020 年,自然资源部组织在四川、重庆、 贵州、云南、甘肃、湖北等 9 个省(区、市)选择 2512 处代表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 行了普适型设备样机试用。2021 年,自然资源部在四川、云南、湖北、重庆等 17 省 (自治区、直辖市)选择 22000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继续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工 作。截至 2021 年 9 月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已对 97 起灾情险情实现成功预警预报, 涉及 1833 名可能伤亡人员,切实发挥了防灾减灾实效。

  持续开展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022 年 3 月,自然资源部印发《2022 年全国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要点》,提出持续开展专群结合预警体系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 17 个地 灾防治重点省份要在汛前全面完成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安装和并网运行。加强阈值设 定和预警模型研究,建立普适型监测预警与群测群防体系有机结合、有效融合的工作 机制。自然资源部计划 2022 年继续建设 20040 实验点,“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 8.2 万处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点,显著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水平与覆盖面,逐步 构建人防与技防并重的监测预警体系。

  地灾监测建设将是长期任务。2021 年 7 月,国新办就防汛救灾工作情况举行的 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表示,近几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隐 患从 2018 年的 28 万余处增长到 2020 年底的 33 万余处,但仍有大量隐患没有发现, 仍需开展大量艰苦的调查工作。目前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覆盖率仍然较低,相关建 设将是长期任务。

  3.3.2 全面推进实景三维建设

  地理信息产业是卫星导航的重要应用领域。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技术、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产业,内涵 较为丰富,主要依托 GIS(地理信息系统)、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RS(遥感) 三类地理信息技术,因此地理信息产业在业内又被称为“3S”产业。产业范围既包括 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也包括传统测绘产业 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应用,还包括 LBS(基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和各类相 关技术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产业迎二维基底转变为三维基底的重要机遇。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卫 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感知技术和云计算、人工智能、三维建模等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 推动下,三维空间基底的制作成本明显下降、制作周期明显缩短。三维空间基底能够 更好贴合现实情况,展现更多维度数据,进行更多场景分析,有利于更广泛、更深入 的地理信息应用,行业正迎来二维空间基底转变为三维空间基底的重要机遇。

  实景三维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空间基底。实景三维作为真实、 立体、时序化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 施,通过“人机兼容、物联感知、泛在服务”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关联互 通,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是数字政府、数字经济重要的 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部门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底。实景三维作为数字孪生的底座应用空间广阔。数字孪生在智慧城市、水利、工业、 军事等领域均有应用空间,能够更好地进行仿真模拟,推动行业信息化进程。而实景 三维作为数字孪生的数据基础底座,也将迎来建设需求。

  智慧水利领域的实景三维建设将率先开展。2021 年 11 月 29 日,水利部印发《" 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施方案》,要求 2025 年完成构建水利部本级数字孪 生平台、建设七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的数字孪生工程等任务,推 进智慧水利建设工作。2021 年 12 月 23 日,水利部召开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工作 会议,强调各级水利部门特别是流域管理机构要把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 程。2022 年 4 月,水利部印发《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台账》,为下一步全面推 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奠定了基础,共确定了 94 项任务,包括 46 项数字 孪生流域建设任务、44 项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及 4 项水利部本级任务。

  流域实景三维建设将受益于水利建设巨额投入。2022 年 6 月 17 日,水利部副部 长魏山忠在发布会上表示,2022 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完成要超过 8000 亿元、争取达 到 1 万亿元。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是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将受益于水利领域 的建设投资,流域实景三维建设作为数字孪生的基础将率先开展。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2019 年自然资源部印发的《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 设总体方案》中提出“推进三维实景数据库建设”,此后多个相关会议中涉及建设实 景三维中国内容。2022 年 2 月 24 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 维中国建设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以 2025 年和 2035 年为 时间节点提出建设目标,并发布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和物联感知数 据接入与融合、在线系统与支撑环境建设五项建设任务。

  新型基础测绘试点扩大,招投标大型项目数量增多。2021 年 7 月,自然资源部 将北京市、山东省作为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试点省份。2021 年 10 月,自然资 源部先后批复浙江省嘉兴市、湖南省株洲市、贵州省贵阳市、江苏省徐州市作为国家 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城市。这是我国首次批复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地级市试 点。此前,上海市、武汉市、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安市已经开展试点工作,新兴基础 测绘试点不断扩大。根据各地方政府采购网站公示,2021 年实景三维或新型基础测 绘建设领域,千万元以上金额项目数量明显增加。

  当前实景三维建设仍处于初期,建设节奏存在差异。各地方实景三维建设仍处 于初期,项目覆盖范围、精度要求、建设环节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项目金额差异较 大。如实景三维青岛建设项目首次实现青岛全市陆域和 7 个有居民海岛高精度、多类 型、多尺度的陆海实景三维立体全覆盖,项目金额达到 1.73 亿元,其中航飞和模型 建设区域约 900 平方千米;而“实景三维宁夏”(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购项目预 算金额为 400 万元,其中实景三维城市模型生产、真正射影像制作面积为 56 平方千 米。

  

  4. 以 Trimble 为例——对比中外卫星导航市场

  4.1 Trimble 成长之路

  Trimble 伴随卫星导航行业成长。公司成立于 1978 年,同年,首颗 GPS 卫星 NavStar 1 发射成功。1980-1982 年,公司创始人看好卫星导航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惠普公司手中买下 GPS 技术,并开发了首个船用罗兰定位系统。1984 年,公司发 布了全球首个商用 GPS 定位系统。1990 年,公司成为首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 GPS 企 业,发布了全球首个车载导航系统。1992 年,公司开发了 RTK 技术。1996-1997 年, 公司拓展产品在采矿、土方作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并在单测量杆上实现厘米级精 度。2001 年,公司发布全球首个三维激光定位解决方案。2007 年,公司年营收达到 10 亿美元。2011-2013 年,公司收购 Tekla 以拓展 BIM 能力,发布首个集成摄像头的 巡查系统。2016 年,公司为移动设备提供高精度定位软件服务,演示了无人驾驶拖 拉机。公司伴随卫星导航产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拓展。

  Trimble 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 1978 年至 1998 年,卫星导航系统正 处在建设过程中,卫星导航技术不断发展,公司专注突破核心技术。二是 1999 年至 2013 年,公司积极推动技术应用,通过自研或收并购加大对细分领域解决方案的提 供能力。三是 2014 年至今,公司提出将软件和服务作为发展重点,加强 SaaS 能力, 订阅服务收入不断增长。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已成为了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具 备定位、连接、建模、分析、自动化等核心技术,涵盖建筑、农业、基础设施、地理 空间、自然资源等重要领域。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59 亿美元,在超过 125 个国家拥有销售和支持网络;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员工近 12000 名,市值达到 219 亿美元。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整体呈上升趋势。营收自 2011 年的 16.44 亿美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36.59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8.33%;归母净利润由 2011 年的 1.51 亿美 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4.93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12.56%。相较于 2020 年,2021 年公司受疫情封锁影响减弱,各主要市场需求复苏,2021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都出 现了较大反弹。

  下游各领域较为均衡,欧美贡献大部分收入。按下游各领域划分,2021 年公司 建筑和基础设施、地理空间、资源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分别实现收入 14.23、8.29、 7.71、6.37 亿美元,分别占比为 39%、23%、21%、17%,占比较为均衡。按地域划分, 北美、欧洲、亚太和其他地区收入占比分别为 51%、31%、12%和 6%,北美占比超五成, 欧美共占比超八成。与国内主要卫星导航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Trimble 营收、归母净 利润、员工数明显大于国内同业公司,研发、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与国内同业公 司平均水平接近,毛利率领先于振芯科技以外的其他公司,人均创收、人均创利也明 显高于国内同业公司。(报告来源:央财智库)

  

  4.2 中外卫星导航市场对比

  4.2.1 市场集中程度不同

  根据 EUSPA 发布的报告,2021 年北美卫星导航设备产值为 124 亿欧元,相关服 务产值为 352 亿欧元,合计为 476 亿欧元。2021 年,Trimble 北美营收为 18.66 亿美 元,市占率约为 3.45%。而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报告,2021 年我国卫星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 4690 亿元,核心产值为 1454 亿元,华测导航、中 海达分别取得 19.03 亿元、17.96 亿元营业收入,分别占行业总产值的比例为 0.41% 和 0.38%,分别占行业核心产值的比例为 1.31%和 1.24%。可见较为成熟的北美市场 集中度相对较高。

  北美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其市场发展是最为领先的,龙头企业在卫 星导航系统建设期积累了核心技术,能够在接下来的下游需求拓展时期获得竞争优势, 有助于相对集中市场的形成。而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起步相对较晚,高精度需求成长相 对较慢,已有海外成熟的卫星导航技术体系和应用下游可供参考,企业间技术差距相 对较小,下游市场较为广泛,因此市场集中度较低。

  4.2.2 行业所处阶段不同

  参考 Trimble 为代表的相对成熟的北美市场情况,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历程可以大 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注核心技术的研发,产品以基础的接收机终端为主;第二阶段是应用下游逐渐拓展,厂商转向为行业和场景提供解决方案;第三阶段是厂 商重心转向软件与服务,顺应云化等趋势,提供泛在的生态解决方案。

  当前北美头部厂商已进入第三阶段,如 Trimble 除可以提供追踪、管理车队的集 成系统外,还可以提供信息分析;提供服务设计、建造、运营全流程的 BIM 软件;提 供互联农场、互联供应链等平台解决方案。2021 年公司产品、服务、订阅收入占比 分别为 61%、18%、21%。我国卫星导航企业正处于第二阶段初期,随着北斗三号系统 建成,高精度需求逐步释放,下游领域如地灾监测、农机自动导航、数字施工等开启 规模化应用,但仍以硬件及硬件创新带动的解决方案为主。

  4.2.3 市场潜力不同

  经过多年发展,北美、欧洲卫星导航市场较为成熟,高精度应用渗透率领先,而 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尚待开发,潜力巨大。根据 EUSPA 发布的报告预测,2021-2031 年间,亚太地区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10.49%,其他新兴市场如非洲及中东、 南美及加勒比、俄罗斯及其他非欧盟欧洲国家年均复合增速也超过 10%,而较为成熟 的北美、欧盟市场仅分别为 7.52%、6.66%。我国卫星导航市场尚待开发,高精度应 用渗透率具备相当提升空间,市场潜力巨大。以 Trimble 为代表的世界卫星导航领先企业,主要增强系统、销售服务网络布局 于欧美成熟市场,在新兴市场优势并不明显。随着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我国 卫星导航企业全球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并具备部分性价比优势,在海外新兴市场 竞争中具备广阔前景。

  

  4.3 对我国卫星导航企业发展的启示

  增强下游应用拓展。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正处于北斗导航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 厂商在开发核心技术外,需要不断增强对重点行业、场景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的能力。除传统的测量测绘、交通运输基础定位导航等需求外,我国地灾监测、农机自动驾驶、 乘用车自动驾驶、数字施工等领域高精度卫星导航渗透率仍然较低,巨大的市场空间 要求我国卫星导航厂商提供专业、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

  发展产业生态。Trimble 近年来的发展为卫星导航产业提供了发展方向,即加强 软件与服务能力。软件与服务形式具有诸多优势,一是软件/服务毛利率往往高于硬 件;二是通过提升软件能力,推动由硬件创新带动的点解决方案向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为客户提供集成和优化额外工作流程的能力;三是顺应 SaaS 化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持续优化和维护服务,增强客户黏性。目前我国卫星导航厂商正处在向解决方案提 供商转型的阶段,提升软件服务能力将在长期竞争中把握发展机遇。

  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增长动力。非洲及中东、南美及加勒比等新兴市场高精度定 位需求尚待释放,传统欧美卫星导航领先企业并未有太多布局,竞争优势不明显。我 国卫星导航厂商产品具有部分价格优势,更适用于价格敏感市场。新兴市场将为我国 卫星导航厂商带来新的增长动力,2021 年华测导航、中海达、司南导航国外营收分 别为 3.15 亿元、1.59 亿元、0.61 亿元,同比增长 59.31%、61.45%、45.38%,均明 显高于国内营收增速,毛利率也明显高于国内业务。

  

  5. 投资分析

  5.1 投资逻辑

  卫星导航行业盈利修复。我们选取了主营业务包含卫星导航行业,且披露相关细 分收入超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超 30%的上市公司作为重点卫星导航企业,共包含华测 导航、中海达、北斗星通、振芯科技、华力创通、合众思壮六家企业,统计其近五年 总市值及总净利润(TTM)情况。在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建成的利好刺激下,2020 年 8 月 7 日这六家卫星导航企业总市值达到近五年最高点。盈利方面,2019 年末其中部 分公司计提了大额的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总净利润(TTM)明显下降。但随着计提 减值完成后相关风险释放,2021 年卫星导航行业重点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恢复。

  卫星导航行业整体滚动 PE 处于低位。我们仍然选取华测导航、中海达、北斗星 通、振芯科技、华力创通、合众思壮六家企业作为重点卫星导航企业,剔除其中滚动 净利润为负的数据,以季度为单位计算整体滚动 PE 情况。2017-2018 年,重点卫星 导航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整体滚动 PE 有所下降;而后整体滚动 PE 呈波动状态,2020 年第四季度末受北斗三号系统建成、盈利恢复等因素的影响下达到 103 倍。近五年重 点卫星导航企业整体滚动 PE 平均为 83 倍,2022 年第 1 季度末为 56 倍,处于历史低 位。

  

  行业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市净率方面,由于卫星导航行业业务收入占比不同、 产业链环节不同等因素,盈利的 A 股上市卫星导航行业公司市净率存在一些差异;但 从上市以来的市盈率分位数来看,行业公司估值正处于历史较低位,除华测导航外均 低于 40%分位数。市销率方面,A 股上市行业内各公司存在一些差异;从上市以来的 市销率分位数来看,除华测导航外,各公司均处于历史较低位。

  看好芯片、应用等产业链环节企业发展。卫星导航芯片是接收机的核心元器件, 影响定位精度、授时精度、定位时间等关键指标。在芯片供应紧张、高精度市场快速 增长等背景下,芯片环节企业在产业链内的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获得较快增长。应 用环节内卫星导航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深度结合,满足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创新场景应用持续涌现, 应用环节企业有望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细分领域发展。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卫星导航产业正处于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高精度应用 不断扩展,政策支持培育骨干企业、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技术门槛提高、运营服务能 力需求增加、头部企业完成大额融资等因素将进一步推动市场集中度提高,行业内将 有望诞生芯片龙头和应用细分龙头,当前估值处于历史较低区间。

  

  5.2 重点企业分析

  5.3.1 华测导航:

  深耕行业高精度应用,

  市场需求旺盛

  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于 2003 年,围绕高精 度导航定位技术核心,逐步构建起高精度定位芯片技术平台、全球星地一体增强网络 服务平台两大核心技术护城河,并逐步打造公司各类高精度定位导航智能装备和系统 应用及解决方案。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03 亿元,同比增长 35.02%;归母 净利润 2.94 亿元,同比增长 49.45%。深耕四大行业高精度应用。

  公司多源融合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主要应用在建筑与基 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与公共事业、机器人与无人驾驶四大行业,2021 年分别实 现营收同比增长 25.80%、35.22%、51.92%、27.61%,行业需求旺盛。定增完成有望增强核心竞争力。2021 年 6 月,公司完成定增,共募集 8.00 亿元, 用于公司北斗高精度基础器件及终端装备产能建设项目、智能时空信息技术研发中心 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有望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长期有效增长奠定基础。

  5.3.2 海格通信:

  特殊机构市场领先企业,

  布局无人系统

  无线通信传统优势厂商。公司源于 1956 年始创的国营广州无线电修理厂,随国 防事业共成长,主要业务覆盖“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软件与信息服务” 四大领域,是全频段覆盖的无线通信与全产业链布局的北斗导航装备研制专家、电子 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4.74 亿元,同比增长 6.87%;归母净利润 6.54 亿元,同比增长 11.61%。公司在北斗特殊机构市场具有领先优势。公司多款北斗三号芯片和组件成功进入 机构用户《电子元器件合格产品名录》;抗干扰卫星导航天线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推 出业内首款同时具备区域短报文、全球短报文的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模块;多款北斗 三号通用终端及设备实现在特殊机构市场有效布局,竞标均顺利入围。公司将更好受 益于十四五期间,特殊机构市场北斗三号大规模换装。

  全面布局 AI 技术军事化领域。智能化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公司全面布局 AI 技术军事化领域,夺取先发优势。在无人系统方面,公司已签订首个 无人系统科研项目合同;并在多个相关挑战赛中获得优异名次。在无人通信方面,公 司联合多家优势单位获得在陆上无人系统挑战赛参赛项目全部入围的优异成绩;在智 能化核心部件方面,某自动识别和跟踪技术入围某机构用户预研项目。

  

  5.3.3 北斗星通:

  具备核心芯片技术,

  深化一体两翼规划

  具备核心芯片技术能力。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9 月 25 日,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 家上市公司。芯片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业务,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地位,受益 于下游旺盛需求,实现快速增长,公司的高精度模组及板卡出货量连续四年翻一番。2020 年 11 月,公司旗下企业和芯星通正式发布了最新一代全系统全频厘米级高精度 GNSS 芯片——和芯星云 NebulasⅣ,在厘米级高精度定位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更好 满足智能驾驶、无人机等高端应用需求。该芯片 2021 年底已开始量产出货,未来将 完成市场侧的产品换代、规模出货,对业绩增长提供贡献。

  深化“一体两翼”规划布局。位置导航和位置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汽车四化发展不 可或缺的关键创新点,公司汽车智能网联业务推进深化“一体两翼”规划布局,“一 体”业务主要为汽车电子产品;“左翼”业务布局高精度定位相关产品;“右翼”业务 是汽车软件工程服务。2021 年公司智能网联业务实现收入 14.34 亿元,同比去年增 长 33.39%,大客户长安、吉利、大众收入增量明显,多车型订单落地。

  

  5.3.4 振芯科技:

  掌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技术

  集成电路板块快速增长。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综合应用、智慧 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三个板块。其中集成电路产品以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为主,形成了北 斗关键器件、转换器、软件无线电(SDR)、频率合成器、视频接口、硅基多功能 MMIC 等六大重点系列数百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导航、通信、计算机、汽车电子、视频图像 等领域。2021 年,公司保持了相关领域核心器件的主要供应商地位,加大新市场开 拓力度,板块实现营收 3.41 亿元,同比增长 63.66%。公司集成电路业务将持续受益 于旺盛市场需求、国产化替代趋势等因素。

  拓展北斗三号技术应用落地。公司深耕北斗行业 20 余载,相关产品覆盖北斗卫 星导航“元器件-终端-系统应用”全产业链条,是国内北斗卫星导航领域龙头企业之 一。2021 年公司重点推进了元器件国产化工作,完成了北斗三号芯片、通用模块、 终端等项目的研制及生产,应用于地灾监测、应急救援、地基增强、智能驾驶、智慧 城市等领域的新一代产品正在逐步推向市场,板块实现营收 3.05 亿元,同比增长 21.83%。(报告来源:央财智库)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营收恢复增长。公司在视频图像领域深耕多年,已形成了 “算法+产品+应用+渠道”的核心优势,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和算法,拥有成体系、成 系列的智能视频产品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解决方案。2021 年公司重点拓展了四川本 土优势地区的智慧城市、天网改造项目,板块实现营收 1.44 亿元,同比增长 23.63%, 恢复增长。未来公司将力争从计算机视觉及光机电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向人工智能解 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进行转变。

  

  5.3.5 日韩综艺 司南导航:

  基于自主研发芯片,

  覆盖全产业链

  基于自主研发芯片,覆盖全产业链。公司成立于 2012 年,2017 年进入新三板创 新层,是国内自主掌握高精度北斗/GNSS 模块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规模化市场应用的 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基于行业领先的高精度 GNSS 芯片,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致力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高精度北斗/GNSS 芯片、板卡/模块、 终端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持续推出新品,开拓行业应用。2021 年,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 Quantum-III 芯 片,升级 K8 系列高精度北斗/GNSS 模块,推出了 N3 惯导 RTK、 新一代 A300 地质灾 害监测预警普适型 GNSS 接收机等产品。公司深耕测量测绘、形变与安全监测等传统 专业市场,持续加大无人机、智能驾驶、物联网等领域相关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 抓住市场机遇,实现新的业绩增长。

  5.3.6 航天宏图:

  挖掘行业需求,

  完善全产业链布局

  国内领先的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提供商。公司成立于 2008 年,是空天信息领域 的排头兵、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的龙头企业。公司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遥 感软件 PIE,拥有国内首个遥感云服务平台 PIE-Engine,实现遥感基础软件的国产化 替代,陆续推出了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行业应用服务以及云服务三条产品线。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68 亿元,同比增长 73.43%;归母净利润 2.00 亿元, 同比增长 55.19%。

  深度挖掘行业需求。公司深度挖掘行业需求,为应急管理、智慧城市、智慧农业、 智慧水利等多个行业领域提供了前沿技术解决方案。应急管理领域,公司已中标和实 施 600 多个灾害风险普查项目,并开展普查成果转化和应用服务;自然资源领域,形 成了体系完整、技术先进的实景三维解决方案,已在多个试点开展了建设工作;特种 领域,2021 年 12 月以总体单位身份获得 2.79 亿订单;新兴应用领域,上线了能源 与环境遥感大数据分析平台,打造了面向厂房园区的数字化交付云平台。

  完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按照“增强上游数据获取能力,加快平台云化转型速度, 扩大下游行业应用优势”的发展理念开展经营工作,2021 年顺利完成定向增发,稳 步推进建设分布式干涉雷达卫星星座进程。卫星星座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商业 InSAR 星座,实现“上游自主数据-中游核心平台-下游规模应用”全产业链布局,向 用户提供一体化对地观测云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公司已形成了自主无人机生产和应 用体系,拥有成熟的机型产品并具备量产能力,可广泛适用于区县级空间信息获取, 为突破自主可控数据源瓶颈、云服务规模化推广提供有力支撑。

  

  5.3.7 中科星图:

  特种领域稳步增长,

  开拓民用应用市场

  国内数字地球行业领先企业。公司成立于 2006 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地球产 品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推出数字地球基础软件系列产品,形成特种领域、智慧政府、 航天测运控等六大板块业务为核心的数字地球应用软件系列产品,为用户提供软件销 售与数据服务、技术开发与服务、一体机产品,以及系统集成等业务。2021 年,公 司实现营业收入 10.40 亿元,同比增长 48.03%;归母净利润 2.20 亿元,同比增长49.41%。

  特种领域稳步增长,开拓民用应用市场。公司在特种领域市场具有丰富的项目沉 淀和积累,营收稳步增长。2021 年公司特种领域和航天测运控业务营收合计为 6.48 亿元,同比增长 30.26%。此外,公司实现集团化战略布局,各子公司深入开拓细分 领域市场。2021 年公司智慧政府、气象生态和企业能源领域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105.68%、107.26% 和 34.36%,占比合计为 33.36%,较去年增加 8.71pct。

  建设在线数字地球产品。2022 年 5 月 20 日公司公告定增发行申请获得证监会同 意注册批复。此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5.5 亿元,将用于 GEOVIS Online 在线数字 地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通过构建全新的在线数字地球产品形态,公司将实 现从面向政府、企业到面向大众服务领域的全面覆盖,进一步扩展市场空间和品牌影 响力,促进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对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完-

上一篇:如何实现全健康理念的中国实践?东方科技论坛上院士们这样说
下一篇:女生“吃香”的3个专业,毕业好就业、收入高,家有女儿记得收藏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